首页>专题>2014>中法美术>中法建交特展

斗牛士

时间:2014年05月22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0

  巴勃罗·毕加索 斗牛士 1970年 布面油画,114cm × 145.5cm 毕加索博物馆藏

  生于西班牙的毕加索经常观看斗牛表演。在这项极受欢迎的西班牙传统活动中,斗牛士与公牛的殊死搏斗总令观者热血沸腾,血脉贲张。这幅《斗牛士》使人联想到毕加索的西班牙血统,尽管这是他在移居法国70年后完成的。

  作品中的斗牛士完全被扭曲变形:两只眼睛叠在一起,白色色块上的两个黑点是鼻子,嘴是侧面轮廓,右脸上的橙色发网是斗牛士戴在头发上的饰物。

  由于毕加索的影响,西方艺术家打破了长达五个世纪建立起来的绘画和雕塑创作规则。毕加索抛弃了对精确细节、结构规则和完美技术的追求,借鉴了多种绘画传统,如从非洲艺术中汲取灵感,使得立体派的人物表现手法成为可能。

  毕加索根据自己的心情、喜好及情感将作品中人物的身体和脸进行分解重构,《斗牛士》是其晚期作品,正体现出这种自由的风格。

  与传统决裂的画作

  很难想象这两幅画出自一人之手。然而,仅这两幅画便完美体现出毕加索绘画领域之广及其不断变化的风格,而这已经成为毕加索最重要的特点。毕加索打开了一扇从未有过的艺术风格大门,这种艺术风格受情感的驱使,打破了五个世纪以来被西方绘画奉为圭臬的艺术准则。毕加索抛弃了自青少年时期便习得的精湛技艺,与以追求完美的细节描绘和画面规则布局为技艺标准的传统决裂。1907年,受到非洲艺术的影响,毕加索开始同时使用正面和侧面的角度描绘人物,进而打破了站在同一视角作画的原则,《亚维农少女》标志着“立体派”艺术潮流的开创。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与奥尔迦的婚姻将毕加索的个人生活带入了一段和谐的时期,毕加索的画风也回归经典,《读信》(毕加索与阿波利奈尔)便是最好的证明。20世纪30年代在人物描绘上他重拾自由的画风,根据自己的心境、情感和情绪,随意拆解重组人体结构,如他晚年作品《斗牛士》所见证的。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