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4>中秋>习俗中秋

陕西中秋节特色风俗

时间:2014年09月04日 来源:西安新闻网 作者:何丰卉
0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秋季之正中,故日“中秋”。中秋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月到中秋分外明”,这天晚上,一轮明月,高高挂起。最圆、最亮、最美,象征着“花好月圆,人寿年丰。”

  中秋节,因时值三秋之半而得名。亦称“八月半”、“仲秋节”。一般人都希望在这个节日里人月同圆,所以在外地工作的人,都要尽可能回到家里过节;熬娘家的媳妇也必须回到婆家过节,因此把这个节日又称“团圆节”。中秋节有拜月、送月饼、吃“团圆饼”等风俗活动,在民间流传不衰。

  中秋节的风俗由来已久,秦汉时期就很盛行。据《诸仙记》载:“武夷君于始皇二年八月十五目,山上置慢亭,化虹桥,大会乡人。”《唐书·太宗记》:“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到了元代留下了这样一个传说:元帝国统治中原后,对汉族人民实行残酷的统治,规定在每三户汉族中,住一蒙古族士兵,以监视汉人的行动。老百姓不甘受欺凌,就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利用送月饼的机会,传递密条,相约起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终于推翻了元帝国的统治。

  明清时期,中秋节的活动内容有所增加。据康熙三十一年(1692)修《济南府志》记载:“望日为中秋节,设牲醴,陈瓜果,作月饼,布筵中庭以祭月。人家馈送、仪动必有月饼、西瓜,以为应节时物也。此日浩月满空,碧天如水,在在宴秋,宾朋欢呼,岁岁以赏月为常也。”

  按旧传统,陕西耀县清明节在城内设坛,祭祀“财神”,企图保佑生意兴隆,财源茂盛。陕西吴堡人民于中秋节的早晨,普遍吃“扁食”,晚上家家户户吃月饼、西瓜、红果,黄昏后聚家赏月。

  无儿女者偷红枣、瓜果,谓之“偷儿女”,不以小偷论处。

  拜月 

  拜月,也叫做“圆月”。当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明月悄悄地升起来的时候。这时清风徐来,虫声唧唧。人们按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庭前、院落设立香案,摆上应时的瓜果,如西瓜、甜瓜、枣、梨、苹果、石榴、葡萄、山楂、板栗等,还摆上节日的特制食品——月饼,以及毛豆等熟食品。面对明月,全家人等,焚香礼拜,这就是相传已久的拜月活动。

  中秋拜月,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寄托着人们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祝福和思念。

  所以在外工作的人员,要尽可能回家参加圆月活动。如果路途遥远,不能回家,家里人会给留下一份“团圆饼”或月饼,作为节日的礼品送给他。

  拜完月后,全家人等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瓜果、月饼,一边谈叙天伦之乐事。介绍生活知识,谈论生产经验,内容十分丰富多采。特别是从外地归来的家人,谈及外地风光、文物、传说,是多么生动而有趣的啊!小孩最爱听传奇式的故事。拜月活动一直持续到夜阑人静时分。

  中秋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食品和礼品。吃月饼的风俗,始于唐代,到了宋代兴盛起来。《燕京岁时记·月饼》载:“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宋苏东坡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可见那时的月饼,已经和现在的月饼,不差上下。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和发展,月饼的花色品种不断翻新增加。有广式月饼、苏式月饼、秦式月饼等。

  中秋节送月饼的礼仪十分讲究,一般是晚辈给长辈送。新结婚的女婿给丈人家送节礼,至少要送四色礼(礼馍、月饼、烟、酒等四样礼),丈人家招待女婿视家境情况摆宴席,和过红白喜事一样的体面。其他亲朋的送礼,根据亲疏关系、家境情况送礼,但都得有月饼,月饼是中秋节具有特色的礼品。团圆饼(馍)

  团圆饼(馍),即家庭自制的大圆月饼,用精麦面做制三至五层的大圆饼,每层周围雕塑着各式各样的花朵,用鏊锅烙制而成。此饼看起来十分美观,象征着家庭大团圆。拜月时作为向月亮的献礼,拜月后分而食之。一家有多少人,切成多少块。合起来是一个大圆饼(团圆);分开时一人一块,表示大团圆,全家人通力合作的意思。

  烙团圆饼,在延安有传统的习惯,佳节将至,家家户户忙个不停,用芝麻、核桃、花生仁作馅,用铁锅或月饼鏊子烙制。

  陕西乾县人民于每年中秋节、烙制“团圆馍”,大似锅盖(铁锅口径1尺8寸以上),形圆光边,号称“乾县锅盔”,是驰名国内的食品。中秋节这天,祭罢月后,按全家人数切成若干块,每人一块,在外工作的人员,也给留一块。

  赏月 

  拜月后,人们有继续欣赏月亮的习惯。人常说“看花朝起旱,爱月夜眠迟。”特别是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显得更圆、更明、更亮,特别有欣赏的意味。人们边赏月边听老人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嫦娥是古代尧时,射日英雄羿的妻子,因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处讨来的不死之药,逃人月宫,化为蟾蜍。吴刚是汉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月中桂。桂高500丈,斫之,树韧随合。

(编辑:文博)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