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头条更多

70年壮美画卷中的文化华章

时间:2019年10月0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吴 华
0

70年壮美画卷中的文化华章

——记“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9月26日,观众来到北京展览馆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中新社发 郭俊锋 摄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现场 本报记者 吴 华 摄


  9月29日,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的代表们在“第一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展板前参观。当日,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在北京展览馆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中新社记者 张新龙 摄


  9月28日,2000余名海外侨胞在北京展览馆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图为侨胞在“香港回归”展区拍照留念 中新社记者 侯 宇 摄

  “看那红底黄字的展览标题,格外醒目,催人奋进,真想马上进入展厅,一睹展览‘芳容’。”正在北京展览馆展出的“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吸引了无数参观者的目光。9月26日上午8点,离正式参观时间还有一小时,北京展览馆前的广场上就排满了人,排在队伍中的西安观众李淑芳,还没进入展厅,早已心潮澎湃。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主办,9月24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展览以“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主题,由“序厅”“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走向复兴”“人间正道”五部分构成,从1949年到2019年,采用编年体形式,以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文献实物、一个个沙盘模型、一段段视频资料,定格历史瞬间,带领观众全方位回顾和感知共和国70年的光辉历程。而精心设计的150个“新中国第一”作为展览的亮点,更加清晰直观地为观众呈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文艺事业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沿着展览的“时空隧道”一路前行,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返回舱、歼-20飞机模型……共和国70年的壮美画卷,在目之所及的区域徐徐荡漾开来。

  这其中,文艺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如繁星点缀其中,令人瞩目:第一部电影故事片《桥》揭开了中国电影史上崭新的一页,接着又产生了许多优秀影片,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钢铁战士》《白毛女》《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董存瑞》《上甘岭》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首演;话剧《万水千山》《霓虹灯下的哨兵》、歌剧《江姐》、舞剧《红色娘子军》等一大批红色经典优秀文艺作品涌现;《辞源》修订版第一册出版发行;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在《人民文学》刊出;新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播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搬上电视屏幕,中国第一部大型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播出;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举办;全民阅读活动启动……

  文艺事业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国家文化方针政策的指引。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涌现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改革开放以来,党明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极大地促进文艺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解放思想、拓宽题材、繁荣创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接连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为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不断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文艺事业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焕发光彩。实践证明,我们党正是通过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制定和完善文艺方针政策,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促进文艺的繁荣发展。

  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

  第一代化纤产品“的确良”、不同时代的结婚证、“三好学生”奖状、第一部新华字典……展览中,温暖的老物件引发观众共鸣;从20世纪50年代的乡村婚房,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城市家庭,再到新时代的舒适住宅,呈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们生活的变迁,这些场景设计以其厚重的年代感令观众无比动容。“经历过的,再看到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触动人心,让人感动得想流泪。”李淑芳感慨地说。

  “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出文艺与人民与生活的关系。文艺只有紧紧围绕人民,才不会失魂、失语、失声,才能有血有肉、风骨凛然、气韵生动、鼓舞人心。

  穿行在展厅中,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的浮雕、展现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在“大包干”契约上按下鲜红手印的群像、描绘人民解放军战士不畏艰险与敌人展开生死较量的战斗情景的油画作品《解放——江山岛》以及雕塑《南京路上好八连》、大型银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每一个作品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和艺术感染力给人以团结奋进的力量,发挥着文艺作品鼓舞人的重要作用,吸引观众驻足合影留念。

  “看到这些作品,能深切感受到先辈们真的是很辛苦地在建设自己的国家,70年沧桑巨变,国家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极大改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希望国家越来越好。”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政府公务员黄珊珊说。

  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十分重要。在展览中记者看到,从1954年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卡洛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音乐片奖,到1983年中国电视首次在法国戛纳电视节设立展台,再到2015年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近年来,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日益增强。以中国影视剧为例,走出去的步伐加快,通过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中非影视合作工程等,积极向海外推出国产影视剧,促进民心相通、民情相悦。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全面加速,成为展示中国文化、塑造大国形象的有效平台。截至目前,全球已设立40个中国文化中心,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提高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记者发现,在展区的一个拐角处,观众围在一起好不热闹,走近才发现是一款“制作1977年高考准考证”的互动体验设备,观众将头部对准电子屏准考证上照片的位置,即可生成一张属于自己的准考证。在展览现场,类似这样的互动小游戏还不少,VR伞降模拟训练、查询生日天气、普通话水平模拟测试、人体3D体型追踪仪体验……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近年来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升,参与公共文化的热情高涨。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国不断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民生得到更多关注和政策支持,文化服务设施覆盖城乡,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获得有效保障,“县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2.6万个,11.26亿人次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日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截至目前,已有4743座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各大博物馆在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服务手段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国家实施了农家书屋工程。截至目前,建成农家书屋58.7万家,覆盖了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累计配送图书招过11.6亿册。广播、电视服务人群也持续扩大,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功能完备、服务到户的新型广播电视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不同地域、海拔、民族的人民群众都能享受高质量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从1982年的57.3%扩大到2018年的99.3%,为更多人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切实保障。

(编辑:陈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