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幻灯

纪录片《文脉春秋》:在历史的脉络中感受城市的深刻文化内涵

时间:2024年04月1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倪祥保


纪录片《文脉春秋》海报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城市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必然离不开历史文化的“托底”。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既是前人智慧的积淀,也是城市内涵、品质和特色的重要标志。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推出的大型系列纪录片《文脉春秋》“历史名城篇”播出,江西抚州、云南巍山、江苏苏州、湖南凤凰、河南安阳五座历史文化名城一一走进观众的视野,带领观众了解城市背后的文化与文脉肌理。

  是烟火日常,更是城市精神的写实

  历史文化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于无形中刻印在生活在这座古城的人们身上。透过节目,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古城的营城智慧与文化内涵,更是古城发展过程中那些人与历史、与当下的故事。

  于是,我们看到了抚州千金陂“分水而治”的理念穿越时空依然影响着现在的水利工程,看到了竹桥村的商人们保护知识产权古老智慧的“惜字炉” 。我们在巍山与年近九旬的“李萌书屋”主人以笔会友,感慨在巍山县文管所工作了26年的范斌依旧践行着“古人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城,我们留给后人什么样的城”的情怀和信念。在安阳,我们目睹安阳师范学院讲师龚慕凡指导学生们跳一种动作灵感来自甲骨文字形的广播体操,只为更深入全面地推广安阳甲骨文;在收藏了众多甲骨文化书籍的特色书店参加关于安阳历史文化讲座,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在苏州,我们期待与苏州的“声音地图”一起用耳朵“打开”苏州的上下2500年,与当代的年轻人打卡苏州最热门的结婚颁证点——耦园。在凤凰古城,我们亲眼见到退休多年的陈启迪正在整理出版《凤凰县文物志》,希望能把古城的记忆一代代传承下去。

  看似以城市为主题的纪录片,其中却掺杂着诸多关于“人”的故事。而这些关于当下生活在古城中“人”的故事,正凝结成人们的记忆纹理,诉说着古城的历史文化如何影响和形塑着古城当下的精神文化风貌。

  是营城智慧,更是中华智慧的缩影

  观一城文脉,知古今春秋。与其说纪录片是关于中国历史名城的剪影,不如说古城作为人们生存的载体承载、传承着文化的发展变迁,是中华智慧的缩影。

  在江西抚州,我们见识了州衙所在地羊角山既可规避洪水袭扰,又可用作军事防御的奥秘,看到了十字主街格局既遵循礼制,又因形就势的“有大法而无定法”的营城智慧,震惊于古代抚州建筑“狗保护锁,锁保护家,家保护人,人保护狗”的古代版“天网防盗系统”。

  在云南巍山,我们聆听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赵中枢谈巍山古城将四方山水纳入城中,形成“城在景中,城景交融”的格局意境,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的独到见解,见证着南诏古街“前店经营,热闹喧嚣,后宅居住,安静宜居”建筑特色背后商住合一又科学分区的民居特点。

  在苏州古城,我们了解到南偏东7度看似不严谨的规划实际上是有意而为之的精妙设计的背后意义,感慨古人智慧为这座城市调节和改善局部气候带来的便捷。在河南安阳,完备的水系建设、方正的城池轮廓、棋盘式街巷布局,对今天的城市规划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湖南凤凰,“背山临水,进可攻,退可守”的得天独厚地理位置是人们最初选择以这里为军事要塞的缘由,而这正是凤凰古城建城营城智慧的体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从这些历史文化古城的选址、规划和发展来看,古人智慧与风华尽显。纪录片不仅展现了中国丰厚的历史文化,更挖掘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通过纪录片,观众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脉络、特色格局,体验当下古城的市井生活,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今天,我们重申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这其中的营城智慧是我们不可忽略的重要宝贵财富。

  作为一部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纪录片,《文脉春秋》紧抓名城、文脉两个抓手,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制作手法,从古城的街巷格局、营城智慧延伸到当下的市井生活、地域文化,在关注城市历史文化的同时也不忘聚焦当下的百姓生活,通过不同的人物故事串联起古城文化的发展脉络,展现出文化浸润下的当代生活图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加深了观众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加强了观众对中华精神的传承,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自觉与自信。

  (作者系苏州大学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院长)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