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锐评

每个剧种都应有自己的专业作曲

时间:2019年12月1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音乐建设是培养剧种稳定观众的根本性手段。戏曲的观众虽然也会像话剧、影视剧、演唱会观众那样“追星” ,但是戏曲观众对某一剧种的热爱和痴迷从根本上说却是一种“追音” ——音乐才是他们爱上这个剧种、并且成为稳定观众群的首要原因。而这个剧种如果不断有更精彩动听的唱腔,并且有更多的名家新秀来表演这种精彩,那就更加让人喜爱。所以要看到,新编一出好戏,戏不错,唱腔不大成功,它也能吸引观众,但这种观众只是这出戏的,而很难成为这个剧种的稳定观众,缺乏稳定乃至不断生长的观众群,这样的剧种便如同无土的花草,终将枯萎。因此我们在剧目建设中一定要有更多的剧种建设意识,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音乐建设。

  当前大部分戏曲剧团没有作曲,甚至许多剧种一个作曲都没有,这种情况十分危急、亟待改变。一个剧种的音乐整理、研究、继承、创新与发展无人关心,这是剧种衰弱消亡的前兆。我曾看过一些濒危剧种的演出,它们已经既看不出、更听不出剧种个性,这样的剧种即使还有剧团被扶持和保留,也必然逐渐丧失存在价值。

  当前戏曲作曲人才匮乏的困局,是逐渐形成的。历史上戏曲的音乐创作均由演员和乐师兼职完成,成熟的演员、乐师都有音乐创作能力,正如张君秋、李慕良、李金泉等都为“样板戏”创作过精彩唱腔,质量绝不输于专业作曲家; 1949年以后,戏曲作曲实现了专业分工,曾有一大批音乐家投入了戏曲创作,并提高了戏曲音乐的专业化水平。但是,由于分工的绝对化,使得演员与乐师的创作能力急剧衰退,甚至到了今天演员对新戏的唱腔必须跟着作曲的录音学唱,成为作曲的复读机的地步;而另一方面,音乐学院长期不培养戏曲作曲,无法输送人才,导致着作曲人才不断老化、萎缩的现实。再加上若干年来剧团不养创作人才,所谓“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错误观念与做法,导致音乐人才的匮乏极其严峻。我们必须急切研究对策、落实措施、加以改善。虽不能要求所有剧团都有作曲,但起码每一个剧种都应该保证拥有自己的专业作曲。

  音乐建设是培养剧种稳定观众的根本性手段。戏曲的观众虽然也会像话剧、影视剧、演唱会观众那样“追星” ,但是戏曲观众对某一剧种的热爱和痴迷从根本上说却是一种“追音” ——音乐才是他们爱上这个剧种、并且成为稳定观众群的首要原因。而这个剧种如果不断有更精彩动听的唱腔,并且有更多的名家新秀来表演这种精彩,那就更加让人喜爱。所以要看到,新编一出好戏,戏不错,唱腔不大成功,它也能吸引观众,但这种观众只是这出戏的,而很难成为这个剧种的稳定观众,缺乏稳定乃至不断生长的观众群,这样的剧种便如同无土的花草,终将枯萎。因此我们在剧目建设中一定要有更多的剧种建设意识,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音乐建设。

  当前大部分戏曲剧团没有作曲,甚至许多剧种一个作曲都没有,这种情况十分危急、亟待改变。一个剧种的音乐整理、研究、继承、创新与发展无人关心,这是剧种衰弱消亡的前兆。我曾看过一些濒危剧种的演出,它们已经既看不出、更听不出剧种个性,这样的剧种即使还有剧团被扶持和保留,也必然逐渐丧失存在价值。

  当前戏曲作曲人才匮乏的困局,是逐渐形成的。历史上戏曲的音乐创作均由演员和乐师兼职完成,成熟的演员、乐师都有音乐创作能力,正如张君秋、李慕良、李金泉等都为“样板戏”创作过精彩唱腔,质量绝不输于专业作曲家; 1949年以后,戏曲作曲实现了专业分工,曾有一大批音乐家投入了戏曲创作,并提高了戏曲音乐的专业化水平。但是,由于分工的绝对化,使得演员与乐师的创作能力急剧衰退,甚至到了今天演员对新戏的唱腔必须跟着作曲的录音学唱,成为作曲的复读机的地步;而另一方面,音乐学院长期不培养戏曲作曲,无法输送人才,导致着作曲人才不断老化、萎缩的现实。再加上若干年来剧团不养创作人才,所谓“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错误观念与做法,导致音乐人才的匮乏极其严峻。我们必须急切研究对策、落实措施、加以改善。虽不能要求所有剧团都有作曲,但起码每一个剧种都应该保证拥有自己的专业作曲。

  (在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戏曲音乐创作高峰论坛上,江苏省剧协名誉主席、戏曲音乐家汪人元发表了如上观点。本报记者怡梦整理)

(编辑:陈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