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艺术大讲堂

陈迎耕:文学是不朽的

时间:2012年04月11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陈迎耕(安徽省淮南市文联副主席)
0

文学是不朽的——论文学对社会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陈迎耕 1955年11月23日生人,男,汉族,籍贯安徽省望江县,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自学)。现任淮南市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安徽省文联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淮南文艺》副主编。1980年于中化三建公司参加工作,自1985年至2004年在淮南市委宣传部从事宣传理论工作长达19年之久,2004年6月17日至今在淮南市文联工作。

  文学是什么,文学的价值何在?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与学者给出了无数答案。放眼当下的文艺理论专家,其理论或宏阔或重大,不断拓展着文学的广度与深度。本期大讲堂选载来自地方文艺组织工作一线的文艺理论工作者陈迎耕的文章,其对文学社会功能的体认朴实、炽诚、热烈、开阔、多元,对于文学在当前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具有独到的认识。这种声音,对于地方文化建设自觉具有积极作用,我们应该给予足够支持和关注。

  2011年11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所作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文化、热爱艺术,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源远流长、魅力永恒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艺之林独树一帜,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文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艺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号召,对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作为文艺界的一员,我在学习贯彻中受到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有一种强烈冲动和表达欲望,写下一些关于文学的感受和体会,不自量力地对文学做些肤浅的解读和述说。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就文学论,我对“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浮想联翩。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生机盎然,中华文化血脉绵延不绝,文学的滋养厥功甚伟,无论口头说唱还是文字记传,起源生成繁衍聚能,细涓成河千回百转,是滋润人类懵懂心灵的雨露,是照亮世界天空光芒万丈的阳光,是人类文明长河中永动的精灵,是民族精神家园里绚丽的彩虹!

  文艺“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就个人成长而言,我至今记得少年时代在农村看过多遍的黄梅戏《女驸马》,记得务农时拔稻苗插秧田时泥水里埋头群体唱和的民歌,至今言犹在耳;儿时饥荒年代公社民主生产队大食堂全家喝大木盆盛的能照见人、由碎萝卜块和少量米熬成的稀饭时,墙壁上绘就的一条红紫黄蓝白长龙腾云驾雾脑海犹存;上小学时家贫用菜刀削尖杨树枝当毛笔在黄草纸本上写字,老师批改后居然有打了几个红圈的字;“文革”中在祭拜祖先的大堂轩里学跳时兴的“忠”字舞,精神压抑仍苦中取乐;生产队抗旱时一个人连夜守在南干渠边15匹马力立式柴油机带动的抽水机旁,随着机器有节奏的隆隆声,和着太湖县花凉亭水库给庄稼解渴的汩汩流水声,为排解孤寂面朝青山和星空,自唱《在北京的金山上》《我为伟大祖国站岗》等喜爱的歌曲壮胆,不懂音乐常识的我竟然唱得十分投入且陶醉不已;1978年春入城求学看到首部彩色电影《五朵金花》和美妙的曲乐《蝴蝶泉边》,电视剧《蹉跎岁月》和关牧村演唱的主题歌,给刚步入社会的我心灵慰藉和鼓舞;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重组转型格局调整共渡时艰期间,从事宣传的我经常听唱刘欢的《重头再来》,感觉歌词贴切真情,曲调婉转感人,起到很好的稳心安神提力鼓劲作用,为推进改革稳定大局提供了精神动力。文学的滋养伴我走到今天,也必将照耀着我的未来。

 

张深之正北西厢秘本五卷插图

  文学是人性殿堂的星空

  经典作家们精心塑造的典型形象,既是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文学典型,又是面面透视人性特征的历史宝鉴。

  文学是一种与彼时彼地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意识形态。群体生活创造和特殊的个体思维活动,深深烙下时代的印记和历史的变迁,且兴衰荣辱多与历代统治者喜恶取舍倡禁相关。诗歌的“兴观群怨”形象意境,小说的人物塑造个性刻画,散文的叙议抒情文思飞扬,剧本情节曲折悲喜效应,都是人们生活的艺术再现和纷繁思维的折射聚焦。文学形式流派风格异彩纷呈,始终激励或驱使人们不懈追求真善美,辨别假丑恶,顽强唤醒人们对自由平等的渴望、持续表达着斑斓个性和人性的张扬。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世界名著,成功刻画了那么多的人物形象,展示了那么纷繁复杂的个性特色。人性的星空永远是那么神秘、深邃,文学的生命也就永无止境。诗人、作家的豪放婉约,悲剧喜剧,都能以自己的泣血扛鼎之作使读者、观众走到一起,或为佳句意境陶醉不已,或为生动情节品味再三,或为人物命运哀怒乐喜。正是文学的抒情功能和审美作用,使得“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的泛爱共识坚不可摧,历久弥新;使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自然禅境如诗如画,珍爱有加;使得“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的人生价值观成民族魂,铁壮士心;使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品官德成警醒标识和境界追求;使得“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的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得以世代传承与时俱进!早年我读过朱德元帅的《母亲的回忆》,让我终身铭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对父母大海一样的感恩情怀;读到温家宝总理缅怀之作《再回兴义忆耀邦》,让我从中深切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都堪称写人散文的佳作。从体裁上说,或称夹叙夹议抒情散文,或称微型报告文学;从风格上说,语言朴素无华,感情浓郁真挚,细节见微知著,思想博大精深;从功能上说,透视人物内心,塑造个性形象,展示美善真情,一个栉风沐雨忍辱负重平凡坚韧的伟大母亲,一个走近百姓为民谋福高瞻远瞩的伟人风采,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读后不禁动容含泪,心旌神摇。其平实的文字、朴素的文风、真实的情节,叙事的细腻,饱蘸和浸透着作者的浓郁真情,正直襟怀和道德力量,让多少读者感动和沉思。这既是感人肺腑的平实叙事,更是不加雕饰的抒情美文,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美德教育,其史料性价值倍加珍贵,其文学性滋养不同凡响。正如俄国大作家普希金说的:“精确与简洁,这是散文的首要美质。它所要求的是思想,没有思想,再漂亮的语句也全无用处。”文学作品塑造形象无论辞藻华美还是白描实刻,那闪耀着个性鲜明的人性光辉和透射作者思维能量引起读者共鸣的,都堪称上乘之作,都会在文学的星空中恒久地发光发热,给人类以温暖和向善的力量。特别是经典作家们精心塑造的典型形象,如巴尔扎克笔下的吝啬鬼葛朗台,果戈里笔下的群丑官钦差大臣,莫泊桑笔下的爱国者卖淫女羊脂球,吴承恩笔下的馋懒色贪猪八戒,吴敬梓作品里的疯举人范进等,皆称文学殿堂栩栩如生的性格人物,既是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文学典型,又是面面透视人性特征的历史宝鉴。文学经典灿若群星,装点着历史的天空;明暗无际的晴空夜幕,永远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编辑:孙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