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北京:创新资本模式倒逼文企改革

时间:2014年05月06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陈新洲、周宁、赵琬微

  针对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市场主体名不副实”“政企关系尚未理顺”“部分文化产品内容媚俗低级”等问题,我国首家文化国资监管机构——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进行监管职能再造,通过开创“文创基金”“文投平台”等资本模式倒逼文化企业改革,在放手打造混合所有制文化国企促其保值增值的同时,强化对文化产品内容的资本化管控。

  北京市文资办在探索“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四统一中,通过基金全资、控股或参股方式实现文化国企的股权多元化,以倒逼文化国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文资办—文创基金—文化企业”的监管模式。

  据北京市文资办主任周茂非介绍,该办于2013年3月成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公司”。该公司在北京市财政出资8亿元的基础上,吸收各类社会资本,组成总规模达15亿元至20亿元的母基金。母基金拿出少量资本再吸引社会资本共同设立11只总规模达110亿元的子基金,形成既按市场规律办事又便于掌控资本运营方向和产品生产的宏观格局。继“文创基金”之后,北京文资办于同年成立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该集团打造“文化投资平台”,拥有涉及担保、小额贷款、文创统贷等领域的7家投融资子公司。

  “与国营资本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解决了资金瓶颈,也从国有投资中分享到改革红利。”参与基金募集的盛唐时代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赵晓雯说。

  周茂非认为,将“文创基金”“文投平台”等资本模式嵌入民营文企,可发挥文化国资的引导作用,为民企难以把握的内容生产和价值观要求提供坚实保障,增强文化产品的社会属性,有效遏制媚俗低级文化产品生产。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