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大巴山深处的免费“移动照相馆”

时间:2011年12月09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邓风

  “有一种身体力行的担当,常怀一颗仁爱之心。”这是四川达州摄影家万燕明给人的印象。他总想留住并延续这种中国式的传统与美好——对老人和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爱,为他们多留住一些生活的幸福点滴。在大巴山深处、乡村城镇、城市近郊,万燕明带着他的“移动照相馆”,四处行走,不知疲惫。他和他的“移动照相馆”,也一起度过了无数个温馨的日子。

  坚持用摄影为他人带来快乐,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坚持。他说:“摄影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很快乐。”

  一次大山深处的拍摄开启了“移动照相馆”的旅程

  酷爱摄影的万燕明也是个热爱户外运动的“驴友”。2005年,他与一群“驴友”来到重庆市城口县大山深处一个叫樱桃溪的地方拍摄。

  两个衣服打着补丁、一脸脏兮兮的孩子从黑洞洞的屋里冲了出来,好奇地打量着这群“山外来客”;黑屋里还有他们的父亲,一个身有残疾、老实巴交的中年男人。这情景,永远铭刻在万燕明的记忆中,他拿出相机,把两个孩子叫到跟前,耳语了一番,两个孩子立即欢呼雀跃起来,打着补丁的衣服掩饰不了孩子的天真可爱。

  在屋前,万燕明为两个孩子照了他们生平第一张照片。随后,两个孩子又把他们的父亲扶到屋外,三人照了一张合影。

  拍完照,万燕明悄悄把年龄大一点的那个孩子拉过来,往他衣兜里塞了200元钱。因为大点儿的孩子说,他们还要照顾“残疾爸爸”,妈妈离家出走至今未归。

  第二天,和孩子们分别时,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揪住了万燕明的心。“把你们的地址写给我,我回去后一定给你们把照片寄来。”万燕明真诚地说道。回家后,万燕明立即到照相馆将孩子们的照片冲洗出来,跑到邮局给孩子们寄去了照片以及祝福。

  孩子们回信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万燕明的感激和思念。从此,孩子们成了万燕明的牵挂,这一牵挂,就是6年。这以后的每年暑假,万燕明都要去樱桃溪看望那两个孩子,为孩子们拍照,留下他们成长的痕迹。

  这,似乎成了万燕明和孩子们不成文的“约定”。从此,万燕明开始了用“移动照相馆”为老百姓义务拍照的爱心之旅。

  把老人们的“幸福瞬间”定格在“天安门”前

  “听说中心广场有人在免费为老年人照相,我专门从南外赶过来照相。给我登个记嘛……”2011年10月5日下午5点左右,一名抱着孙子的婆婆急匆匆地赶到达州市城区中心广场,想和孙子照个合影。原来,万燕明邀约另外两名摄影家,在广场舞台旁“摆摊设点”,搭起一个简易“照相馆”,专门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照相。“能为老人们多留下一份美好,这是一名摄影人应该做的。我要为达州老人送上最美的幸福瞬间,留住最动人的那一刻。”万燕明说。

  当天,万燕明等3人为近百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照相留影,并现场打印出相片送给他们。这其中,有很多老人几十年都没照过相了,他们来自渠县、大竹、开江等县,老人们意外地高兴。

  “为更多老百姓义务拍照,都是缘于城口大山深处那家留守人。”万燕明说。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万燕明带着他的“移动照相馆”,专程前往达县边远的赵固乡锤虹村2组,为达州市新中国成立前入党、已百岁高龄的老党员孙安寿老人照相。

  当万燕明和他的学生爬上爬下,把印有天安门和五星红旗的幕布挂在老屋后墙上时,孙安寿的眼眶湿润了,泪光闪烁,嘴角微微颤抖,双手紧紧握住被磨得发亮的拐杖,久久地凝望着“天安门”……

  孙安寿老人执意要前往离镇上不远的老屋前留影,还特意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那件没有肩章的旧军装,郑重地把获得的奖章全部挂在胸前。

  “注意表情,看我手势,预备……”万燕明撑好三角架后,一手握相机,一手举起示意拍照。“咔嚓”、“咔嚓”……快门声不绝于耳。单人照、合影照、全家福……万燕明将老人的“幸福”定格在“天安门”前,定格在这灿烂的阳光里。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