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遊學“遊而不學”誰來管?
2017-07-07 09:51 來源: 新民晚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暑假裏你孩子出國遊學嗎?”“你家孩子準備去什麼國家?”“哪家旅行社、哪家培訓機構的遊學品質和性價比最高?”……暑假以來,這樣的對話成為滬上中小學生家長之間的熱聊話題。

  遊學——一個近年來愈加火爆的市場,它究竟給孩子們帶來了什麼?“遊”與“不遊”,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真會如硬幣的兩面迥然不同嗎?

  初中生最熱衷遊學

  家住普陀區中江路的陸女士説,早在春節過後,班級家長群裏就隔三差五地出現遊學的話題,還有兩位家長攬下了牽頭組團的活,一個去英國,一個去美國,由家長主動報名,然後再一起去旅行社團購。她説:“我們家是工薪階層,而且去年剛買了房子,存折上幾乎沒啥閒錢了。但我們也十分糾結,要不要讓孩子暑假裏去遊學。不遊吧,總覺得面子上過不去,遊吧,還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最終,陸女士的女兒沒有成行,而是以“報了一堆培訓班”為由應付了群裏的呼聲。

  除了“錢”,還有眾多因素成為家長是否替孩子選擇遊學的重要考量因素。據北京大學國際文化與教育研究中心、新東方教育等聯合發布的2017年國際遊學藍皮書顯示,從影響遊學決策的因素來看,遊學參與主體即孩子的喜好具有43.8%的決定權,其次是家長的決定權達到32.8%,周邊同學對于自己遊學決策的影響力僅10.1%,老師或親朋推薦的比例為6.7%和5.2%。

  白皮書研制專家表示,遊學能否成行的決策主要還是在家庭內部進行,家長對孩子的喜好非常關注,符合孩子喜好和興趣的項目才被考慮,且家長與孩子要充分達成一致。

  從遊學年齡構成來看,存在低齡化問題。碩士及以上人群有遊學意向的佔51.9%,本科生佔53.3%,高中生佔65.6%,初中生佔68.9%,小學及以下孩子佔64.7%。分析認為,大學生以上群體由于學歷和職業傾向已經比較固化,自然削弱了遊學意願,即使出國也多以旅遊為主。高中生的學業壓力明顯要高于初中生和小學生,所以遊學人群也相對較少。初中生正在走向成熟,他們對未來高中和大學的選擇也更為迫切,因此,這個學段的人群遊學最多也是意料之中的。

  各方角力搶灘市場

  “遊學是個巨大市場。”此份國際遊學藍皮書選取的樣本為全國51個城市近12萬名在校生。從遊學目的性來看,66.5%的人認為是“開闊視野增長見識”,57.2%的人認為是為了“提升外語能力”,還有55.8%的人是為了“鍛煉獨立自主能力”。此外,也有學生表示,遊學是為了體驗中西方文化差異、了解異國的教育狀況,從而為留學做準備。

  從遊學目的地來看,美國始終成為熱度最高的首選目的地。因為在世界名校前200排行榜中,美國大學獨佔70所,其中常青藤校聯盟的國際聲譽極高,也是吸引留學生最重要的大學。到這些大學造訪,也自然成為遊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次,前往英國和澳大利亞遊學的熱度也在升溫。特別是通過在英國的短期遊學,中國家長希望孩子能領略到英倫嚴謹的教育規范,也能修練純正的倫敦英語。

  據統計,2015年中國海外遊學人數達到50萬人次,市場規模達到120億元,且近兩年出遊人數以44%的速度遞增,市場規模也以45%的速度增加。從遊學活動的舉辦機構來看,“一個蛋糕眾人分搶”的格局已經形成,旅行社、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留學中介公司,還有學生就讀的學校,紛紛搶灘這個市場,體驗海外名校的學習氛圍、觀光異國教育與文化特色,成為最大的“賣點”。

  調研結果還顯示,教育培訓機構的遊學産品以33%的市場佔有率成為消費者首選,專職遊學機構以25.4%緊隨其後,排在第三位的則是就讀學校的自主遊學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在各方市場角力中,消費者對于排行第二的專職遊學機構的選擇傾向有增加的趨勢,選擇旅行社和留學中介機構的傾向性呈下降趨勢。就讀學校的意願指數大幅上升,在未來,教育培訓機構與學校合作推出的遊學項目,融合了機構的專業性和學校的公信力,或將成為市場主流。

  良莠不齊監管乏力

  去年底,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當初市場的第一反應,是以為相關部門為遊學大開綠燈且開始規范這一市場。其實,這份意見所提及的“研學旅行”並非“出國遊學”,而是要求將修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從而有益于孩子了解國情、熱愛祖國、開闊眼界、增長知識。

  事實上,對于遊學市場的監管,目前還是主要由工商和旅遊部門負責,教育部門幾無插手的機會。松江區九亭四小校長張園勤説,從目前的遊學市場瓜分來看,完全是民間自發行為且組織方良莠不齊,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遊學內容也基本處于無人監管的狀態。

  “由于監管不力以及家長、學生在選擇遊學項目時缺乏理性,從而導致‘遊而不學’或‘遊多學少’的亂象,嚴重影響了遊學的規范發展。”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説,有些遊學生等到了國外才發現基本上就是旅遊,甚至連旅遊都不如,所謂的“體驗海外名校”變成到名校一日遊。最極端的例子莫過于2013年7月6日發生的一架韓亞航空客機在美國發生事故,機上搭載了70名赴美參加夏令營的中國師生,其中3名女生在墜機事故中不幸遇難。那次事件發生後,全國不少省市的教育部門緊急出臺了加強中小學生境外修學旅行活動管理的辦法。比如,有的地方禁止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遊學。

  在熊丙奇看來,作為消費者的家長和學生,對待遊學不夠理性與盲目草率,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有的家長和學生在選擇遊學時存在跟風現象,還有的家長抱著就是讓學生出國旅遊一次的心態,能遊學最好,‘只遊不學’也權當一次旅遊罷了。這些想法勢必助長一些機構在組織遊學活動時以‘學’為名而只行‘遊’之實,家長也很少有維權意識。”他説。

  必須履行報批手續

  據了解,導致遊學體驗不滿意的因素有許多,尤其是一些不規范的遊學從業機構,在境外學習、行程安排和課程設置上,完全沒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正確理念,只是推出了一個變種的境外旅遊項目而已。

  羅陽中學校長王立英在暑假第一天就遇到一位準備出行遊學的學生,但當問到目的地的情況包括地理環境、人文特色等,這名女生一無所知。王校長説:“遊學如同湊熱鬧,這樣的情況並非個別。”

  針對遊學亂象,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提出,對于由旅行社、培訓機構和留學中介組織的遊學,理應由工商部門監管,而對于遊學涉及的教育教學內容,教育部門其實也負有一定的備案登記、日常督查的責任。例如,應當盡快出臺相應的規章政策,嚴禁主辦單位和承辦單位以任何形式將參加活動的中小學生分包、轉包給未經審核的第三方機構;嚴禁組織小學低年級段學生參加境外修學旅行;凡涉及與境外非政府組織開展交流活動的,主辦單位應當向上級教育、外事部門請示報批報備。

  此外,國際上一些成熟的海外遊學監管辦法也值得借鑒。在美國,遊學夏令營的帶隊教師是要參加相關的資質培訓並持證上崗的。在日本,主辦單位必須在遊學前做好活動規劃,要求闡釋清楚活動目的和預期的教育成效,務必要在出行前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活動結束後還要對每個細節進行評價。(首席記者 王蔚)  

+1
【糾錯】 責任編輯: 何險峰
新聞 評論
美國頻道正式上線
聯繫我們

不罷工了!美國演員工會新合約到手

不罷工了!美國演員工會新合約到手

經過長達一個月的談判、罷工威脅、三日延期以及六小時的會談之後,美國演員工會(SAG-AFTRA)和電影&電視制片人聯合會(AMPTP)終于在本周二清晨達成了一項新協議。[詳細]

BBC年度改革對抗"美國文化入侵"

BBC年度改革對抗"美國文化入侵"

據英國《衛報》報道,BBC承諾將提供比對手更為廣泛的節目選擇,並更好地反映英國的多民族元素。[詳細]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54811296496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