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政務 輿情 科創 産經 金融 時尚 旅遊 教育 民生 文化 房産 體育 健康 圖片 無人機 VR 原創 長三角頻道
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來自政、學、産、商等各界人士走近人工智慧、關注人工智慧、獻策人工智慧。他們前瞻發展趨勢、暢談發展願景、直面問題瓶頸、提出對策措施,助力上海人工智慧融合賦能、創新發展。
精彩觀點
張旭俞勇吳巍
1
張旭

釋放産學合作力量,激勵深入學習,結合社會需求,開展創新研究和應用開發,為人工智慧産業培養高端人才和未來創新力量。

釋放産學合作力量,激勵深入學習,結合社會需求,開展創新研究和應用開發,為人工智慧産業培養高端人才和未來創新力量。
釋放産學合作力量,激勵深入學習,結合社會需求,開展創新研究和應用開發,為人工智慧産業培養高端人才和未來創新力量。
https://vodpub2.v.news.cn/original/20190905/5b21f31ca4a141449ae1f52fe87bf6b2.mp4
在上海,乃至長三角,人工智慧的應用增長飛速,但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有天花板效應。但不可否認,隨著其不斷成長,人工智慧已經開始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工智慧是一門交叉學科。我認為,從人工智慧這一行業的研究領域特點來看,它的基礎研究周期比較長,如果要在核心基礎研究、核心理論研究、核心技術研發方面得到更大的發展,一定要加把勁。年輕人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創造性很大,尤其是專家型的年輕人,因此我建議可以關注一些基礎研究的小團隊,特別是年輕人。同時,我們應當給他們提供比較好的實驗條件、研究條件、研究資源等。
除眾所周知的核心技術——演演算法外,還包括新積體電路的設計、新材料的創新。例如某項技術能否促進類腦計算能力的提升?這就是材料上的創新。因此很難界定哪項重要或哪項不重要,在這個領域中,需要研究的課題五花八門,而這些都需要人才,都需要創造性。
對于類人腦智能領域的研究,我認為應該是整個人工智慧研究和領域中最為前沿的組成部分。它的未來,相當大部分將會在現有應用之外,新生出的一種更有效、更適應上海需要的概念性發展。
如何利用腦科學原理設計和晶片演演算法,例如城市的數據中心等。現有技術耗能太大、體積太大、運作困難,要解決諸如此類的問題,可能是未來發展、城市人工智慧技術的出發點,同時也是最需要技術和理論上的突破。
2
俞勇

人工智慧對未來教育的變革與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也對傳統教育帶來更大的挑戰。

人工智慧對未來教育的變革與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也對傳統教育帶來更大的挑戰。
人工智慧對未來教育的變革與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也對傳統教育帶來更大的挑戰。
https://vodpub2.v.news.cn/original/20190905/aab409f73f3a4116ac68af70ced7c02a.mp4
如果要成為一個“城市范本”,我認為一方面需要戰略規劃,另一方面需要有藍圖,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人才。人才的培育與輸送是一切的源頭。
人工智慧時代到來,大家都去學,包括小孩子也學。人工智慧固然要學,但究竟怎麼學,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例如現在中小學電腦編程教育,其教材是用大學教材的簡化版去教使用。但我們要清晰地認識到,大學生的認知水準和中小學生是不一樣的。所以導致中小學教育中,能堅持到最後的學生連開班最初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因此,教材一定是要適合中小學認知的教材。目前我也正在探索如何從思維角度去教編程。例如人工智慧是什麼意思?不再是為了教語言而教語言,為了學編程而學編程,而是從生活的場景告訴學生。再從場景中看到的東西,提煉出精華內容,這就像數學的推理思維。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我們更應該讓學生去了解什麼是計算思維。什麼叫計算思維?也就是構造世界的能力。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只有把世界構造出來後,才能讓機器去加以實現。例如人臉識別,我們必須先要把人臉的模型構造出來,才能讓機器去識別人像,如果連模型都構造不出來,是沒辦法讓機器識別的。因此只有先學會構造世界的能力、描述世界的能力,有這樣的意識後,才能學會如何勾畫、發展未來世界。
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如果你沒有強大的心理,就沒有資格談人生”。從這句話本身可以看出,現今的學生盡管知識學得多、學得深、學得廣,但並不能學以致用。在這個時代,學生除了可以學習人工智慧技術之外,我覺得其本身對傳統教育也將是非常大的衝擊。在不斷試錯過程中,不但是求得最優解的過程,更是學生建設強大心理的過程。我們的傳統教育是減少甚至避免孩子犯錯,希望他們一路走得順風順水,而一旦走上社會他們遇到問題便無法應對困難與失敗,無法自我解救。
對于人工智慧的教育,一定是以不變應萬變的。那麼真正的“人才”應當是怎樣的呢?相比學科學習更重要是素質教育。我認為,從思維訓練開始,慢慢適應社會的發展、適應未來的趨勢。在學校裏,我的學生可能不是“學霸”,而在他們真正步入社會後,會發現學到的知識與能力是非常受用的。例如我有門“學子講壇”的課程,顛覆了老師在講臺上授課,而是學生講課,但課程內容是除電腦外的天時、地理、政治、經濟、自然科學、百科全書等,自主選定課題、素材搜集、觀點提煉,然後進行20至30分鐘講課,重點在于課後接受學生點評,而不是接受學生的提問,這期間的提問可能是五花八門,但這鍛煉的就是隨機應變能力,在未來能更好更快地回答別人的質疑。
教育是一種情懷,理念是一種延伸。我有義務和責任為更多的孩子輸送更為順應時代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使他們能在未來學以致用。
3
吳巍

人工智慧已成為推動新一輪産業鏈革命的重要驅動力,急速提升著人們的“效率”生活。

人工智慧已成為推動新一輪産業鏈革命的重要驅動力,急速提升著人們的“效率”生活。
人工智慧已成為推動新一輪産業鏈革命的重要驅動力,急速提升著人們的“效率”生活。
https://vodpub2.v.news.cn/original/20190905/3a5f621d8e15422dbfa8ee2d1c23bbdc.mp4
上海臨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臨港集團旗下市場化運作的産業基金管理平臺。2015年,集團認為現行商業模式變革基本見底,下一個能夠解決供需不平衡的,很大程度上將會是科技創新、智能制造版塊。對此,2016年,集團組建了上海首支智能制造的專項基金——臨港集團産業基金。
隨著市民日益增長的消費新需求,我認為人工智慧將會是一場産業鏈的博弈。
回顧過去,人類發明瞭燃氣機、蒸汽機,它帶動了一批新興産業的公司進入全球前十大市值,那麼下一個“技術”是什麼?能帶動經濟發展的“通用型技術”是什麼?是5G通信互聯網,還是物聯網,抑或是人工智慧。可以説,現在的人工智慧技術大部分還停留在先人工後智能的水準,但當這一技術擁有了海量數據,通過精準的整合和研發後,人工會智能就能從感知層升華,直至它的效率超過人工,那麼它的意義也就得到了真正的體現。
因此,我認為未來人工智慧無論在感知層或是認知層,只要它能提升效率,就將會對經濟、對社會有著非同尋常的價值。
中國擁有強大的制造能力優勢。臨港集團立足國內科創高地,堅持做本土孵化工作,此外集團還致力于做産業的推動者。2016年始,集團在海外的科創高地布局小型園區,其作用是為了幫助國內企業走出去,同時把海外好的企業引進來。此外,集團還與各高校緊密合作,例如和上海交通大學合作打造智能制造平臺,和華東理工大學合作打造工業物聯網平臺、人工智慧平臺等。
張旭
張旭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
俞勇
俞勇
上海交通大學電腦與工程係教授、伯禹教育創始人
吳巍
吳巍
上海臨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