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頻道 > 正文
 
新加坡治理擁堵有高招:擴展和打通公共空間
2013年05月16日 13:26:14  來源: 新華網新加坡頻道 【字號 】【收藏】【列印】【關閉

    新加坡的人口稠密度至少在每平方公里7500人左右。這個數字按照城市的標準來看,可能不算高,但是按照國家的標準來看,居世界密度最高的國家行列。可是, 在新加坡生活,誰都不會覺得有這麼高的人口密度。相反,還可以看到大片的森林,綠地和水面。除了一些最中心的商業街區外,路上的行人稀少。很多大都市裏常見的人山人海,人滿為患情景,在這裏基本看不到。究其原因,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加坡在城市規劃和建設時,特別注重擴展和打通公共空間。

    1. 分區域、集中建設大量高層的公共住宅,預留綠地和水面做為區域之間的隔離帶。高層住宅可以佔用少量的土地,但可讓更多的人居住,從而釋放了低矮住房區可能佔用的土地,擴展了公共區域。與此同時,分區域集中,中間適度隔離,實際上達到擴展公共區域的效果,同時還避免了城市攤大餅。

這是新加坡兀蘭社區的公共住宅,高層、集中並且有很明顯的綠地與其他大社區相隔離。同時,有大量的公共綠地和空間。

    2. 所有的公共住宅區,不設圍欄,不建圍墻。這使原本可能變成少數人的空間,擴展成為真正的公共空間。與此同時,新加坡公共住宅的底樓基本都是通透的公共空間,老百姓可以自由穿行其間。這樣的做法,成倍數效應地擴大了居民從A點到B點的步行路徑選擇,即一個普通的百姓從自己家所住的樓宇出來後,可以有很多種步行的路徑前往另一個地方。這種不設圍欄的做法,還包括很多的公園,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區域。這樣就極大的開闊了行人的路徑選擇和行路范圍。

    這是新加坡公共住宅樓一層,通透,便于穿行,同時成為公共空間,可以用于避雨,遮陽,甚至舉辦婚喪嫁娶的活動,朋友聚會等等

    反觀世界很多大城市,把所有的居民住宅小區,不管大小,都用高大堅固的圍墻圍起來。各種政府機關和單位也把自己的領地圈起來。這樣,在無形之中,把居民都趕到大街上,極大的縮小了行人的步行路線選擇,大家只能擠在一條路,一條街上。不顯擁攘,不太可能。

    3. 打通公共區域,對公共區域盡可能無縫連接。這點在新加坡的地鐵和購物中心之間表現特別明顯。幾乎所有的地鐵站都是購物中心,相鄰的購物中心與購物中心之間也有連接。著名的商業街烏節路,在地面上,商鋪林立,似乎各不相連,其實不然,這些商鋪基本都被地下的通道相連,且通道還與地鐵相接。全島的近300多個大大小小的公園也基本都被公共連接道(PCN)連接起來。公園裏有餐館,餐館前就是公園。這種打通公共區域的做法,實際也是極大的釋放了公共空間的容量,極大的增加了公共空間的使用效率。

   1 2 下一頁  

分享到:
延伸閱讀:
( 編輯: 余南 ) 【字號 列印關閉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8471247206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