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德國駐華大使:中德政經關係達到前所未有的緊密程度

2017年03月10日 23:20:47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羅琳)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在北京隆重開幕,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就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全球治理與綠色發展等重要議題,接受了新華網的專訪。柯慕賢大使説,中國已躍升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兩國政治經貿關係達到前所未有的緊密程度。以下是訪談主要內容:

  圖為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先生(Michael Clauss)。(德國駐華大使館供圖)

  新華網:一年一度的兩會是把脈中國發展趨勢與前景的一個重要窗口。您最關注今年兩會上的哪些議題?

  柯慕賢: 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發表演講後,現在的關鍵看點是中國將釋放出哪些具體信號來加快推進改革開放政策。我們認為,這對中國未來的穩步發展至關重要。我們的關注點更多的還在于,中國將如何更深入地參與解決緊迫的全球性問題,如應對氣候變化。

  新華網: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6.7%,經濟總量首次突破70萬億元, 您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中國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産生了怎樣的影響?

  柯慕賢:2016年中國超過美國,躍升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兩國雙邊貿易額突破1700億歐元。德國對華出口增長尤其迅猛。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于我們意義重大,而于中國自身則意味著必須大力著手落實已制定的改革措施。

  新華網:去年以來,“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民粹主義不斷抬頭,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您如何看待時下一些國家的“逆全球化”思潮?您認為未來全球化將如何發展?

  柯慕賢:我們懷著極大的擔憂看待世界出現“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抬頭的趨勢。這一趨勢如不能得到扭轉,各國都會淪為輸家。因此,我們對李克強總理前幾日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講話時明確表示要深化中國的開放政策以及平等對待在華外企持非常歡迎的態度。《中歐投資協定》談判若能快速取得進展,將釋放出頗具分量的信號。隨後或許將順利啟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新華網:目前,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等重大發展議題已經超越國界,需要全人類共同面對、共同治理。您認為中國在全球治理中起到什麼作用?

  柯慕賢:我們看到,中國已在運用其日益提升的實力,致力于強化解決國際問題的多邊機制。中國一貫支援伊朗核問題談判;《巴黎協議》簽署過程中,中國政府與當時的美國政府共同為全球氣候政策實現歷史性突破作出了決定性貢獻;中國支援強有力的聯合國體係,特別是在國際維和方面。涉及全球經濟秩序,我們非常歡迎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關于加強全球自由貿易、進一步開放投資和反對保護主義的講話。我們期望,中國國務院宣布的各項相關措施迅速得到落實。

  新華網:中國社會各界對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充滿期待。您認為德國有什麼先進的環保技術和理念可供中國借鑒?

  柯慕賢:德中兩國均為工業化的國家。德國成功將制造業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與溫室氣體的排放脫鉤。我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至2015年間的下降比例超過27%。就這一議題,德中已展開很多交流。但我仍認為這是未來擁有巨大潛力的合作領域之一。

  新華網:今年,中國將舉行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您如何看待這一倡議對振興世界經濟發揮的作用?

  柯慕賢:所有合作夥伴平等參與、共同塑造和承擔責任,對實現“一帶一路”在促進增長與穩定方面的巨大潛力必不可少。在巴基斯坦的項目可能是進展最顯著的。重要的是讓阿富汗等其他國家也更多地從中獲益,德中兩國為維護阿富汗穩定正在推行一係列共同項目。

  新華網:中國一直重視國際文化交流,每年有大量中國留學生和遊客遠赴海外,同時,中國也是亞洲重要的留學和旅遊目的地。請您介紹一下過去一年德國和中國之間留學生交流與旅遊業發展的總體情況。今年德國將會推出哪些項目來吸引更多的中國留學生和遊客?

  柯慕賢:兩國政治經貿關係達到前所未有的緊密程度。因而兩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如遊客、學生交流自然也得到蓬勃發展。但是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努力來掃除交流中存在的障礙,比如在發放簽證方面相互對等地提供更多便利。我個人認為,我們最終應實現互免簽證。

  新華網:目前,中國經濟正處于結構調整期,中國制造業在努力轉型升級,希冀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國的新形象。您認為中國制造業應通過哪些方式進行更好的轉型升級?

  柯慕賢: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 生産過程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將使我們的工業變得更加高效率、高品質、跨國界。德中兩國在這方面已建立起獨有的夥伴關係,並且已經有項目在這一框架下啟動。鑒于未來的創新與生産還將更進一步全球化,快速、安全、國際化的數據傳輸將是一個核心前提。

  新華網:就業是一國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隨著中國城鎮化的不斷發展,經濟結構深入調整,促進就業將是中國政府長期關注的重大課題。德國在這方面有哪些經驗可以和中國分享?

  柯慕賢:全球的現代化和機器人化趨勢給我們帶來了巨大挑戰,尤其是對德國和中國這樣的工業化國家而言。在德國,我們用雙元制職業教育的成功模式,讓雇員們獲得盡可能多的專業知識和創新力。為了維護社會的持久穩定,必須要找到恰當的方式來避免職業技能較低的人員同技術進步完全脫鉤。

  新華網:您如何評價兩國雙邊交往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就?2017年您對兩國合作有哪些展望?

  柯慕賢:2016年兩國雙邊交往成果豐碩:默克爾總理在11個月內3次訪華,副總理2次訪華。時任聯邦總統高克也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在經貿層面上,我們的雙邊貿易額打破了以往的所有記錄。人文交流方面,我們通過中德青少年交流年確立了新的重點。我堅信2017年雙方將共同繼續推進這一趨勢。

  (總監制:田舒斌 終審:劉加文 編審:夏小鵬 監制:韓琳 湯丹鷺 統籌:徐倩 林雪 編輯:付芃 劉小軍)

【糾錯】 [責任編輯: 劉小軍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15129506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