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專家談】G20杭州峰會的四大亮點和成果

2016年09月06日 21:25:36 來源: 中青線上

  作者:謝來輝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全球矚目的G20杭州峰會閉幕了,人們都在熱切地期待它能否給世界經濟帶來積極的新變化。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精心準備籌辦的這次G20峰會,注定會在G20以及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筆。

  首先,此次峰會首次把發展問題置于全球宏觀政策框架核心位置,有望將G20提升為一個戰略性的世界經濟決策機構。從歷史上看,G20最初只是一個主要經濟大國進行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部長級磋商機制。2009年升級為領導人峰會之後,G20凸顯了它作為應對世界經濟危機的一個應急機制的效果,同時也開始被寄予引領世界經濟長期發展的厚望。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之後的G20視野依然較為狹隘,沒有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更沒有發揮它在改革全球治理方面的比較優勢。相反,人們開始擔心G20可能淪為像OECD那樣只負責發布政策報告的智庫型機構,或甚至只是作為一個“清談館”。

  此次G20杭州峰會,中方為本次峰會設計的議題基本涵蓋全球經濟治理四大重點領域:全球金融治理;全球貿易和投資治理;全球能源治理;以及全球發展治理,極大拓展了G20傳統的議題領域,真正體現了G20作為全球經濟治理主要平臺的角色。

  習近平主席在閉幕辭的開頭便説到:“我們決心為世界經濟指明方向,規劃路徑。”峰會通過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公報》,進一步明確了二十國集團合作的發展方向、目標、舉措,就推動世界經濟增長達成了杭州共識,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描繪了願景。

  其次,推動開放包容的全球化,拓展更多發展空間。一直以來,國際貿易和投資是經濟增長的傳統引擎。不少發展中國家都通過積極融入世界經濟,分享了全球化的收益。但是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發達國家紛紛出臺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或者轉向發展封閉性的區域貿易投資合作。結果,全球貿易規模的增長速度連續多年落後于全球經濟總量增長,全球化進程面臨停滯甚至退化收縮的危險。受此影響,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空間趨于萎縮,經濟增長受到極大威脅。

  在此背景下,此次G20峰會的一個關鍵任務就是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拓展發展空間。中方此次把貿易和投資議題擺上了重要議程,倡議成立G20貿易投資工作組,制定了《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特別是首次制定出《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填補了長期以來全球多邊投資規則框架的空白。習近平主席明確表示:通過鞏固多邊貿易體制,重申反對保護主義承諾,“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舉措,為各國發展營造更大市場和空間,重振貿易和投資這兩大引擎。”

  當然,除了重啟全球化進程,中方也希望G20能夠致力于推動一種讓更多人受益的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為此,此次峰會發起了《二十國集團支援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倡議》制定創業行動計劃,並決定在糧食安全、包容性商業等領域深化合作。如果能推動實現這種新型的全球化進程,全球發展將進入一個歷史性的全新階段。

  第三,強調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探索和倡導新的發展模式。除了重啟傳統的增長動力以外,習近平主席也建議各方積極創新發展方式,挖掘新的動力來源。此次峰會的一項關鍵成果就是《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其中聚焦創新、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等新要素新業態,並制定一係列具體行動計劃,試圖從根本上尋找世界經濟持續健康增長之道。

  習近平主席指出,當前中國正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的指引下,處于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新起點;這也是中國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的新起點。中國將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在中方積極建議下,結構性改革和財政貨幣政策一道成為了G20在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重點領域。此次峰會達成了《二十國集團深化結構性改革議程》,並提出了一套指標體係組成的量化框架以監測和評估各方進展,因此也成為了此次峰會的一個裏程碑意義的成果。

  可持續發展也是此次峰會的一大亮點。在中方的積極倡議下,此次峰會達成了《二十國集團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並強調G20的集體行動將圍繞“可持續發展領域”展開,這意味著G20從此將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有力地銜接起來。此次峰會還發起《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並在能源合作、綠色金融、提高能效等諸多領域制定了行動計劃。

  第四,尊重各國具體的發展模式,同舟共濟。在4日的歡迎宴會致辭中,習近平主席指出:“二十國集團成員具體國情、發展階段不同,就像杭州的山山水水,各具其態。”他強調各方應該“彼此包容,守望相助”;“堅定前行,共抵彼岸”。其中,習主席用“橋”來比喻二十國集團的角色,並將其比喻為“友誼之橋”、“合作之橋”和“未來之橋”。這個巧妙的比喻生動地闡釋了中國對G20框架下合作模式的理解,對于推動實現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也有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發達國家主導了全球發展的話語權。發達國家往往以成功發展的榜樣自居,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政策指手畫腳。發達國家主導的一些國際組織也因此對世界經濟發號施令,與發達國家進行政策趨同似乎成為後發國家走向經濟繁榮的不二法門。而當今世界經濟所面臨的問題對各國都構成挑戰,發達國家也和發展中國家一樣面臨著發展的結構性問題。因此習主席強調,各方“雖然國情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面臨的現實挑戰不同,但推動經濟增長的願望相同,應對危機挑戰的利益相同。”

  中國一貫倡導國家之間的平等對話和互學互鑒,相互尊重各自的發展道路和政策選擇。在此次工商界峰會的開幕式演講中,習主席再次倡議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全球夥伴關係,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應該平等相待,既把自己發展好,也幫助其他國家發展好。”“全球經濟治理應該以平等為基礎,更好反映世界經濟格局新現實,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在中方看來,G20應該是體現全球夥伴關係和新型國際關係的大舞臺,這也應該是G20成員國取得有效成果的基礎。

  國際社會期待2016年的杭州峰會能夠為世界經濟把脈開方,從而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的增長。中國已經基于自身對世界經濟發展的理解,通過精心把發展問題回到G20議程的突出位置,從而讓G20具備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基礎。行勝于言,當杭州峰會落下帷幕,全世界都在期待G20能夠真正成為一支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潮流的“行動隊”。G20若能完成這一使命,那麼此次杭州峰會也將是它走向成熟的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

【糾錯】 [責任編輯: 許義琛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91292718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