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背景資料:英國與歐盟關係發展回顧

2016年02月18日 17:00:58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18日電  背景資料:英國與歐盟關係發展回顧

  新華社記者顧德偉

  歐盟于18至19日在布魯塞爾召開春季峰會,有關英國是否能夠繼續留在歐盟的協商是此次峰會的主要議題之一。

  英國與歐盟的關係發展曲折復雜。縱觀歷史不難發現:疑歐主義使英國遠離歐洲,而實用主義又讓英國留在歐洲,兩種力量的合力導致它與歐盟若即若離。

  【主張聯合】

  二戰結束後,為應對戰後衰落並維持大國地位,英國于1948年提出了“三環外交”的構想,支援歐洲聯合,但不願直接參與,只想借助歐洲的力量來維護自身的利益。

  在歐洲聯合模式上,英國與歐陸國家有著重大分歧。英國反對把建設具有某些超國家性質的聯邦歐洲作為歐洲聯合的目標, 主張建設一個基于獨立主權國家聯合基礎之上的歐洲。

  【對抗一體化】

  1951年4月,西歐6國(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簽訂了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歐洲經濟一體化從此邁開步伐。1957年3月,6國正式簽署《羅馬條約》,歐洲聯盟的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簡稱“歐共體”)誕生。

  為對抗歐共體,1960年1月,英國與奧地利、丹麥、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六國正式簽署了《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條約》。由于成員國經濟水準參差不齊,又實行松散的政府間合作,該聯盟很難與歐共體抗衡。1972年底,英國退出聯盟。

  【加入歐共體】

  隨著美蘇爭霸格局的形成和殖民體係的瓦解,英國希望通過參與歐洲一體化促進經濟發展並發揮更大的國際影響力。1961年和1967年,英國兩次申請加入歐共體,但未獲批準。這無形中擴大了英國疑歐主義的影響力。

  1973年,英國加入歐共體。但英國與歐陸國家之間的分歧和差異並沒有得到真正解決,英國對于歐共體的態度依舊充滿著不確定感,為之後雙方的矛盾爆發埋下了隱患。

  【合作與分歧】

  英國加入歐共體後, 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當歐洲一體化符合國家利益時,英國是一個積極的推動者;反之就會成為一個旁觀者甚至阻撓者。英國迄今沒有加入《申根協定》,也不是歐元區成員。

  2009年爆發的歐債危機改寫了英歐關係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格局,不僅使英國疑歐之心快速發酵,也加快了英國脫歐的腳步。2013年1月23日,英國首相卡梅倫就英國與歐盟關係前景發表講話,表達了英國對非歐元區國家遭受歐債危機拖累的不滿以及對歐洲一體化進程可能損害英國利益的擔憂。他表示如果獲得連任,英國將于2017年就是否退出歐盟舉行全民公投。

  卡梅倫連任後重申此前承諾,並就英國留在歐盟的條件提出歐盟改革的四個目標。歐盟及成員國領導人同意密切合作,爭取在峰會期間就改革要求達成令英國和歐盟都滿意的結果。

【糾錯】 [責任編輯: 黃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401118087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