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進藏先遣連烈士的親人們,你們在哪裏?

2017年08月11日 08:51:58 來源: 解放軍報

    尋找,尋找,尋找……

    這個簡單的動詞,對于70歲的陳永泰而言,將毫無懸念地貫穿一生。

    2010年,在西藏阿裏獅泉河烈士陵園,陳永泰終于“見到”自己苦苦尋找的父親——長眠在阿裏高原的烈士陳忠義。

    陳忠義犧牲時,年僅34歲。如今,他的兒子陳永泰已滿頭白發。那一刻,在這座位于世界之巔的烈士陵園裏,這對失散了半個多世紀的父子終于“團圓”。站在烈士陳忠義墓碑前,陳永泰“一下子感覺到好像父親就把我抱在他的懷裏,我在哭、他在哭”。

    白頭皓首,陰陽兩隔;千裏墳塋,無限淒涼。那一天,兒子終于找到了父親,父親終于“見到”了兒子。

    團圓,這個尋常人們拈手可得的幸福,在這種特殊的場景中,深深觸動著現場每一個人的心弦。

    “共産黨最後把他定成好人還是壞人”

    陳忠義1947年當兵。那時,陳永泰還不到半歲。

    徵戰四方,陳忠義與家裏保持聯絡的主要渠道就是寫信。

    1950年8月1日,陳忠義給家裏寄來了最後一封信,來信地址是“新疆于田縣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騎兵師二十三團一連”。

    在那封信裏,這位3歲孩子的父親充滿了對光明前景的深深期許:“我們即將開往西藏,解放那裏的窮苦老百姓,家裏暫時不要給我寫回信,去信是收不到的,等我們勝利後再給家裏來信。”

    此後,陳忠義便杳無音信,留給家人的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深深思念。

    世事本就艱難,家裏缺了陳忠義這個頂梁柱,孤兒寡母的生活更是難上加難。

    陳永泰三、四歲的時候,看到別的小孩子都是爸爸帶著玩,便回去問母親,為什麼自己沒有爸爸。母親很認真地説:“你爸爸當兵去了,你等著,他會回來的。”

    “你等著,他會回來的。”這既是陳媽媽對兒子的承諾,也是她給自己的一種鼓勵。

    陳永泰家在甘肅甘谷縣,十年九旱,糧食常常不夠吃。但每當小麥收獲,母親總是先交足公糧。她對年幼的陳永泰説:“那是交給你爸爸打仗吃的。”

    陳永泰的母親是文盲。為了能找到丈夫陳忠義,她拼力供陳永泰上學讀書,希望他長本事了能找到父親。為了湊學費,她爬到高高的楊樹上砍樹枝,賣柴換錢……

    極度的貧困未曾壓倒孤兒寡母那顆等待的心。

    1962年,陳永泰15歲。一天,他看見母親一個人在屋裏,呆呆看著父親陳忠義發來的信。這些信,她小心翼翼地收藏了十多年。顯然,她又在思念遠方的丈夫了。

    目睹此景,懂事的陳永泰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自己的父親找回來,讓全家團圓。決心既定,陳永泰便想到了給國防部寫信。沒有信紙,沒有郵票,陳永泰悄悄把櫃子上的銅環拆掉賣錢,最終將尋找父親的信發了出去。

    後來,陳永泰每到集市,都會到郵局看看有沒有回信。1963年10月,他終于收到了一封寫著“陳永泰收”的信。這封信,是從南疆軍區政治部發來的。

    苦苦找尋,終獲回音,激動不已的陳永泰竟一時不敢拆信。猶豫再三,陳永泰終于顫抖著打開了那封信——父親陳忠義早在進軍西藏時,便于藏北扎麻芒堡地區犧牲了。

    噩耗突來,陳永泰傷心不已。苦苦尋找,他沒想到日日思念的父親早已不在人世。

    陳永泰擔心母親得知消息後會悲傷過度,就請鄉村醫生一同前往家中,再把信念給母親聽。

    陳媽媽非常平靜。信件讀完後,她只問了一句:“共産黨最後把他定成好人還是壞人?”

    陳永泰説:“是好人,是解放西藏的人民功臣。”陳媽媽聽了,喃喃地説:“是好人就好,是好人就好……”

    過了一段時間,母親親自操辦了陳忠義的祭奠儀式。她請人寫了一篇很長的祭文,詳細地敘述了她把孩子撫養大的過程,訴説了她思念陳忠義的點點滴滴。祭文讀完的時候,母親一下子哭了,一聲聲抽泣,肝腸寸斷。

    13年的等待,終于塵埃落定。陳媽媽用這個儀式,寄托了哀思,同時也給丈夫陳忠義,做了一個圓滿的交代。

    1980年,陳永泰的母親去世。

    最慘烈時,進藏先遣連一天舉行了11次葬禮

    自從獲悉父親陳忠義犧牲的消息後,陳永泰便將“阿裏”死死地刻在了心底——那裏,是父親生前戰鬥過的地方,也是他犧牲後的埋葬之地。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直到1990年,陳永泰才第一次有了去阿裏祭奠的機會。

    但天公不作美,阿裏大雪封山。陳永泰不甘心。在烏魯木齊的一個十字路口,他點燃了自己帶來的紙錢。衝著阿裏的方向,他憂傷地説:“父親,由于大雪封山,兒子這一次見不到你了……”

    那次新疆之行,陳永泰見到了一位新疆軍區的老首長。當得知陳永泰是進藏先遣連烈士的兒子之後,他動情地拉著陳永泰的手,説起了進藏先遣連的故事:

    先遣連進入阿裏以後,因大雪封山,物資供應極度困難,陷入了十分艱難的境地。當時,新疆軍區緊急組織補給運輸,經過一百多天的艱難跋涉,付出了沉重代價,卻只給先遣連送去了3斤食鹽和7個馕餅。如今,從直升機上看當年的補給路線,群山深處那些死在路上的牦牛屍骨,依稀可見……

    在那種極端環境下,進藏先遣連先後有63名官兵長眠在阿裏高原。最慘烈時,進藏先遣連一天舉行了11次葬禮,有的戰士剛埋葬完戰友,就倒在了返回的路上。但他們以頑強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將五星紅旗插在了藏北高原。

    為表彰官兵們的英雄壯舉,原西北軍區為進藏先遣連官兵每人記大功一次。自1927年我軍建軍以來,進藏先遣連是唯一一支每人記大功一次的建制連隊。當年,毛澤東主席聽了十八軍政委譚冠三的匯報後説,“他們威震印巴東南亞”,又一連説了三個“蓋世英雄”。

    聽了如此壯懷激烈的故事,陳永泰更加堅定了祭奠父親的決心。2010年,63歲的陳永泰在部隊幫助下,歷時兩天一夜,終于來到了阿裏獅泉河。那裏,就是他的父親——烈士陳忠義埋葬的地方。

    由于阿裏地區海拔高,空氣中含氧量低,再加上陳永泰年齡大,部隊領導怕陳永泰吃不消,就勸他先休息下,隔天再去祭奠。

    59年的尋找,59年的等待,陳永泰覺得自己一刻也等不起了。部隊領導拗不過他,便陪著他去烈士陵園祭奠。

    進入獅泉河烈士陵園,陳永泰激動不已,不停念叨:“我終于來了,我終于來了……”

    走到父親陳忠義的墓前,陳永泰把母親的遺像放在了陳忠義的墓碑座上,象徵著父母的團聚,也代表著一家人的團圓。

    墓前,陳永泰深情地讀了事先準備的祭文,詳細説明瞭家裏的種種情況,請長眠在阿裏高原的父親陳忠義放心……

    願每一個英魂都能回家

    陳永泰與父親陳忠義的“團圓”只是一個開始。

    2009年11月,陳永泰應邀出席了“孔繁森同志殉職十五周年”紀念活動。期間,有一位曾經在阿裏工作過的同志對他説:“你找你父親那麼不容易,進藏先遣連其他烈士的家屬估計還不知道親人犧牲的情況。”

    這句話引起了陳永泰的思考:因為先遣連大部分烈士犧牲在藏北無人區,在當時那個歷史條件下,根本沒有辦法及時通知烈士家屬。

    思來想去,陳永泰便決定去尋找其他烈士的親屬,想讓他們也知道烈士的情況,讓他們不再像自己一樣遭受那麼多年的煎熬。

    7年間,年近古稀的陳永泰如同大海撈針一樣,千方百計尋訪進藏先遣連烈士家屬,備嘗艱辛苦楚。但他始終沒有放棄,目的只有一個——讓遺屬們知道這些烈士的歸宿。

    最終,經過部隊、地方政府以及好心人的共同努力,陳永泰已尋找到了33位烈士的親屬,但還有29位烈士遺屬不知道親人犧牲的情況。

    南疆軍區尋找烈士遺屬的行動依舊在進行,陳永泰老人尋找烈士遺屬的行動依然在持續。

    尋找,尋找,尋找……陳永泰唯願每一名進藏先遣連烈士的英魂都能回家,願每一個烈士都能與親人“團圓”。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678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