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新聞分析:德國加強防務牽動多方神經

2017年03月03日 18:07:44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柏林3月1日電新聞分析:德國加強防務牽動多方神經

    新華社記者張遠

    德國國防部近期公布一份新擴軍方案,計劃將職業軍人數量提高一成,增加軍事預算,擔負起“不斷增加的責任”。在外界看來,德國擴軍似乎是在應對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壓力,擔負更多北約防務責任。但在當前美俄歐戰略博弈加劇之際,德國在軍事領域的動作牽動多方神經。

    兩年兩次增兵

    按照德國國防部公布的方案,德國聯邦國防軍計劃在2024年將職業軍人數量擴充至19.8萬人,較今年1月底職業軍人規模17.8萬人增加大約一成。

    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説:“德國軍隊正承擔前所未有的壓力,應允許聯邦國防軍規模按需擴大。”

    馮德萊恩宣布這次擴軍方案,恰在慕尼黑安全峰會結束後一天。峰會上,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重申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要求北約成員國將各自軍費開支增至本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的2%,否則美國將重新考慮對北約的承諾。也因此,德國擴軍方案被不少媒體視為德國回應美國要求的産物。

    但實際上,德國在2016年5月,即特朗普政府上臺前已提出相應擴軍計劃,將陸續從裝備、預算和人員三方面強化軍力。剛公布的擴軍計劃相當于在原有計劃上“追加”5000軍人編制,同時增加500名預備役軍人和1000名文職人員。

    德國2016年的國防預算大約為342億歐元,約佔GDP的1.2%。如果按照總理默克爾在慕安會上所作承諾,德國將盡力使國防預算達到GDP的2%,這意味著國防預算須在先前基礎上增加超過200億歐元。

    從這一角度看,美國施壓後,德國政府在國防上“要錢要人”,更加“名正言順”。

    預算限制裝備

    據德媒報道,德國政府對國防軍現狀的不滿,也是此次擴軍的因素之一。

    德國《明鏡》周刊援引軍方一份報告報道,國防軍裝備短缺問題長期不能解決。例如,駐地在薩克森州的聯邦國防軍第371裝甲擲彈兵營,在承擔北約快速反應部隊任務前,須向56個兄弟部隊借用大約1.5萬件裝備。

    聯邦國防軍第345炮兵教導營共有火炮7門,其中6門處于北約的戰備待命狀態,剩下1門作為另外6門的備用火炮。教導營士兵曾有數年時間沒有裝備使用。

    不少海軍單位在任務完畢返回港口後,必須立即拆卸雷達等裝備,安裝在其他即將出港執行任務的艦船上。由于反覆拆裝,設備老化較快。

    報告還寫道,國防軍某山地步兵部隊按編制應有夜視儀522件,實有96件,其中76件外借其他部隊,剩余20件中,已有17件損壞。

    一些軍官説,對于這種缺槍少炮的狀態,德國國防部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不得不設法遮掩,並為此創造“動態調配管理”一詞,意為將有限裝備在不同部隊間騰挪借轉。

    牽動多方神經

    德國去年和今年連續兩年提出擴軍計劃,可能標誌著德國正式放棄自1990年兩德統一至今實行的軍力收縮政策。這在德國國內和一些歐洲國家中引起波瀾。

    一些德國媒體分析人士説,于國內而言,德國普通民眾在冷戰結束、兩德統一後抱有一種“萬事大吉”的心態,人們並不願意再與任何國家形成對峙或是陷入“新冷戰”,所以常年來政府難以在軍事上有大動作。

    對其他歐洲國家和一些域外國家而言,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些國家心理上尚不能接受德國成為歐洲經濟、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

    有分析人士指出,鑒于當前復雜國際局勢,特別是美俄歐的戰略博弈加劇,德國在軍事領域的動作勢必牽動多方神經。

【糾錯】 [責任編輯: 楊茹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29129500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