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第202醫院醫生手記:總有瞬間感動支撐我行醫

2016年03月14日 10:32:23 來源: 中國軍網

  編者按:不被信任,經歷醫鬧、醫暴,都會讓醫生身心疲憊;有很多醫生甚至會半開玩笑説:以後堅決不讓孩子學醫了;然而又轉身去病房忙碌。

  醫路漫長艱辛,但路上仍有愛和感動,本文作者雪蓮老師是一名兒科醫生,也許你會在她的故事中找到共鳴。

  4 年前,我在北方一座城市的部隊醫院主管兒科。城市不大,但民風淳樸,尤其是周邊農村的百姓,非常信任我們部隊醫院,由此産生了許多軍民魚水情深的感人故事。接下來我講的這個故事只是其中的一個,算不上驚心動魄,但是對我來講,足以稱得上印象深刻。

  一個被各處「拒收」的小病號

  那時我每天都出門診。門診總是忙,一天説個不停寫個不停,快下班時來了一個小男孩,臉色蠟黃,滿嘴的血皰,周身皮膚青一塊紫一塊的瘀斑,已經在市裏幾家醫院看過了,化驗血小板重度減少,幾家醫院都不收他們,讓他們去國內著名的某血液病研究所。

  我看孩子的病確實很重,重到什麼程度呢?血小板只有 4×10^9/L,一旦發生出血就會出血不止,隨時可能危及生命。

  孩子家是農村的,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又沒有保險,家裏人聽説孩子得了這麼重的病,都急得不得了,但是一打聽,去血液病研究所光檢查就得花上萬元,家裏實在承受不起,但去了幾家醫院都不敢收,可把家人愁壞了。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家人帶孩子來到了我們醫院。

  多年的臨床經驗告訴我,這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不僅僅是病情危重,更重要的是農村的,沒保險,沒錢,沒文化,這幾項湊在一起,一旦治療效果不理想,發生醫療糾紛的可能性很大,到時候後悔可來不及了,那幾家醫院都不收是「有道理的」。

  收入院後 還是遇到了突發險情

  我細致地跟家人講清孩子的病情後,家人堅決不走,懇求在這住院治療,我心一軟也就收他住院了。

  給他用上藥,下班時對家長千叮嚀萬囑咐,一定看好孩子,千萬不能磕了碰了,一旦出血那可是要命的。下班回到家,一直惦記著,心裏默默地祈禱,祈禱藥物趕緊起效,祈禱孩子可別有事。

  一大早天還沒亮,突然電話鈴響,我的心一下子就到了嗓子眼,狂跳不止。孩子鼻出血!我立即往外跑,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怎麼辦?跑!

  我以最快的速度在馬路上飛奔,10 分鐘後到達醫院,氣喘吁吁地趕到病房時,值班醫生已經請鼻科醫生會診,做了前鼻孔填塞,但效果不好,血浸滿了紗布,還在不停地往下滴。

  需要緊急輸血小板!立即電話聯繫血站,那邊説可能當天沒有血小板,得第二天才能採集到。

  這邊出血不止,血小板又聯繫不到,這可怎麼辦?當時的我又急又悔,明明知道是顆「定時炸彈」,為什麼還要把他留下?擔多大的責任和風險?孩子媽媽抱著出血不止的孩子,急得直掉眼淚。怎麼辦?當時情況緊急,不可能轉院,風險太大。

  那一刻,我真切地體會到什麼是熱鍋上的螞蟻,沒有別的辦法,繼續和有關部門聯繫…也許是我的善心感動了上天,竟然很快聯繫到了血小板,孩子的出血總算止住了。

  孩子闖過了生死一關,而我,真的是後怕。萬一沒有血小板,孩子出血止不住,出現什麼不良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家就一個孩子,還是男孩,親戚來了一大堆,萬一孩子有點事,我可真的就處境艱難了。

  之後孩子的血小板逐漸回升,狀態日漸好轉。我出門診的時候,常常看見孩子從辦公室門口露出小臉,略帶羞澀而又有點調皮地笑著,説:大夫,大夫,呵呵呵 。

  孩子父母都比較不善言辭,平時話不多。有一次,我跟他們説孩子目前病情平穩了,是不是考慮去大醫院檢查檢查?

  孩子父母回答説聽病房打掃衛生的大姨説了,你們哪都別去,就在這兒治,這兒的大夫都老好啦,我們哪都不去,就信得過你。我也就沒再提這事。

  不善言辭的父親 送我特別「紅包」

  1 周後孩子痊愈出院了,出院時一家人不停地道謝。過了幾天孩子的父親來結賬,又來到我的診室,我那時正給一個孩子看病,看見他站在旁邊,問他還有什麼事嗎?

  他又瘦又高的立在那兒,竟有些靦腆,遞上來一個紅色的皺巴巴的塑膠袋,説「這是俺們自己採的蘑菇」,我趕緊站起來,接過,説「謝謝」,眼淚差點流出來。

  半年後的一天,我和往常一樣出門診,一個面色紅潤、看起來非常健康的孩子站在我面前,孩子媽媽問我還認識這孩子嗎?我搖搖頭,不記得了。經孩子媽媽一提醒,我才猛然想起。孩子明顯長大了不少,高了,胖了。

  我問:後來去血研所了嗎?他媽媽説:沒去,都好了還去幹啥?我問:復查過嗎?他媽媽説:在當地復查過,挺好的,這回到這再復查看看咋樣。

  我給開了化驗單,不久結果出來,都正常。母子高興地走了。我也很高興,高興了好幾天。

  這些點滴信任 支撐我前行

  下次再碰到這樣的病人,我想自己還是會收的。盡管當時擔驚受怕,但是對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貧窮的人,你就是他們的希望,哪怕是微弱的希望。選擇了醫者,也就選擇了這份責任和期待。

  不可否認,現在的醫療環境不好,這樣的病人是醫療糾紛的高危人群,但我相信,那只是極少數人。

  就像我們醫生,絕大多數都是好的,醫德不好的只是極少數人。不能因為極少數人的行為,而影響了大多數樸實善良的好人。

  行醫 20 多年,是這些普通、樸實而善良的人,和他們的信任,不斷激勵我在這條充滿艱辛的路上走下去,並不斷地收獲心靈的成長和意外的驚喜。

  你呢?有過這樣的經歷麼?

【糾錯】 [責任編輯: 黃爍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0128798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