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青年醫生陸明:援疆培養了我全面的視野

2015年05月06日 10:43:22 來源: 新華健康

    陸明結束援疆已經兩年多了,現在回憶起援疆經歷依然十分難忘。陸明現在是北大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援疆是他重要的人生經歷。

    “援疆不但給當地老鄉做了好事,還培養了我比較全面的工作視野,心態也變得特別好,因為與新疆和田艱苦的醫療條件相比,回來後遇到再大的困難都覺得不是難事。”陸明回憶起在新疆和田地區為期一年的醫療援疆工作時這樣感慨道。

2012年7月 援疆期間陸明醫生在病房與淋巴瘤病人合影

    “援疆是應該承擔的責任”

    陸明今年36歲,遼寧營口人,性格中帶著東北人的開朗和踏實,他主治的一位病人評價陸明是一位“聰明的年輕人”。

    陸明200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獲腫瘤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內科工作。2012年2月,陸明作為北大腫瘤醫院的第三位援疆幹部到新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工作。

    陸明決定去援疆的想法很簡單,當時援疆任務輪到陸明所在的消化腫瘤內科,他的資歷、年齡是當時科室裏比較合適的,作為青年醫生,他覺得這是自己該承擔的一份責任,便報名參加了援疆任務。

    “去援疆前最大的困難是説服家屬。我家人最初十分反對,認為援疆比較艱苦,一年的時間也太長,那時候孩子才兩歲。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家人才同意我去。”陸明説。2012年2月16日一大早,陸明踏上了援助新疆和田地區的路程。

    “從零到一”構建和田消化腫瘤專業 

    在到達新疆和田之前,陸明沒想到過現在還有醫療水準如此落後的地區。

    和田地區地處南疆,總面積24萬多平方公里,下轄7縣1市,均為國家級貧困縣,總人口200多萬,共有維吾爾、漢、回等22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佔96%以上。和田地區自然環境較為惡劣,當地腫瘤發病率較高,尤以胃癌、食道癌、直腸癌、宮頸癌和乳腺癌突出。

    據陸明介紹,當地居民食道癌和胃癌等消化道腫瘤疾病的發病率很高,與當地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當地常食燒烤類食物,如烤肉、烤馕等,容易引發消化道腫瘤。“這種生活習慣導致當地消化道腫瘤多發,恰好符合我的治療方向,給我發揮的空間比較大,能幫到更多的人。”

    和田地區偏僻荒涼,醫療資源落後、人才匱乏。“當地治療腫瘤方面的水準十分落後,沒有相關科室,腫瘤病人基本要去烏魯木齊等大城市進行治療,當地老鄉生活又特別困難,有些病人住院甚至只能拿出一筐雞蛋來當押金。”陸明説,一些病人到烏魯木齊做完基本的檢查錢就已經花光了,沒錢進一步治療,只能回來。援疆醫生改善了當地的醫療水準,盡量爭取把居民留在本地治療,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

    在援疆幹部到和田之前,當地的腫瘤治療基本處于“零”階段。陸明到和田兩個禮拜後,根據當地的情況寫了一份消化腫瘤內科的發展規劃,包括所需要的醫療人員、配合的專業、藥品、器械等,醫院也十分配合,協助陸明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成立了當地首個腫瘤內科腫瘤專業學組,先後開展了中心靜脈營養液配置和應用、靜脈化療泵的使用、胸腹穿的無菌操作方法等新技術、新項目的應用,開設了腫瘤門診。

    “我初到和田時一個月只有三五個腫瘤病人,一年後我要離開的時候,病房有14張病床,能周轉70幾個病人。”而在此之前,醫院並沒有固定腫瘤科病房。在陸明之後,下一批援疆醫生安彤同醫生完成了當地第一例放療治療。和田地區的腫瘤專業了一定基礎。

    2013年1月,陸明完成援疆任務回到北京。談到援疆經歷對自己的影響,陸明説:“援疆那一年我成長很快,也培養了我一個全面的視野。在北京不用管別的科室怎麼樣,各專業都很牛,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但援疆時候不行,各專業都需要去接觸、扶持,專業能力、與各部門溝通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2015年4月 陸明在北大腫瘤醫院門診與病人交流

    做看病合理化流程解決病人所需

    從和田回來後,陸明回歸了出門診、管理病房、寫文章、做課題研究等較為常規的工作中。此外,陸明還負責管理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內科的微信公眾號,他曾轉發過一篇《家屬對患者隱瞞癌症病情既不科學也徒勞》的文章,點擊量明顯比其他文章要高,還有人專門就文章的問題來咨詢他,反響很大。這讓陸明更加意識到疾病宣教工作的重要性。

    “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更廣泛地跟病人溝通交流,並且多做些宣教工作,做看病的合理化流程,讓病人知道生病了該怎麼辦。”陸明所設想的看病合理化流程可以在APP上作為實現的一個途徑,病人只要在應用裏輸入疾病等資訊,就可以知道如何看病、去哪看病。“讓病人不再‘病急亂投醫’,避免耽誤病情、人財兩空的後果。”陸明説。  

    醫德醫技是培養青年醫生的關鍵

    自從2002年進入大學讀醫開始,陸明接觸醫學已有13年的時間,他認為青年醫生成長中最重要的有兩方面——即醫德和醫技的培養。

    “醫德是做醫生最基本的要求,要有醫者的良心,這是從年輕就要建立起的原則。醫技當然需要時間的沉淀,要在治病救人的過程中不斷成長。”陸明説。

    作為一名腫瘤專科醫生,陸明認為,專科治療的技術要精細深入。“我是消化腫瘤內科專業的,除了要知道內科的化療藥物的治療方式外,還要知道影像、放療、病理、手術等相關的領域,只要跟腫瘤相關的都要深入研究,這樣我才能為病人選擇綜合的、合理的治療方案。醫技的培養是個逐步深入的過程。”

    陸明認為,對于青年醫生來説,從學校畢業後最初工作的這幾年的培養方式十分重要,這一段的經歷和過程,對醫生以後的成長有重要意義。

    “這段時期,青年醫生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術、如何涉獵相關領域的習慣會養成定型,並影響之後的執業生涯,後期很難改變,所以畢業後幾年的青年醫生的培養方法十分重要,是需要整個醫療行業去認真斟酌的重要課題。”陸明説。(文/王坤朔)

    

整合閱讀

熱點推薦

01003010107000000000000001110000127769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