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業豐景美巴吉村
2020-01-26 22:18:42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拉薩1月26日電 題:業豐景美巴吉村

    新華社記者王澤昊、陳尚才

    寒冬傍晚,挂在巴吉村村委會檐角上的夕陽,已一縷一縷地收盡,村子裏屋舍儼然,嵌在一片氤氳之中靜謐和諧;三兩頭牦牛慵懶地走在水泥路上尋找回家的方向……這個位于西藏林芝市的小村莊如畫一般令人向往。

    漫步巴吉村,水泥路鋪滿各個角落,一幢幢白墻紅頂、飛檐翹角的精致藏式小院被收拾得幹幹凈凈,小路兩旁的核桃樹如哨兵般屹立挺拔。用巴吉村黨支部書記米瑪的話説:“現在,村裏家家都住的是花園‘別墅’。”

    巴吉村的 “高顏值”惹人羨慕,但在米瑪心中,日益壯大的集體經濟才是巴吉村最靚麗的“名片”。2019年,依靠建材城、物流園區、商砼公司、園林景區等産業,巴吉村集體收入1200余萬元,村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3.4萬元,分紅最少的一家也能拿到10萬元左右。巴吉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憨厚的米瑪打了個比喻:“集體經濟就是五指握成拳,力量大效益高。我們村一直以集體産業發展為重心,村民入股分紅,再不濟一個人每年都能分上2萬多元,沒有一人在致富的路上掉隊。”

    73歲的旦真老人患肺病久治不愈,兒子尚未成年,家境日漸衰落,2016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而幸運的是,旦真搭上了集體經濟發展的快車。

    2017至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益頗豐,旦真家前後拿到13萬元分紅。從前破舊不堪的老房子也在政府和村委會的幫助下換成了別致的框架結構房。旦真的兒子索朗江措感嘆:“現在家裏的條件今非昔比,住得好吃得好,阿爸看病的錢也都能報銷,我可以安安心心地讀書了。”

    池滿魚躍,村集體的壯大給旦真一家帶來的是轉機,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迎著曙光生活繼續。如今,村裏與旦真家境類似的困難戶都過上了好日子,村民以勤勞致富為榮,遊手好閒為恥,一派欣欣向榮。而再回想起7年前毅然決然地帶領村民發展集體經濟,老支書米瑪感慨良多。

    2012年,巴吉村因徵地獲得近3000萬元的土地補償金,家家戶戶分得不少錢款,一時歡天喜地。而米瑪不由心頭生愁,“錢來得快,花得也快,這樣富不了”。思謀良久後,他召開了數次村民大會,村委會決定將屬于村集體的土地補償金拿出來,用于發展集體經濟,留給子孫一片基業。

    “發到手裏的錢再要回來,這比登天都難。我和村幹部苦口婆心地開導村民,談話不下百次,磨破了嘴皮,村民最後拿出了1500萬元。創業的第一桶金就有了。”米瑪説。

    經過科學的市場調研,緊張的開工建設,巴吉村的産業逐一落地,村民摸到了實惠,看見了奔頭,集體致富的信心更加堅定。2014年、2017年,村民又先後自發籌集了2000萬元投入到經濟建設上來,加上政府和銀行方面的支援,2019年7月,佔地230余畝的巴吉物流園區一期順利建成,這個現代化産業不僅為林芝市發展提供了配套設施保障,更為本地群眾增加了就業機會。

    米瑪介紹,物流園區一期項目建設期間為本地群眾增加800余萬元的機械及人工工資收入,同時帶動了周邊1000余名群眾就業。

    看著産業愈加興旺,毗鄰318國道,集花卉、採摘、休閒于一體的百畝田園觀光帶也在醞釀之中,米瑪心中埋藏已久的想法即將成為現實。他説:“這些産業終究還是要交給下一代的,以前不敢説,現在時機成熟了。村裏的大學生畢業後不僅只有公考這一條路,回鄉就業一樣可以大有作為,他們未來的選擇將更多。”(完)

+1
【糾錯】 責任編輯: 雪珍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大連:花燈扮靚金石灘
大連:花燈扮靚金石灘
守好鐵路線 春運保平安
守好鐵路線 春運保平安
“00後”乘務員的首個春運
“00後”乘務員的首個春運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亮相鄭州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亮相鄭州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387355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