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援疆之花,盛開在東南暖風吹拂的庭州大地上——寫在福建第七批援疆工作結束之際
2020-01-04 18:01:1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烏魯木齊1月4日電(盛元)隆冬時節,庭州大地冰封雪覆;歲末年初,天山北麓暖意融融。“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從祖國東南吹來和煦的風,溫暖著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每一寸土地,吹開了滿樹絢爛的“援疆之花”。

  過去三年間,福建省第七批197名援疆幹部人才牢記初心使命、胸懷無私大愛,秉持“為國擔當、為疆奉獻、為閩爭光、為己添彩”援疆精神,舍小家、為大家,克服多重困難和壓力,與昌吉各族幹部群眾同甘共苦、並肩作戰,把青春年華、智慧汗水揮灑在廣袤的庭州大地,書寫了一個個奉獻祖國、建設邊疆的感人故事,譜寫了一曲曲團結奮鬥、攻堅克難的動人樂章。

  項目援疆,民生為先;産業援疆,高位推動;脫貧攻堅,精準發力;智力援疆,開花結果;融情聚力,血濃于水……如今的昌吉,全方位、立體式援疆大格局已經形成。

  2019年12月31日,福建省援疆幹部與呼圖壁縣二十裏店村村民合影留念(福建援疆前方指揮部供圖)。

  科學謀劃 久久為功

  把援疆工作“落細落實”

  帶著有知識、有抱負、有衝勁的第七批援疆幹部隊伍,福建省對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長、昌吉回族自治州黨委副書記黃鶴麟在最短的時間內跑遍5縣2市及3個國家級園區廣泛調研,確立了“保重點、攻難點、創特色、出典型”的援疆思路。福建援疆前指從項目援疆、産業援疆、人才援疆、交往交流交融和脫貧攻堅等五個方面制定措施意見,形成援疆工作的“1+5”指導性意見,並根據實際情況優化了第六批援疆工作隊制定的“十三五”援建規劃。

  規劃既出,援疆工作目標更加明確:把援疆工作“落細落實”,讓每一分錢花到最需要的地方,讓百姓真正産生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呼圖壁縣二十裏店村,村民牙生·尼亞孜(左)和家人在西域香飄打馕農民專業合作社裏打馕(2019年6月12日攝)。該合作社是福建援疆前指在當地打造的産業項目。 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原先大家覺得村裏條件差、自家生活差,出門在外抬不起頭,”呼圖壁縣二十裏店村村支書艾爾肯·尼亞孜説,“現在不一樣了,大家住在村上很驕傲,對生活信心滿滿。”他和村民一樣不曾想到,短短不到兩年間,二十裏店村乘援疆東風,從臟亂差之地一舉逆襲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示范村。

  2018年5月起,福建援疆前指投入1700萬元,在二十裏店村開展“閩疆生態文化村”建設,圍繞基層組織建設、道路建設、文化建設、産業發展等,從“群眾看得見的變化”入手,發揮援疆項目綜合效應,令二十裏店村面貌煥然一新。文化交融、人心向好,“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成為村民真切心聲。

  把改善民生放在援疆工作首要位置,從定居興牧、安居富民、教育、醫療等群眾最需要的方面入手,一批又一批深得人心的民生項目相繼建成。2017-2019年,福建省共實施援疆項目210個,安排援疆資金12.95億元,項目投資完成率達100%。

  因地制宜 高位推動

  下好産業援疆“一盤棋”

  “産業援疆是提高昌吉自身‘造血’功能最有效的舉措,”黃鶴麟表示,“福建援疆前指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把産業援疆作為增強受援地自我發展能力和長遠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努力抓緊抓實,實現産業優勢互補。”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省為昌吉“量身定制”産業援疆功能表,助推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

  2018年9月,在福建援疆前指運作下,“企業家昌吉行--産業援疆與産業發展圓桌會議”舉行,林毅夫等國內著名經濟學家和張新等知名企業家參會,為昌吉産業發展建言獻策。會上,昌吉攬獲20個重大簽約項目,總簽約額199.73億元。3年來,援疆幹部還帶領招商團隊到全國各地推介昌吉,招商引資。

  圍繞當地煤電煤化工、裝備制造、農副産品加工、紡織服裝、石材加工等重點優勢産業,福建援疆前指積極開展各項招商活動,2017年以來,推動落地産業援疆項目127個,投資合同總額181.31億元,解決就業5300人。

  在湖北省武漢市年貨會上,新疆奇臺縣農産品受到熱捧。通過福建省援疆幹部的幫助,奇臺縣特色農産品走向全國各地(2019年12月28日攝)。新華網 盛元攝

  福州自貿片區內的一帶一路·新疆奇臺O2O體驗館匯集了包括麵粉、手工挂面、枸杞、海棠果幹、山花蜂蜜、古城酒等在內的25種奇臺縣特色産品。不僅福州市民可線下購買,通過蘇寧易購奇臺館或天貓閩新食品專營店等多個電商渠道,全國各地消費者都能“説買就買”。

  福州市援疆分指揮部把幫助奇臺縣發展電商作為産業援疆創新舉措目前已初見成效。奇臺特色産品線上銷售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佔領全疆麵粉月銷排行前列,旗艦店市場化運營步入軌道,讓奇臺企業看到了發展的希望。

  受益于産業發展,2018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300億元,比2000年增加10倍,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8000余元,率先在全疆實現村村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收入過萬元。

  智力援疆 組團發力

  培育帶不走的“援疆智慧”

  民有所需,力有所向。圍繞當地百姓就學就醫需求,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幹部人才堅持“組團式”智力援疆,通過傳幫帶本地教育、醫療、農業人才,為昌吉留下薪火相傳、永不帶走的“援疆智慧”。

  “謝謝援疆醫生,讓我重獲新生。”在昌吉回族自治州中醫醫院完成腹腔鏡下手術的哈薩克族婦女薩哈迪,激動地向醫生道謝。

  當地人民與福建省援疆幹部親如一家(福建援疆前方指揮部供圖)。

  隨著醫療援助模式從過去“零星選派、單兵作戰”轉變為“組團選派、集體作戰”,由“輸血式”轉向“造血與輸血並重”,福建先進的管理理念和醫療技術幫助受援地醫院為群眾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2017年以來,福建援疆醫療專家開展各類講座、培訓435次,受眾8438多人次,開展各類手術5478臺次,接診人數82549人次,帶來了90項填補自治州技術空白的醫療技術。

  由廈門6名優秀教師“組團”授課的吉木薩爾縣第一中學“廈門理科實驗班”在2018年高考中取得驕人成績,至今為人稱道,全班42人中39人上了本科線,高考總分平均高出其他平行班21.8分。

  福建116名各學科教授、特級教師等專家被選派至昌吉,培訓當地教師1590名;昌吉370名中學骨幹教師和100名中學校長書記赴福建省師范大學、福建教育學院進行培訓。相互交流中,昌吉當地師資能力、水準不斷提高。

  在呼圖壁縣二十裏店村,村民庫爾班尼沙·吐爾地在查看百香果長勢(2019年7月1日攝)。福建援疆農業專家今年春向當地村民贈送百香果果苗,助推庭院經濟發展。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眼下,瑪納斯縣蘭州灣鎮四阜莊村村民劉東家的平菇大棚內溫暖如春,一簇簇平菇猶如一束束花朵盛開在培植墻上,鮮嫩肥厚。像他一樣通過培植食用菌走上致富道路的人在當地還有很多。

  133名福建短期援疆農業技術人才培訓昌吉農業技術人員2900多名,引進新品種160多個,百香果、食用菌、百合花、白對蝦等産業發展初見成效。

  傾心相助 交往交融

  結下永不磨滅的“援疆情”

  2019年12月29日,援疆幹部陳運星在朋友圈寫道:“依依惜別,淚流滿面。再見了,女兒!再見了,親戚!再見了,昌吉!”與困難群眾木壘縣西吉爾鎮水磨溝村熱吾汗·熱加夫、奇臺縣奇臺鎮犁鏵尖社區阿迪力結為“親戚”後,陳運星在美麗的新疆又有了兩個家,多了許多牽挂。即將離開新疆,他心中萬般不舍。

  在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下黨村,新疆呼圖壁縣二十裏店村村民牙生·尼亞孜(右)為他的下黨村“結對親戚”周光雲戴上小花帽之後兩人相擁(2019年6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給孩子添置衣服、書籍、文具和食品,為老人送錢送藥,宣講法律知識,宣傳黨和國家好政策……福建援疆幹部牽起了困難群眾的手。

  “家庭圓夢行動”的愛心,讓1100余戶村民喜獲價值120萬元的圓夢禮物;“籌集助學資金”的號召,使數以千計貧困學子能夠安心在校就讀;“用閱讀點亮邊疆孩子的未來”行動,讓高品質閱讀成為孩子們改變命運的窗口……福建援疆幹部傾情付出,收獲了昌吉人民的感動和真情。

  2019年12月31日,“閩疆一家親”迎新春聯歡會熱鬧上演,援疆幹部與當地村民共迎新年(福建援疆前方指揮部供圖)。

  二十裏店村“福建樓”裏,“閩疆一家親”迎新春聯歡會正熱鬧上演。熱烈氣氛中,有許多人悄悄紅了眼眶。這一天,村民要和他們親愛的福建“親戚”揮揮手道一聲再見。村民萬裏·賣買提依明用一只手緊緊攥著身邊援疆幹部的手,另一只手偷偷抹去眼角的淚。“一會兒一定要去家裏再吃一頓餃子!你們為我們做得太多了,不知道怎麼才能好好感謝……”

  “如果可以,讓我再陪你去天山天池看一看,博格達峰,見證我們的理想和使命,我們的努力和付出;如果可以,讓我再陪你去江布拉克,在廣闊的草原上一騎絕塵,以夢為馬,仗劍天涯……”

  援疆幹部的心聲化作詩,回蕩在庭州的天空下,縈繞在人民的心頭。

+1
【糾錯】 責任編輯: 責任編輯:董志濤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臘八到 粥飄香
臘八到 粥飄香
湖北宣恩:臘月花爭艷
湖北宣恩:臘月花爭艷
青海湖進入封凍期
青海湖進入封凍期
多彩鹽湖入畫來
多彩鹽湖入畫來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42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