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四川資陽:“插花式”精準扶貧助推農村巨變
2020-07-02 10:57:2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成都7月2日電(吳曉)未列入國家和四川省重點扶貧開發地區,也不屬于“三區三州”的資陽,曾因貧困村數量大、較分散等特徵,面臨著繁重的脫貧攻堅任務,插花式特徵明顯。統計顯示,2013年底資陽市有貧困村325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3.6萬人。零星的貧困,成為橫亙在當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道路上的“攔路虎”。

  擺脫“插花式”貧困還需“插花式”幫扶。幾年來,資陽依村施策,創新扶貧方式方法,通過夯實産業就業基礎、改善基礎設施、激發內生動力等,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扶貧之路。

  “五點鐘課堂”上,孩子們正在學習。新華網吳曉攝

  驅車行駛在淺丘間的車道上,路邊産業園裏的檸檬樹已開始挂果,等待成熟。安岳縣被稱為“中國檸檬之鄉”,是世界五大檸檬産地之一,也是全國唯一的檸檬商品生産基地縣。除了繼續擦亮檸檬這塊“金字招牌”,當地還積極引進新産業,開辟多樣化的增收渠道。

  “我最近每天都在花椒園裏做8小時活路,採摘花椒。每天有50元的收入。”6月正值花椒收獲的季節,自從村裏建起花椒産業園,安岳縣長河源鎮金堂村的李大姐在“家門口”就能務工了。“現在不僅節約了房租,還能照顧老人和小孩,挺好的。”李大姐説。

  村民正在田間修剪花椒枝。新華網吳曉攝

  據悉,目前金堂村引進業主7個,流轉土地800余畝,種植特色水果、檸檬、九葉青花椒、蜂糖李、蔬菜等,建成6個致富小康産業園。村裏年固定土地流轉收入42.5萬元,每人平均420元;就近務工年收入50萬元、每人平均480元。

  近年來,資陽探索創新“企業+合作社+農戶”、資産收益分紅等集體經濟發展和産業扶貧模式,培育特色主導産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5.2萬貧困人口脫貧。

  要致富,先修路。疏通道路“毛細血管”就如同打通扶貧的“最後一公里”。

  從“泥水路”到水泥路,家住安岳縣鎮子鎮獅子壩村的汪志容眼看著門口的路一天一個樣。2019年底,一條200米長的硬化路修到了汪志容家門口,“外面下大雨,屋裏下小雨”的舊房子也完成了改造,還通了自來水和天然氣。在駐村工作組的鼓勵下,汪志容養了50多只雞,開辟家門前的水塘養了20多只鴨,加上土地流轉與外出務工,2019年全家收入超過1萬元。

  據了解,幾年來資陽建成通村、通組、入戶和産業便道1300余公里;建設骨幹水利、渠係配套、蓄引堤工程,構建精準到戶的飲用水安全保障體係,解決1.8萬余名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完成3774人易地扶貧搬遷和1.9萬戶農村危房改造,貧困村農村道路阡陌交通、水利設施縱橫交錯、農房面貌煥然一新。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方法。如何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樂至縣有自己的一套“打法”。

  9歲的月月(化名)每天放學之後會來到樂至縣東山鎮方廣村的“兒童之家”看書、畫畫,遇到不會的會向輔導老師請教。方廣村利用村級文化陣地“兒童之家”開展下午“五點鐘課堂”輔導活動,每年組織貧困留守兒童近1000余人次參與學習活動。“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人員擔任課堂輔導員,輪流對兒童進行課外作業輔導,既解決了家長輔導難問題,又提升了兒童學習成績。”該村駐村工作隊負責人介紹道。

  “以前我們要做工,沒時間照顧小孩。作業上的問題也不懂,特別是數學和英語,只有花錢找人教。現在工作隊的老師都是大學生,小孩不會的都可以問他們。”村民俞勝瓊每周一到周五下午5點會來“兒童之家”接孫兒下課,她表示“五點鐘課堂”幫助他們解決了很多問題。

  扶貧不僅要“扶智”還要“扶志”,樂至縣通過“縣扶貧資金補助+幫扶單位和鎮村籌集+多渠道持續補充”的資金籌集模式,在貧困村設立每村不低于8萬元的“幸福基金”,整合電商服務點、村黨群服務中心等陣地開辦“幸福超市”用于兌換獎品。依據村規民約,因村制宜制定積分評定辦法,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幹部和群眾代表等隨機分組每兩月一次入戶評比。2019年全縣累計開展評比兌換近500場次,凝聚起貧困戶自主脫貧、主動脫貧的內生動力。

  2016年以來,資陽市共投入扶貧資金35.9億元,精準實施年度扶貧專項方案,到2019年底,實現了325個貧困村全部退出、23.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婷玉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夏日古鎮風光美
夏日古鎮風光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186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