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荒灘灘”映紅莊稼人的臉龐
2020-01-27 10:00:52 來源: 青海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紅柳村的村民們在合作社的大棚裏一起勞作。記者 蘇烽 攝

    1月12日,恰逢周末,家住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區的居民周琦驅車來到城郊外一個叫仁達合作社的無公害種植基地採購年貨。往年,周琦通常會選擇市區裏的超市或者菜市場採購些蔬菜、瓜果,不過2020年她要來一趟平日裏被朋友們盛讚的“大棚”裏看看。

    “聽説這裏的菜都是無公害的綠色産品,而且平常周末都有很多人排隊來這裏買菜,正好這幾天要採購些年貨,所以來這邊看看。”當抵達位于郭勒木德鎮紅柳村的仁達合作社門口時周琦忍不住內心的喜悅説道。

    走進仁達合作社的院子裏,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排排布局整齊的高標準溫室大棚,透過半透明的大棚薄膜隱約能看到裏面種植著的各類蔬菜作物,還有三三兩兩的人影浮動其中。

    “哇,這個天居然還有這麼多人。”雖然這個時候外面的天氣異常的寒冷,不過在溫室大棚一旁的銷售中心裏卻是熱鬧非凡,已經有不少顧客在裏面進行採購。

    “今天一上午就賣了差不多5000多元,還是不錯的。”在一旁收銀的趙雪蓮一邊給顧客秤斤裝袋,一邊高興地向記者説道。

    只見在銷售中心的展臺上各類特色農産品琳瑯滿目,有新鮮採摘的茄子、西紅柿、空心菜、草莓、人參果、桃子等無公害蔬菜水果,也有紅枸杞、黑枸杞、食用玫瑰和八眉豬肉、雞、鴨、鵝蛋等特色農産品,種類繁多。

    “天氣好的時候這裏更熱鬧,有時候來採摘蔬菜和瓜果的就有500多人,因為這邊的蔬菜瓜果都是綠色有機種植,蔬菜品質佳、味道好,頗受市民青睞,現在合作社的蔬菜瓜果沒進市場就被當地市民採摘一空。”看著合作社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在合作社務工的紅柳村村民李光榮臉上滿是喜色。

    這裏為何會吸引這麼多市民紛紛採購,為何會讓在裏面務工的村民喜上眉頭?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徑直走進大棚一探究竟。

    摘秧、掐苗、澆水……種植基地右側的紅柳村黨支部黨員實驗田裏村黨支部書記李國善十分嫺熟地進行著勞作,穿行于眼前綠油油的隴椒行列中,頭上直冒著汗珠。

    “這可是老百姓的命根子,馬虎不得。”雖然每日裏還要處理村裏和合作社的事務,不過一有空閒時間李國善依舊會到田壟裏拾掇一番,因為這裏傾注了自己太多心血。

    “我要説這裏曾經是一片荒灘灘你信嗎?”凝望著眼前茂盛成長的農作物李國善的思緒不由飄向遠方。他回憶説,我們剛搬到這裏的時候是2013年,也是整個村子最困難的一年,那時村裏還是基礎設施為零的貧困村,村民們大多都是靠天吃飯。

    説起紅柳村這些年的變化,李國善最有感觸的就是村裏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幾年。2015年10月,精準扶貧的東風吹進了紅柳村,如春風般浸潤著村裏人的心。

    脫貧戶朱德興的日子便是那個時候開始有了起色。

    當我們走近朱德興的家門口,朱德興從寬闊敞亮的陽臺走了出來,盛情地邀請我們到家中一坐,在與他攀談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他現在住的這幾間都是在危房改造項目上政府給修建的。

    “這些年政策是越來越好,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對于現在過的日子朱德興覺得特別幸福,出門有了公交車,娃娃上學有了幼兒園,村裏還給我們交醫療和養老保險,在家門口的合作社就能掙上錢……

    一塊塊“荒灘灘”變成了一座座高標準溫室大棚,村裏寬敞整潔的硬化路直通每家每戶,靚麗溫馨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短短的幾年間,紅柳村發生的變化是驚人的。就像村裏126戶641人全部入社的仁達合作社發展的越來越好一樣,黨的扶貧政策在這裏落地生根之後,即便是“荒灘灘”也能映紅莊稼人的臉龐。

    對今後的發展,李國善更是充滿信心。他説:“未來五年內,我們打算建設100座蔬菜大棚,延伸産業鏈,開辦農家樂和酒店,打造‘一條龍’服務模式,讓格爾木市民和周邊村民有去處、有玩處,讓全村村民共用致富發展成果。”(記者 蘇 烽)

+1
【糾錯】 責任編輯: 汪曉青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大連:花燈扮靚金石灘
大連:花燈扮靚金石灘
守好鐵路線 春運保平安
守好鐵路線 春運保平安
“00後”乘務員的首個春運
“00後”乘務員的首個春運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亮相鄭州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亮相鄭州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50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