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長吉圖向海十年
2019-11-12 16:29:3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文丨《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金風 段續

  ●2009年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10年來,長吉圖區域正從東北亞幾何中心向經濟中心一步步邁進

  ●戰略布局和高品質産業相結合,長吉圖開發開放的帶動力度更大,拉動區域振興的引擎更有力

  ●入海是追求。入海的背後,是腹地支撐能力的提升,是開放程度的拓展,更是發展理念的轉變

  把一張世界地圖鋪開,目光投向東北亞和我國東北區域,可以看到,吉林省的長春、吉林和圖們江流域的延邊地區(簡稱“長吉圖”),正處于東北亞的幾何中心。

  2009年,國務院批復《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以長吉圖為開發開放先導區》,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10年來,這一國家戰略穩步推進,在擴大開放、面向東北亞國際合作、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方面日益發揮出重要作用。

  在吉林省內,以長春和吉林為直接腹地,以延邊地區為開放前沿,以琿春為開放窗口,各地協同發展,一批創新發展平臺相繼設立,形成了點狀、線狀、面狀的分層級發展格局;在省際、國際層面,“東聯西進”“借港出海”等戰略舉措實施,助推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向東進入日本海,拓展國際合作。

  向海十年,長吉圖區域正從東北亞幾何中心向經濟中心一步步邁進。

  全方位開放格局初現

  2015年,中央指出,設立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是中央一項重要部署,對于擴大沿邊開放、加強面向東北亞的國際合作,對于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具有重要意義。先導區要全域科學規劃,實現資源要素集約高效利用,努力建成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示范區。

  吉林把長吉圖戰略作為國家賦予全省的歷史性責任,成立以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實施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全力組織實施。吉林省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戰略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每年都會通過召開領導小組全體會議討論審議當年的工作要點,以及一些重大方案、重大政策,涉及區域開發開放的方方面面,任務多達近百項。明確責任單位、直接責任人,領導小組辦公室對照年度工作任務,負責督促檢查,協調解決問題,全面傳導壓力,確保年度任務有效落實。

  積極推進長吉圖戰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既是深化長吉圖戰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長吉圖區域發展的潛力所在。近年來,吉林省對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海關總署等部門,與15個部委簽署了17項合作協議,44億元通道建設專項補助資金有力地支援了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後8次組織召開中國圖們江地區開發項目協調小組會議,多次召開協調小組辦公室會議,落實吉林省提出的包括大通道項目、通關便利化、設立長春新區等重大事項,協調相關部委落實相關政策、重點項目和專項資金支援。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朱顯平認為,宏觀上用開發開放引領高品質發展,落到中觀、微觀層面,就是通過不同層級的主體來承擔不同的任務。這是推進長吉圖戰略的方法論。

  在大戰略下,吉林省採取模組化戰略,在開放通道、平臺建設、區域聯動等層面,分層分項目推進,聯動發展。長春吉林一體化、吉圖琿高鐵開通、長春新區獲批成立、通化內陸港建成投入使用……按照時序進度,著眼于開放發展的項目漸次落成。

  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琿春綜合保稅區、和龍邊境經濟合作區以及長春新區等平臺,發揮先行先試、改革創新的功能較為明顯。據不完全統計,長吉圖區域現有國家級開發區12個,佔全省總數近80%,省級以上開發區30個。

  2018年,根據發展實際,吉林省根據“三個五”(“五個優勢”“五項舉措”“五大發展”)發展戰略和東中西三大板塊發展戰略,提出了“一主六雙”的産業空間布局(包含以《長春經濟圈規劃》為主的13個專項規劃),以長春經濟圈為引領,構建工業、醫藥産業“雙走廊”,打造東部、西部“雙開放帶”,疏通南北向、東西向“雙通道”,搭建開發開放的“四梁八柱”。

  立足國內、國外兩個大局,經過10年的發展,這個區域生産總值、進出口總值均在2009年基礎上翻了一番。從2009年以來,對外貿易年均增長率接近6%。向東不斷加強與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等東北亞各國間的合作,向西拓展了與中亞、歐洲經貿合作的空間,向南主動融入環渤海經濟圈、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東”“向西”“向南”共進,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一柱擎天”轉向多業支撐

  骨架漸成,如何在骨架間培育強健的肌肉,是重要發展任務。記者在長春、吉林和延邊州的發改部門採訪時發現,這裏的許多幹部都有這樣的共識:肌肉結不結實,直接決定了區域發展的上限。

  從“一柱擎天”向多業支撐轉變,從“傻大黑粗”向“高精尖新”躍進,從初級産品向深度加工轉變——吉林省基于現代農業、制造業的優勢,錨定發展思路,深入挖掘潛力。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説:“這不僅關係到吉林省的發展,更決定了長吉圖這一國家戰略的未來。堅強的腹地支撐,是對外開放的基礎。”

  2019年10月,長春到吉林的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全部完工,由原來的雙向四車道拓寬為雙向六車道,通行能力有了質的提升。長春吉林一體化發展,是長吉圖戰略的重要一環。兩市主城區距離80公里,經濟總量佔全省58%。有高鐵、高速公路和多條國道相連。目前,兩市的同城化發展態勢不斷增強,形成了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多個功能區,精細化工、汽車制造、碳纖維……高新産業集聚效應凸顯。

  同樣的集聚,還發生在長春和公主嶺市之間。兩地正在推進道路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在一汽集團帶動下,打造制造業産業集群。“推動汽車及零部件等重點産業同城化布局。”吉林省發改委主任安桂武説。

  聯動、組團、躍升,在長吉圖區域,新的發展動能在不斷地孕育、生發。

  2015年10月,長光衛星公司研制的我國第一顆商用遙感衛星“吉林一號”發射升空。4年時間裏,13顆“吉林一號”先後升空,向市場提供了高品質的遙感資訊服務。

  衛星上天,最大的推力來自推進航太資訊産業的眾多舉措。基于老工業基地的科技研發優勢,27家企業、2所高校、8家研究所組成航太資訊産業聯盟,有力地拉動了遙感衛星等新興産業發展。

  有新産業勃發,也有傳統産業“老樹發新芽”。曾制造了中國第一輛地鐵客車的中車長客股份公司,如今是“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的重要生産廠商。走進高鐵生産車間,一臺臺動車組依次排開,場面壯觀。在企業的周圍,一個軌道裝備産業園正在形成。誰承想,這家企業在制造中國第一臺軌道客車時,沒有現成的設備可用,工人們硬是用錘子、斧子一點點敲打出來。

  近年來,長吉圖區域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發展,生物醫藥、生物化工、電子資訊、新材料等産業年均增速在20%左右,現代物流業和特色旅遊業成為新的增長點,産業結構逐步優化。在其帶動下,吉林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境外企業296家,佔全省核準備案設立境外企業的42%。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丁肇勇表示,戰略布局的謀劃和高品質産業的行動相結合,拉動區域振興的引擎就能更有力,長吉圖開發開放的帶動力度就更大。

  開放引領高品質發展

  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近海不靠海,長吉圖開發開放就是“向海而行”。“入海是追求,入海的背後,是腹地支撐能力的提升,是開放程度的拓展,更是發展理念的轉變。”吉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志明説。

  從長春登上動車組,只需要3個小時,就能抵達距離日本海只有十幾公里的琿春市。琿春位于吉林省最東端,與朝鮮、俄羅斯接壤,是吉林省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在這個邊境小城,2018年,經中俄琿春—馬哈林諾鐵路運輸的煤炭等貨物有300余萬噸,全國一半以上的俄羅斯帝王蟹從這裏進口,走向全國。

  琿春近海但不靠海,周圍分布著俄、朝近10個優良港口。2019年8月24日,琿春國際港舉行了揭牌儀式,這一具備完善通關條件的內陸港將和國家級鐵路、公路口岸配合,進一步拓寬吉林省向東進入俄羅斯等國的開放通道。從琿春向東,一條由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進入日本海的通道清晰可見。琿春經由俄羅斯扎魯比諾到韓國釜山的陸海聯運航線實現常態化運作;長春至東京、首爾、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城市的空中航線穩定運營;橫貫吉林省東西的長白烏快速鐵路、長琿高鐵開通……

  向南看,位于通化市的國際內陸港,是長吉圖區域聯通渤海經濟圈的一個樞紐。這裏與丹東港深入合作,集裝箱運輸車忙碌穿梭。在這個內陸港,2017年貨物吞吐量560萬噸,2018年750萬噸,2019年將有望突破900萬噸。“從丹東出海每年節省運費近億元。”通鋼集團供應公司有關負責人李瑞楓説。

  長吉圖區域南部的通化市、白山市正在全面加強與遼寧丹東的經貿合作,共同制訂區域旅遊發展戰略、聯手打造鴨綠江無障礙旅遊帶、發揮丹東海港的功能優勢,發展醫藥、礦産、人參加工等産業,“向南入海”的産業支撐正在形成。

  向海而行,讓世界的目光進一步聚焦到長吉圖區域。在2019年于長春召開的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上,來自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的政商人士紛紛表示,長吉圖區域開放潛力巨大。“這裏位于東北亞的中心位置,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東北亞地區地方政府聯合會秘書長金玉彩説,“充分的開放舉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向海而行,長吉圖區域的國際經貿合作程度逐步深化。目前,從吉林全省范圍看,長吉圖區域的進出口貿易總額佔全省超過90%,充分與俄羅斯、蒙古國、韓國等國家合作,開展農業、林業、海産品加工産業,豐田、大陸汽車電子、三星、浦項等一批跨國企業也相繼入駐。如今,俄羅斯遠東地區在海鮮、煤炭、農業等方面和琿春市等地建立起良好的貿易聯繫,俄羅斯海産品已經取代煤炭,成為長吉圖區域第一大進口産品。吉林省多家企業還在俄羅斯建立農牧業産業園區、工業合作區。

  互聯互通 吸睛國際

  早上踏上一班動車,中午在全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州延邊州吃一頓熱乎乎的朝鮮族特色美食,不慌不忙地在延吉市體驗民族風情,下午即可乘車返回長春。如果還想往東,再坐上半小時的動車,就可抵達邊境小城琿春,在琿春防川“一眼望三國”景區,天氣晴好的日子,遠處的日本海海岸線清晰可見。

  愜意的旅途,是長吉圖區域內部通道快速成型的縮影。

  放眼國內,長吉圖區域地處東北的中心點,是東北地區南北向、東西向的通道樞紐。放眼國際,長吉圖區域位于東北亞地區的幾何中心,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向東可以進入太平洋、北冰洋,向西可以深入歐亞大陸腹地。

  通道,是開放的前提。10年來,長吉圖區域著眼于開發開放的通道建設,國家財政累計支援圖們江通道建設專項資金44億元。在對內開放層面,區域內鐵路、公路、民航網絡逐步成型,釋放聯通效能。在對外開放層面,國際口岸通關能力穩步提升,跨國鐵運、跨國航運線路不斷開通。

  目前區域內互聯互通基礎設施仍然有待進一步完善,通道“通而不暢”的情況也不同程度存在,國際通道通達效率、貨運量等指標和東南沿海發達地區還有一定差距,但隨著互聯互通能力的不斷提高,長吉圖區域深度融入“一帶一路”,一扇新的發展窗口正在打開。

  聯通東北三省 接入全中國

  從長春向東看,2015年開通的吉圖琿高鐵,橫貫吉林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只需不到三小時,就能從長春直達琿春,其間途經吉林、延吉等重要城市。

  以長春為坐標向西,2017年8月開通的長(春)白(城)烏(蘭浩特)鐵路,讓內蒙古東部城市烏蘭浩特,吉林西部城市白城、松原等地邁入動車時代。從長春到烏蘭浩特旅行時間由原來5小時,縮短至3小時25分。

  縱向看,哈(爾濱)大(連)高鐵南北向貫穿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由哈大高鐵、長(春)琿(春)城際和長白烏鐵路構成的“十字骨架”,促進形成了以瀋陽、長春、大連等城市為中心的2小時經濟圈、各主要城市到北京的4~6小時經濟圈。

  公路方面,10年來,長吉圖區域公路總裏程接近5萬公里,公路密度達到了每100平方公里69.04公里。得益于此,長春等多地建設“內陸港”,與大連、營口港對接。位于吉林東南的通化,國際內陸港不到半年就建成通關運營,在通丹高速牽引下,通聯丹東港。

  望向空中,2018年10月,長春龍嘉機場T2航廈正式投入運營,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超1200萬人次,機場每天經停的動車組高達42對,全國少見。

  密織的交通網絡,讓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深入融入哈長城市群、環渤海經濟圈、京津冀區域。長吉圖區域不僅和東北三省緊密地連接起來,而且便利地接入全國交通網絡,實現了“貨暢其流,人便其行”。

  原來的交通“口袋底”琿春,現在是旅遊的熱門地點。許多人都記得,高鐵剛剛開通後的五一、十一假期,這座小城的酒店全部爆滿。延邊州的朝鮮族風情,更是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在以前,這難以想像。”琿春市委書記高玉龍説。

  東聯西進的陸海之道

  在長春的許多超市,來自德國的啤酒從佔據貨架的幾層,慢慢變成了幾個專用貨架。“想喝啥樣的就有啥樣的,還可以和供貨商提需求,要啥有啥。”長春主城區一家進口超市的負責人王林説。。

  超市裏的許多德啤,由一列列火車從歐洲跨越歐亞大陸轉運而來。位于長春的興隆綜合保稅區,是德國啤酒來到東北的第一站。和啤酒一起遠道而來的,還有汽車零部件、奶粉、農用機械等。

  興隆綜合保稅區是“長滿歐”班列的始發、終點站。一座座倉庫裏,汽車玻璃、電子零件、紡織品整齊堆放,等待被運往歐洲。這條線路全程約9800公里,單程運營時間約14天。

  從長春向東,在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的最東端琿春,今年8月,集跨國集裝箱轉機、報關檢驗等功能于一體的琿春國際港正式揭牌。“這裏的布局,目標是打造東北亞國際物流集散中心。”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朱顯平説。

  琿春周邊分布著俄羅斯、朝鮮等國多個優良港口。10年間,長吉圖區域著力推進由“陸”入“海”、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目前,琿春口岸成為全國首批進境糧食指定口岸,圈河口岸和圖們公路口岸實行無周日通關,中朝圈河口岸公路大橋實現穩定運營。

  開放“點”,正衍生出通道“線”。

  海運方面,多條經長吉圖區域東端至俄羅斯、朝鮮港口以及我國南方地區的陸海聯運航線逐步成型,相繼開通了琿春—俄羅斯扎魯比諾港—韓國釜山、韓國束草、日本新潟航線;從琿春經由朝鮮羅津港抵達上海、寧波的內貿貨物跨境運輸航線,也正式開行了集裝箱業務。

  陸路方面,一度停運的琿春至俄羅斯馬哈林諾鐵路實現了常態化運營。2018年,琿馬鐵路進出口貨物實現大幅度增長,海關監管進出口貨物299萬噸,同比增長20%,貨值15.9億元,同比增長56%。在西部,中蒙阿爾山—喬巴山鐵路項目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空中方面,長春龍嘉機場目前已經能夠通航國內外74個城市,延吉機場開通了至韓國首爾、清州、釜山、日本大阪的航線,機場年吞吐量達到161萬人次,成為東北地區首家突破150萬人次的支線機場。

  坐落在東北內陸腹地的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東聯進入西太平洋,西進深入歐亞大陸北端的脈絡逐漸清晰。

  跨國合作漸入佳境

  10年來,不論是向海的舉措,還是開放的做法、振興的初心,長吉圖區域內的政府、企業漸漸胸懷全球。通道建設,助力夢想成真。

  新加坡的超市裏,如今不時可以看到吉林大米的身影。這些年,吉林省先後在馬來西亞、俄羅斯、伊朗等國家和地區建設了13個境外行銷展示中心;從2015年開始,以長吉圖區域為中心,吉林省實施國際市場開拓三年行動計劃,已經與83個國家地方政府、382戶跨國公司建立了聯繫。

  不只大米,一些區域內的優質産品也逐漸走俏國際:鮮食玉米走入日本、韓國、歐美,汽車零配件通過班列運往歐洲……雖然量還不夠大,附加值還不夠高,技術也不夠高精尖,但國內外市場正在逐步提升對吉林、對長吉圖區域的認識,這些認知也正在漸漸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購買力。

  路通引客來,長吉圖區域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國際“注意力”。在今年8月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上,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區域內國內國際通道建設,得到了眾多國際政商人士的關注。

  在一汽集團部署用于自動駕駛、汽車網聯研發的5G試驗網,是諾基亞貝爾公司與長吉圖區域內企業的重要合作。“未來可期,我們有責任推動區域合作。”諾基亞貝爾公司執行副總裁王瑋説。

  安靜的邊城火了

  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面向全國開放,更面向東北亞、全世界開放。沒有堅實的腹地支撐,只會是紙上談兵。

  十年來,一批多層級、多功能的開發開放平臺相繼成立。從長春新區,到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空港經濟區;從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到和龍邊境經濟合作區、沿邊開放帶;從中新(中國、新加坡)吉林食品區,到中俄科技園、中韓産業園……有的注重吸引高品質産業集聚,有的注重沿邊開發、國際合作,有的在營商環境優化、“放管服”改革中發力。

  這些平臺的“星星之火”,點燃了長吉圖區域的腹地支撐功能的“熊熊烈焰”。

  腹地隆起産業帶

  驅車從長春市區出發,向北經過高架橋、快速路,半小時左右就能抵達長春新區。幾年前,這裏還是一片農房、菜地,如今這裏已不復當年模樣。“變化很大,每個月都在變。”家住附近的長春市民姜超説。

  建築物鱗次櫛比落成,新産業陸續進駐。坐落在長春新區的北湖科技園,有著“長春中關村”之稱,許多科技企業在這裏成長。

  成立于2012年的吉林省庫美生物科技公司是一家專注于DNA測序等服務的企業。通過創新技術,企業縮短了生物基因測序服務的周期,從10—15天減少到現在的3—5天。

  在長春新區,這樣的高成長性、高技術性、高關注度“三高”企業還有不少。它們或來自科研院所院地合作、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或來自域外高科技、新技術企業的投資。

  知名度最高的,莫過于“吉林一號”衛星項目。2015年10月,長光衛星公司研制的我國第一顆商用遙感衛星“吉林一號”發射升空,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4年時間裏,13顆“吉林一號”先後升空。

  “這些新産業、新技術雖然目前的總量還不夠大,拉動作用還不強,但有著較強的輻射能力和集聚能力。”長春市長吉圖辦有關負責人表示。

  長吉圖區域腹地隆起的産業帶,正在成為人流物流資訊流的集散地。

  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于2011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是我國第19個綜合保稅區,也是吉林省第一家綜合保稅區。

  如今,興隆綜合保稅區最為閃耀的標簽,就是“長滿歐”“長琿歐”中歐班列的端點,班列集貨已經覆蓋東北三省、環渤海地區、華北地區,以及日本、韓國等東北亞國家。

  目前,綜保區內注冊公司198家,業務額44.2億元,國際陸港、跨境電商、加工貿易等功能逐步成型,業務增長速度在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中排名靠前。俄羅斯、韓國等地的大量進口商品,通過綜保區內的展示交易中心分銷至全國。

  據不完全統計,長吉圖區域現有國家級開發區12個,佔全省總數近80%,省級以上開發區30個。專家指出,位于長吉圖腹地的各類平臺功能逐漸完備,能有效發揮産業集聚和外聯作用。

  國際合作平臺漸次設立

  在長吉圖區域開放的橋頭堡琿春市,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在2012年經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這裏貿易火熱,海産品、糧食、礦産資源“大進大出”,曾經“安靜”的邊境小城,如今紅火熱鬧。

  街邊,店鋪招牌都用中俄雙語書寫,金發碧眼的俄羅斯遊客隨處可見;市場裏,俄羅斯帝王蟹、食品、日用品交易熱鬧,通過網絡發往四面八方;貨場裏,進口的煤炭、木材,出口的電子産品、服裝等進進出出。2019年,琿春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預計將突破100億元人民幣,,雖然總量和沿海發達地區相比還不夠大,但和2009年相比已經翻了一番。

  位于延邊州和龍市的和龍邊境經濟合作區與朝鮮隔江相望。站在南坪火車站貨場的鐵軌旁,亞洲最大鐵礦——朝鮮茂山鐵礦的尾礦壩清晰可見。

  和龍市距離朝鮮港口清津港100公里左右,是長吉圖開發開放的重要窗口。2015年,國務院批復成立和龍邊境經濟合作區。經過幾年的發展,廠房在合作區內拔地而起,道路、凈水廠、污水處理、供熱、公寓等項目迅速落成。

  在一家服裝加工廠內,一件件棉衣在縫紉流水線上不斷切換,工人們熟練地縫制、裁剪,每天能生産5000多件出口服裝。不遠處,合作區二期的廠房正在緊張施工,主體框架已搭建成型。目前,邊合區共入駐企業24戶,正式投産企業17戶。和龍邊境經濟合作區招商局局長許勇一表示,力爭三年內入駐企業達到100戶。

  隨著長吉圖開發開放程度的加深,和龍市、和龍邊合區正在進入越來越多企業的視野,前來考察、投資的企業越來越多。延邊州委常委、和龍市委書記金烈表示,開放正在給和龍這個偏遠的邊境小城,帶來巨大的機遇。“項目入駐、企業落戶帶來的最明顯變化,就是人口不斷回流集聚,糧油、日用品銷售火爆。”金烈説。

  在長吉圖區域內,一批國際合作平臺漸次設立。位于吉林市的中國—新加坡吉林食品區,基于新加坡的嚴格食品安全標準,優質稻米、生物保健品等企業紛紛入駐,許多産品出口至新加坡;在長春中俄科技園,8個中俄聯合實驗室和工程中心,新材料、電子等高新産業方興未艾……

  先行先試的煥活之功

  開放平臺的建設,不僅僅是“劃出一塊地、設個開發區、引幾家企業”這麼簡單,許多著眼于體制改革、先行先試的創新政策,正在釋放活力。

  營商環境一直是東北的發展短板。長吉圖全域范圍內,吉林省著力推進軟環境改革,努力優化營商環境。

  2018年,坐落在長春新區的長春鴻達高新技術公司在緬甸投標電子護照項目,按對方要求需在11月9日16時前提交投標保函。可是,企業在8日才向長春相關部門提請受理業務,依據規定,審核需要3個工作日。

  時間緊急,在軟環境優化機制的協調下,長春市不動産登記中心等部門全力配合,9日上午出證,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類似案例還有很多。這背後,是吉林省構建著實管用工作機制的探索:一方面及時聽取企業問題和建議;一方面打通業務環節、梳理高頻業務、建立聯合辦事機制,企業有困難由“多頭找”變為“一頭清”。

  這幾年,吉林還大力推進“數字吉林”建設,結合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倒逼營商環境建設。正在打造的“吉林祥雲”線上政務服務平臺,逐步實現著跨地區、跨部門的線上政務服務整合。

  在開發開放的專項領域,許多先行先試的政策也在有序推進。2009年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實施以來,中朝兩國政府以“共同開發、共同管理”模式,合作建設中朝羅先經濟貿易合作區,曾開通了我國內貿貨物經朝鮮羅津港再跨境運輸回國內的“內貿外運”新方式。

  “出境加工復進境”業務,是多個沿邊開放平臺的創新。許多企業可以輸出原材料,借助境外勞動力優勢開展加工業務,再將成品進口回國,海關只對增值部分徵稅,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加工成本。

  在涉及進出口的保稅區、邊境合作區,推進“創新監管模式”,全省口岸如今實現了貨運檢查“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在琿春綜合保稅區,食用水生動物的通關時間,從原來的8天縮減到1天,幫助琿春成為俄羅斯帝王蟹在國內市場上最大的集散地。

+1
【糾錯】 責任編輯: 趙石樂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鏡觀中國·新華社國內照片一周精選
鏡觀中國·新華社國內照片一周精選
福建建陽打造“建窯建盞”文化名片
福建建陽打造“建窯建盞”文化名片
多彩秋色“繪”泉城
多彩秋色“繪”泉城
北京豐臺:金秋賞菊正當時
北京豐臺:金秋賞菊正當時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22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