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脫貧攻堅因地制宜 孝感各地特色産業如火如荼
2020-11-26 14:54:3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網武漢11月26日電(肖進安、劉曉麗)湖北省孝感市屬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國家級貧困縣2個,插花貧困縣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503個,其中深度貧困村36個。目前,孝感市50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孝昌、大悟兩個國家級貧困縣順利“摘帽”。

  近日,新華網採訪團隊在孝感孝昌、大悟、孝南、安陸、應城等地調研時,發現各地結合當地實際,各種特色産業如火如荼,為農民脫貧增收趟出了一條條豐收路、致富路。

 孝昌夢裏花園花木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基地。新華網發

  放大傳統優勢 打造綠色致富帶

  走進孝昌縣周巷鎮,不少家庭門前綠意盎然,部分農戶門前園林置景小院堪比迷你公園。

  周巷鎮有種植苗木的傳統,是孝昌縣苗木大鎮。近年來,孝昌縣把發展苗木花卉、果茶等特色産業作為扶貧産業重點支援。2017年,周巷鎮南北全迴圈全長50公里、寬6米的“十裏苗木長廊”修通,周巷鎮苗木産業快速發展。

  2017年,在地方政府的倡導下,返鄉創業的“90後”青年沈騰牽頭成立了苗木産業綜合服務平臺“孝昌夢裏花園花木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目前,聯合社有企業理事單位78家,涉及10個鄉鎮,苗木種植面積5.8萬畝, 2019年産值達1.65億元,收益達2100萬元。

  沈騰介紹,聯合社由新型經營主體和種植戶組成,“聯合社的作用是讓苗木産業逐漸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經過精心養護和造型,一棵精品枸骨可賣8000元至20000元。”

  聯合社通過苗木産業基地建設、園林工程,土地流轉、技能培訓等多種方式,帶動農戶1340戶,連結貧困戶714戶。其中,採取“聯合社+企業+種植戶”的模式帶動94戶,以土地流轉方式連結130戶貧困戶,以就業連結帶動貧困戶482戶,以創業帶動就業幫扶貧困戶8戶。

  湖北林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園區。新華網李徵崢 攝

  離夢裏花園花木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不遠,有一處佔地350畝的盆景苗木園。園內有榆樹、枸骨、刺冬青、樸樹等13種鄉土樹種2.3萬株,還有兩棵千年老茶樹。新華網採訪團隊在園內發現,有不少工人在園內施工,修剪苗木。

  此處盆景苗木園由周巷鎮苗木龍頭企業湖北林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公司負責人李雄文介紹,孝昌縣有很多珍貴樹種,以前都賤賣了。周巷鎮有一批鄉土園藝人才,盆景苗木園建起來後,可以發揮鄉土樹種優勢,依托十裏苗木長廊等交通大迴圈,整合資源,抱團發展,以農促旅,以旅興農。

  李雄文説,按照農旅融合發展的思路,公司將重點打造精品園藝觀賞園、小木屋農家小院、盆景展示交流園、生態垂釣園等4個園區。計劃今年年底前建成佔地面積1200畝的彩綠結合、錯落有致、生態休閒的農旅康養觀光園。

  大悟縣東新鄉萬畝油茶基地。新華網李徵崢 攝

  背靠大山找出路 油茶開出致富花

  十月底,大悟縣東新鄉萬畝油茶基地油茶花盛放,如雪繁花遍布山間。

  大悟縣地處鄂東北邊陲,是大別山區的貧困山區縣。東新鄉境內東、北部峰巒疊峰,南部丘陵起伏,間有平畈,屬半山半丘陵地區。由于人口多、耕地少,鄉內萬嶺村等村子無村級産業,多為重點貧困村。

  如何把山地資源利用起來?2012年,引進湖北悟達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後,東新鄉組織萬嶺、萬寨、彭河、青蓮和秋寨五村布局了油茶基地。經過幾年的發展,當年幾乎荒蕪的山場上,如今油茶樹規模達到1.2萬畝,已進入豐産期。

  據了解,基地每年為462戶農戶發放土地租金75萬余元,基地還將爭取到的1250萬元項目資金作為村集體資産入股,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扶貧。基地成立以來,常年有300多名農民在基地務工,其中貧困人口200多人,年務工收入240多萬元,戶均可增收8000元。

  當地基層幹部介紹,基地不僅讓農戶打工掙錢,還會給村民培訓,教村民種油茶樹。每年基地都會定期請林科院和林業局、科協技術人員來基地進行科普培訓,讓附近的村民人人懂技術,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村民也可以自己種茶、種果,靠技術吃飯。

 安陸市孛畈鎮食用菌種植基地。新華網劉曉麗 攝

  抱團“取暖” 窮山村興起食用菌産業

  52歲的胡禮德是安陸市孛畈鎮三裏社區的食用菌種植合作社負責人。他2015年開始返鄉種植食用菌,5年時間,從最初4個大棚發展到8個棚,4萬多棒。胡禮德的大棚裏經常請貧困戶務工,最多的時候20多人,每人每日勞務費70到100元。

  “我們種的香菇一般都運到武漢銷售,相比在武漢周邊種植,在村裏種人工成本低,而且大棚、菌棒、生産設備都是村裏現成的,現在凍庫也有了,外銷沒問題。”胡禮德説。

  近年來,安陸市把特色培育産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措施,鼓勵貧困村至少發展一個特色産業,並按照每個貧困村不低于50萬元、深度貧困村不低于100萬元的標準對村級産業發展進行資金支援。

  上世紀90年代,孛畈鎮就有人種植食用菌。如今,培植菌種與出菇等核心技術已非常成熟。2018年,孛畈鎮出臺食用菌産業發展獎補辦法,村民發展食用菌(香菇、平菇、木耳及其他菌類)3000筒(袋、棒)以上,獎補0.2元/筒(袋、棒),獎補總額每年每戶不超過8000元。對于發動農戶新增種植食用菌的村集體,每新增1筒(袋、棒)按照0.1元的標準進行獎補,獎補金額上不封頂。

  有了政策支援,孛畈鎮將月嶺村、陳河村、三裏社區等3個重點貧困村聯合起來發展食用菌種植項目,由村集體搭建大棚、購置食用菌袋自動化生産線以及高溫高壓滅菌鍋等生産設備。目前,月嶺村、三裏社區各建設了一條自動化生産線,食用菌生産基地年産食用菌達120萬袋。

  抱團發展讓村集體和村民有了看得見的實惠。通過菌棒加工,三個村村集體每年保底可分紅5萬元,根據當年的市場行情和經濟效益,分紅金額還能追加。村裏的食用菌大棚免費提供給貧困戶經營種植,貧困戶可在盈利後再支付生産成本,減少了貧困戶生産成本和市場風險。

  據了解,3個村的食用菌項目帶動了數十戶貧困戶參與種植食用菌,20個貧困戶進園區務工,戶均每年可增收8000元以上。

大悟縣宣化店鎮張墩村的香菇種植基地。新華網劉曉麗 攝

  大悟縣宣化店鎮張墩村也將食用菌種植作為村級扶貧産業培植。近年來,村裏流轉土地13畝,搭建香菇小棚100個,鋼構大棚7個,引進香菇80000棒,引進烘烤機10臺,還建了200平米冷凍倉儲基地。通過發展扶貧産業,張墩村已于2018年脫貧出列,2019年全村每人平均純收入11880元。

  張墩村支部書記劉奎介紹,“除種植食用菌,村裏還將香稻種植作為重點扶貧産業,目前已種植香稻50畝,年産香稻2萬公斤。”

春華養生豆皮曬場。新華網李徵崢 攝

  逆行創業 返鄉大學生讓家鄉味道傳播遠方

  加工車間裏磨漿、烙面皮、切絲有條不紊,200余平米的曬場鋪滿了輕薄通透的豆皮,曬場邊分裝、稱重、裝箱各道工序有條不紊……這是位于應城市三合鎮三結村春華養生豆皮有限公司的日常生産場景。

  應城豆皮迄今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應城居民喜愛的傳統食品。全國人大代表程夢醒是一名90後,2014年大學畢業後,她放棄城市工作返鄉創業,希望將家鄉的豆皮做出品牌,走出湖北。

  程夢醒説,小時候,三結村家家戶戶都會做豆皮,她畢業回鄉時,發現正宗傳統的豆皮工藝正面臨失傳的危機。所以,她決定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不讓有悠久歷史的家鄉味道逐漸消失。

  春華豆皮的生産線,既有傳統的手工生産線,也有通過機器加工的半自動化生産。村裏的村民和貧困戶每天有10多人在工廠裏上班。

  為支援返鄉大學生創業,應城市近年為程夢醒提供各類支援資金共100多萬元,同時,將春華豆皮列為扶貧産品進行銷售支援。今年,春華豆皮的産量由以前的25萬斤增加到了60萬斤。最近,春華豆皮有了分廠,為了幫扶貧困戶,程夢醒特意將分廠設在了另外一個鄉鎮的貧困村。

  新華網採訪團隊到三結村採訪時,正好碰到一輛京東的物流車從村裏開出來。程夢醒介紹,春華豆皮目前進入銷售旺季,産品供不應求,必須提前一個月預訂才可以拿到貨。在春華豆皮的帶動下,目前三合鎮有不少農戶建起了豆皮加工廠,也有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回鄉做豆皮。做豆皮的人多了,豆皮原料價格有所上漲,帶動了周邊種植業的發展。

  目前,三合鎮共有大大小小豆皮加工場(作坊)120多家,豆皮年産量達228.3萬斤,年銷量794.9萬元,帶動就業人口200余人。“三結豆皮已經走出去了,我們要順勢而上,提高豆皮品質,進一步把豆皮産業做大做強,讓更多三合群眾吃特色飯,發豆皮財。”三合鎮黨委書記胡繼雄説。

  據介紹,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孝感市累計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818個,實行産業獎補,指導和激勵貧困戶發展家庭經營,特色産業帶動有勞動能力貧困戶比例達到96.9%。

  苗木花卉、油茶、食用菌、豆皮等只是孝感市各地發展特色農業和特色産業的一個縮影。在孝感市幾個縣市區採訪時,新華網採訪團隊發現,蔬菜、瓜果、茶葉、豬牛羊養殖、養魚、蝦稻這些老百姓深耕土地做文章的産業,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不僅解決了貧困戶眼前的脫貧問題,也為農村未來的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了內源性動力。

【糾錯】 責任編輯: 陳劍
載入更多
賞雪
賞雪
長春:“凍城”美景
長春:“凍城”美景
北京:夜色怡人
北京:夜色怡人
我的長江我的家
我的長江我的家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403112677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