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洞庭湖區,有這樣一群年輕人
2020-07-02 19:18:1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長沙7月2日電  題:洞庭湖區,有這樣一群年輕人

  新華社記者 史衛燕

  夏日,洞庭湖面水天一色,水草搖曳生姿,湖鳥如精靈般掠過。

  遠處,一艘船向湖心駛來,船上年輕人無心欣賞美景,各自拿著不同的檢測設備,緊盯著水下。

  這是王力功和他的隊員們。

  12.4萬畝的大通湖位于洞庭湖區,是湖南省最大的內陸養殖湖,被稱作“洞庭之心”。近年來,由于過度投肥投餌、捕撈及面源污染等原因,造成大通湖水質惡化。2016年,在國家地表水水質斷面考核中,大通湖水質為劣V類。

  2017年4月,在當地政府邀請下,年輕的王力功第一次來到大通湖考察。他是武漢大學梁子湖湖泊生態係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于丹團隊的研究員。經深入觀測調查,王力功發現大通湖湖底毫無生機,寸草不生,魚兒和鳥難覓蹤跡。

  而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和所有長江中下遊淺水湖泊一樣,大通湖湖底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面積水草豐盛。

  王力功深知,改善大通湖嚴重富營養化的水體和支離破碎的湖底生態係統,將是一場苦戰。他帶領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6歲的博士研究生巢傳鑫等年輕的團隊成員,對大通湖做了多次調查,最後確定通過種植苦草、輪葉黑藻等生命力頑強、污染物吸附率高的沉水植被,作為恢復大通湖生態係統的第一步。

  2018年2月,頂著雪花、冒著寒風,團隊成員和工人一起在湖中播撒種子,重新構建水生植物圖譜。

  實踐中,他們感到了大通湖的“善變”和治理之難:東、南、西、北各個方向湖底條件不一樣,水生植物的生長狀態隨時發生改變,水質水量隨天氣變化波動很大。這意味著,種子投入湖中後,必須密切觀測沉水植物恢復的面積、擴散的速度和湖中植物群落的變化。

  日復一日地觀測、應對,“苦戰”始見成效。當年,大通湖的水草面積恢復至6萬畝,達到湖面總面積的一半。

  就像散在湖裏的草籽一樣,這群來自異鄉的年輕研究者們也在洞庭湖區扎下了根。無論嚴寒還是酷暑,不論工作日或是休息日,他們堅守在這裏,為湖泊生態係統修復而努力。

  “我感到,我們團隊已經和大通湖緊緊連在了一起,只要它好,我們就快樂。”王力功説。

  2019年,大通湖摘掉劣V類水質的“黑帽子”,總體評價提升為V類。更可喜的是,隨著大通湖生態係統日趨健康穩定,“水底森林”重現,消失的螺、蚌、魚、鳥等都回來了。

  夏日陽光下,輪葉黑藻在水底翩翩起舞,睡蓮優雅地舒展于水面,荷花衝出湖面亭亭玉立。

  接下來,巢傳鑫就要準備博士論文了。他告訴記者,湖泊治理非朝夕之功,自己會像團隊其他成員一樣,繼續投身治理大通湖,並把治理實踐的經驗進行總結,為其他地區的湖泊生態恢復提供參考。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夏日古鎮風光美
夏日古鎮風光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211126189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