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內蒙古喀喇沁旗:中藥材種植有了“鐵幫手”
2020-06-22 15:10:0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22日電 題:內蒙古喀喇沁旗:中藥材種植有了“鐵幫手”

  新華社記者魏婧宇

  6月的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隨處可見夏播板藍根的繁忙景象。一臺臺藥材播種機在田間穿梭,在翻好的土地中播下種苗。農戶們悠閒地坐在田埂上,盤算著今年種藥收入又能增加多少。

  “藥材的播種採挖有了這些‘鐵傢夥’幫忙,省了我們不少事。”喀喇沁旗錦山鎮西溝村村民謝懷東説,以前人工種植板藍根,一天最多種半畝地,現在用上播種機,每天可種30至100畝。

  喀喇沁旗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生産基地之一,盛産北沙參、桔梗、黃芪等藥材,被稱為“北沙參之鄉”。如今,當地的中藥材播種、採挖、加工等環節都用上了先進的農機具,機械化不僅推動了中藥材産業發展,還幫助謝懷東等貧困戶脫了貧。

  在喀喇沁旗推廣機械化種植中藥材的是返鄉創業青年郝彥波。他的家鄉西溝村種植中藥材已有30多年的歷史。種植藥材是個苦活,尤其挖藥時要一直彎著腰,郝彥波父母的腰腿都因此落下了毛病。“當時沒有中藥材採挖的機械,我想著要能發明一個,可以幫大家減少很多勞動。”郝彥波從技校畢業後,回鄉研發挖藥機。

  2005年底,郝彥波研發出第一臺挖藥機。3年後,他成立機械廠,一口氣生産了20臺挖藥機,但是賣出去的第一臺挖藥機卻頻頻出問題,剩余機器再也無人問津。經過兩年的研發改良,郝彥波在2010年推出的改良版挖藥機終于受到市場認可,一年賣出13臺,機械作業開始逐漸取代人力。郝彥波再接再厲,陸續發明瞭深松旋耕機、藥材播種機、藥材烘幹機等機械,獲得11項國家發明專利,累計銷售中藥材農機具4000多臺。

  機械化種植減少了中藥材生産的勞動力投入,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但是郝彥波發現,很多種植戶沒有能力購買大型機械,便于2018年成立了淇藝中藥材機械化種植專業合作社,統一進行機械化作業。目前合作社有種植戶300多戶,其中貧困戶169戶,各類中藥材農機具680多臺。

  合作社組建了機械服務隊,社員可以購買農機具交給合作社托管,也可以加入機械服務隊成為一名操作手。謝懷東一家用扶貧産業周轉金購買了一臺挖藥機,兒子謝天彬經過合作社免費培訓成為機械操作手,隨著合作社的機械服務隊到各處作業,每年可收入2萬元。

  每年藥材播種和採挖季,謝懷東一家三口忙得經常見不上面。謝懷東在家經營7畝中藥田,老伴在合作社的中藥材示范園打工,兒子駕駛著挖藥機遠赴遼寧、河北、甘肅等地採挖藥材。辛勤的勞動帶來了紅火的日子,謝懷東一家于2019年順利脫了貧。

  成立兩年來,淇藝中藥材機械化種植專業合作社已幫助169戶貧困戶增收68萬元。機械化種植中藥材,不僅幫種植戶過上了好日子,還改變了傳統的藥材種植方式。“村裏的山坡地存不住水,無法種中藥材,種玉米每畝只能收入三五百元。”郝彥波説,“我們發明瞭全膜覆蓋機,為山坡地覆蓋上地膜保存土壤中的水分,更利于藥材生長。”合作社流轉了320畝山坡地建立中藥材示范園,試驗覆膜播種中藥材的新方式,每畝地比種玉米增收1500元。

  看著鄉親們操作著農機具在田野間忙碌,郝彥波又有了發明創造的新點子。“現有的農機具操作難度大,我正在研發可遙感操作、智能駕駛的智能化農機,使操作更易上手。”郝彥波説,智能化挖藥機預計明年就可投産,智能化播種機目前也在研發中。

+1
【糾錯】 責任編輯: 成嵐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芒種時節麥收忙
芒種時節麥收忙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511126145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