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大保護讓廢棄礦坑群變身“網紅小九寨”
2020-01-15 11:29:0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重慶1月15日電  題:大保護讓廢棄礦坑群變身“網紅小九寨”

  新華社記者周凱

  如翡翠般碧綠的水體,四周高聳的岩壁,十余座天然湖泊像珍珠一般“鑲嵌”在群山之中……在重慶市渝北區銅鑼山脈深處,這一奇特的景觀在社交媒體上走紅,成為有著“重慶小九寨”之稱的網紅打卡地。

  然而,幾年前這裏還是一片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坑群。在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的理念指引下,重慶市渝北區近年來加大生態修復,讓廢棄礦坑群變了樣。

  縱貫重慶市主城區的銅鑼山脈,石灰岩礦儲量豐富,開採歷史悠久。20世紀末,隨著重慶市直轄後城市的快速發展,加上毗鄰319國道,運輸條件便利,銅鑼山一度成為重慶市最大的石灰岩礦區。

  石船鎮石壁村是銅鑼山採石場的主要聚集地。當地村民告訴記者,2002年左右開採規模達到高峰,山上10公里長的區域內,大大小小的採石場火力全開,削掉了一座又一座山頭,每天進出大貨車近7000輛次。

  “那時候通過採礦、租地等方式,村集體經濟一年收入有兩三億元。很多採石場每年營業額上千萬元,一些村民都成了大老板。”石壁村村民婁中強回憶説。

  “富是富了,但是村裏整天灰濛濛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馬路被大貨車壓得坑坑洼洼,山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坑,環境破壞實在是太嚴重。”村裏一位採石場老板坦言。

  採礦業帶來可觀利益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觸目驚心——森林被砍伐,耕地被破壞,地質安全隱患突出,群山之中被挖出41座巨大露天礦坑。

  面對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重慶渝北區委、區政府2012年下定決心,將銅鑼山採石場全面關停。

  石壁村原有1843戶村民。礦業經濟的清零,讓這個繁華的區域很快冷清下來,一些村民搬到城裏住或者外出務工,住在村裏的只有400多人。

  53歲的村民婁忠珍告訴記者:“因為村裏很多土地被破壞了,不能種植。有條件的進城了,留守在家的村民只能想辦法復墾一些自留地。過去還能在採石場務工,關了之後收入大幅下降。”

  就在村民們擔憂村經濟未來如何發展時,這片得到保護的山水開始“回饋”村民。日積月累,41個礦坑中有11個礦坑竟然蓄積了清澈的水體,在礦物質的作用下形成了或藍或綠的湖泊群,極具觀賞價值。

  面對大自然的二次饋贈和依然脆弱的生態,渝北區從2016年開始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加快開展消除安全隱患、植綠覆蓋裸土、保護坑中水體等生態修復工程,打造銅鑼山國家礦山公園,並成功申報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

  渝北區秉持“自然修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理念。在即將完成治理的7、8、9號三個礦坑,記者在現場看到,湖畔種植了花草樹木,石徑原料取自礦坑中的礦石。在初步治理好的12號礦坑,絕壁環繞、水光瀲艷,周邊植被長勢良好,讓人難以相信這裏曾是廢棄礦坑。

  渝北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胡天才説:“經過四期修復,這些廢棄礦坑已治理2300畝。我們正在規劃後續治理工程,使其成為生態公園、旅遊公園,不能再走過去犧牲生態的老路。”

  為讓村民同步增收,渝北區實施新建10萬畝特色經果林和10萬畝生態林的“雙十萬工程”,引導村民通過土地入股分紅的方式,走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發展新路。

  “我們村約一千畝土地入股,110多戶村民成了股東,主要是栽種李子樹。李子挂果後,預計一畝地每年分紅近一萬元。礦山公園還沒建成就已名聲在外,部分礦坑被網友稱為‘重慶小九寨’,再過幾年生態旅遊發展起來了,我們這裏就是名副其實的金山銀山。”石壁村村支書黃偉説。

  礦山關停後外出打工多年的村民婁小梅,最近也回到石壁村開起了餐館和便利店。“等礦山公園建好後,遊客肯定很多,這裏絕對能賺錢!”她笑著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福州:春節臨近 年味漸濃
福州:春節臨近 年味漸濃
巡山掃石護春運
巡山掃石護春運
甘肅張掖:排練社火迎春節
甘肅張掖:排練社火迎春節
雪原上的鐵路檢修員
雪原上的鐵路檢修員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27112546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