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通訊:拉貝墓前寄哀思
2020-01-06 17:15:1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國際·圖文互動)(1)通訊:拉貝墓前寄哀思

1月5日,在德國柏林西郊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墓園,中德友人在拉貝墓前合影。新華社記者 任珂 攝

  新華社柏林1月5日電  通訊:拉貝墓前寄哀思

  新華社記者張遠 田穎

  70年前的1月5日,德國人約翰·拉貝去世。但他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善行從未被人遺忘。5日,數十名中德兩國友人相聚德國首都柏林西郊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墓園,共同緬懷拉貝。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南京被侵華日軍攻破後,作為德國西門子公司駐南京代表的拉貝與多位國際友人奔走,組建南京國際安全區,為約25萬中國平民提供了避難所,拯救了大批中國人生命。不少人在當天的追思講話中,用“南京好人”“中國辛德勒”“恩人”“菩薩”等詞來稱呼拉貝。

  拉貝在災難期間記錄日軍暴行的日記,成為揭露日軍制造南京大屠殺罪行的鐵證,也是近年來中德兩國歷史題材歌劇、電影、書籍的重要靈感來源和史實依據。

(國際·圖文互動)(2)通訊:拉貝墓前寄哀思

  1月5日,在德國柏林西郊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墓園,西門子公司職員托馬斯·旺格勒將一支鮮花放在拉貝墓前。新華社記者 任珂 攝

  幾名德國華人、留學生當天擦拭了拉貝墓碑。墓碑左半側稍凸起,碑面呈N型,代表南京英文名字的首字母。墓碑部分材料用的是來自南京特産的雨花石。拂去浮塵松枝後,人們獻花、放置蠟燭,在清冷天氣中,墓碑顯得格外肅穆。人們隨後在墓碑前低頭默哀。

  沃爾弗拉姆·維克特的父親是德國前駐華大使埃爾溫·維克特,曾為《拉貝日記》的出版牽線搭橋。沃爾弗拉姆説,拉貝“在那樣艱難的時刻,展現出了那樣的勇氣”,這種精神感染了許多人。

  托馬斯·旺格勒12年前入職西門子公司。2009年,他曾觀看中德合拍電影《拉貝日記》。“我為拉貝展現出的人道主義精神所打動,殘酷戰爭中仍有那樣的人性光輝。”

  旺格勒從西門子公司檔案館中查看了有關拉貝的故事。他説,西門子檔案館中至今仍存有拉貝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所救助過的部分中國人名單,“620個人名,用藍色墨水書寫”,“人們熟悉二戰時拯救猶太人的‘辛德勒的名單’,我們這裏存有‘拉貝的名單’”。

(國際·圖文互動)(3)通訊:拉貝墓前寄哀思

1月5日,在德國柏林,中德友人在拉貝生前最後的住所紀念拉貝逝世70周年。新華社記者 任珂 攝

  華人方宇在電影《拉貝日記》中飾演拉貝的中國助手韓先生。方宇説,他當時看過劇本後又找到了《拉貝日記》的歷史資料,“我真的十分感激一個德國人能夠為中國人做這麼多貢獻,挽救這麼多人的生命”。“從電影中的角色也可以感受到那個戰亂時代,拉貝為挽救中國人的生命所迸發出的偉大人性。”方宇説。

  南京人梁爽現供職一家德企,他從小就對拉貝的事跡十分熟悉。8年前到德國留學時,梁爽找到了拉貝墓地,並把悼念內容發到朋友圈,之後打聽墓地位置的人越來越多。梁爽曾多次給同學、朋友和記者引路,帶他們到拉貝墓地悼念。

  梁爽説,2014年中國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後,每年這天,他都會來到拉貝墓前,和許多人一起,寄托哀思。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通訊:拉貝墓前寄哀思-新華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27112542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