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在刀尖上跳舞”——神經外科醫生季晶一日
2019-08-30 09:15:1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南京8月30日電 題:“在刀尖上跳舞”——神經外科醫生季晶一日

  新華社記者沈汝發

  視神經、大腦前動脈、頸內動脈……在狹小的頭顱空間內,季晶小心翼翼地用刀將復雜的神經、血管一一分離,經過兩個半小時,成功切除患者的顱底腦膜瘤,醫護人員將患者送入病房。

  季晶隨後接著做第二臺垂體瘤切除手術、第三臺腦室腹腔分流術手術……28日,從上午9點一直忙到下午3點,他才從手術室出來,渾身已經濕透。

  神經外科醫生,這是一群被稱為“在刀尖上跳舞”的人。

  “大腦是人的中樞機構,血管遍布整個腦組織,一旦出現差池,人可能就醒不過來,或者出現手、腳功能喪失等損傷。”季晶以第一臺病人舉例説,視神經斷了,眼睛就看不見了;大腦前動脈斷了,腦袋前三分之一的功能就喪失了;頸內動脈斷了,就會大出血,人可能當場就沒了。

  季晶是江蘇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後,于2012年11月回國,一直從事神經外科工作。

  神經外科收治的主要是患有顱內腫瘤、顱內血管疾病、功能性疾病、重型顱腦外傷等疾病的患者。

  “神經外科手術要非常精細,每一根神經、血管都要小心小心再小心。”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室護士長童孜蓉對此也深有感受,她舉例説,一旦血管破裂,腹腔出血五六十毫升問題可能不大,但如果在腦內,可能就是致命的。

  不僅承擔著“千萬不能出錯”的壓力,手術對醫生的體力和意志也是很大的考驗。季晶説,他一年要做300臺左右的手術,最長的一次手術是從早晨8點半一直到夜裏11點半,“眼睛一直盯著,快瞎了。”

  童孜蓉説,一臺手術平均在4個小時左右,醫生手術時,注意力高度集中,非常耗神,手術結束,整個人放松了,就像泄了氣的皮球,非常疲乏。

  為了手術順利進行,事前醫生要做大量工作,對病人進行評估。早晨6點40分,季晶就從家裏出發,7點趕到單位,隨即進行查房,對病人病情變化進行了解,與手術病人家屬談話。

  記者跟隨採訪發現,季晶問得非常細致,看CT片,問用藥情況、體溫狀況等,叮囑注意事項。“術前多做功課,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風險。”季晶説,“對每一個病人都要用百分百的精力,因為對每一個病人而言,他的那臺手術對他和他的家庭就是百分百的希望。”

  手術完畢也不是大功告成,手術後的護理也非常重要。“有些腦外科病人,往往前一兩天很好,第三天開始症狀加重,一般要一周後才平穩。”季晶在病人出院後還會留下手機號,萬一病人有發燒、頭疼等症狀,隨時給他打電話。

  下午4點24分,季晶又開始晚查房。在查房中,他問詢病人術後恢復情況,還不時寬慰患者家屬。一位患者家屬滿臉愁容。季晶安慰她説,醫生一定會盡力做好,請她放心。

  季晶的日程表總是安排滿滿的,基本全年無休,周六周日也要到醫院看病人。“神經外科病人和其他病人不同,需要當面觀察、和患者交流才知道病情的變化。”

  盡管勞累,但病人的康復讓季晶感到很寬慰。2017年7月,安徽馬鞍山一位病人已經瞳孔放大,瀕臨死亡。季晶通過手術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他愛人當時説了一句話,不想女兒沒有父親,現在他的女兒已經讀大學了。”

  季晶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孩子4歲。他坦言,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太少了,“工作了一天,身累心累,回家就什麼都不想動了。”一向沉穩的季晶忽然打開手機視頻給記者看,“前兩天,孩子主持得獎了,一個晚上都很興奮。”看著手機裏的孩子,他呵呵地笑了起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中國天眼”的晝與夜
“中國天眼”的晝與夜
第14屆莫斯科航展開幕
第14屆莫斯科航展開幕
秦俑!秦俑!
秦俑!秦俑!
探訪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
探訪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494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