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一位都市青年的新農人跨界
2019-01-23 16:27:1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昆明1月23日電 題:一位都市青年的新農人跨界

  新華社記者王長山、龐明廣

  “我們種的木耳軟糯可口,摘下來就可以吃!”42歲的姚遠穿梭在大棚裏,隨手摘下一朵木耳,放到嘴裏咀嚼起來。

  從上海來到雲南山裏,由外企高管變身為一位種木耳的新農人,姚遠的跨界步伐很大。幾年來,這位曾經的都市青年,已成為當地村民口中的“姚木耳”。

  姚遠的木耳“情緣”,是在一次飯桌上,朋友指著剛端上來的一盤炒木耳説,有的木耳賣相雖好,但不是綠色生態産品。説者無意,聽者有心。朋友的一句話,讓姚遠記在了心裏。

  2000年,姚遠大學畢業,作為江蘇人的他,在離家不遠的上海謀得了工作。之後通過努力,他坐上了一家體育文化公司的高管位置。但多年下來,他總感覺在這個行當裏很難突破自己,于是2012年便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在那年裏,姚遠一直考慮的就是如何“突破”。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了“飯桌上的木耳”。于是,他查閱了大量資料,發現木耳是中國産量和需求量都很大的一種食用菌,而雲南自然環境很適合食用菌生長,商機也很大。在朋友的推薦下,懷揣著種生態木耳的樸素想法,2012年底,姚遠辭去了在上海的外企高管工作,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來到雲南石林創辦了旭日豐華公司,專門從事有機木耳的研究和種植。

  在石林縣長湖鎮蓑衣山村木耳種植的大棚裏,一串串菌包上長滿了新鮮的木耳,棚內彌漫著濃濃的菌香。“我們採用了先進的大棚懸挂種植模式,木耳‘喝’的是優質水庫水,‘吃’的是無農殘桑枝條碎末。”姚遠很有興趣地介紹著。

  用什麼做菌包材料,姚遠費了不少心思,跑了不少地方,最後他鎖定了雲南桑蠶基地陸良縣,利用當地蠶農每年修剪丟棄的桑枝條做菌包。“這是一條綠色生態的産業鏈。”姚遠説,桑枝條上沒有農殘,用來培養木耳不僅營養豐富,還能變廢為寶,增加蠶農們的收入。

  除了給木耳選好“食料”,姚遠在種植上也有嚴格標準,包括每串菌包的間距、大棚的間距等。“每一個環節我們都有嚴格的標準,這樣才能保證品質。”如今,姚遠的公司已擁有20多項木耳菌種馴化、種植、加工等專利。

  通過幾年的發展和推廣,姚遠公司種植的木耳不僅面積越來越大、産量越來越多,而且還有了品牌,市場也越來越廣。截至2018年底,姚遠公司與石林市4個鄉鎮的9個村委會建立合作關係,木耳年産量達15萬公斤。“我們的木耳不僅在國內各大城市受歡迎,還賣到日本。”姚遠説。

  從最初不被家人理解,到現在帶動一方農民發展,企業規模也越做越大,他更加堅定了當初的選擇。姚遠説,從城市來到農村創業,他沒後悔過。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深夜巡查確保春運安全
深夜巡查確保春運安全
春節紅燈籠小年夜點亮長安街
春節紅燈籠小年夜點亮長安街
春運路上的藏族姐妹
春運路上的藏族姐妹
忙碌的臨客餐車
忙碌的臨客餐車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03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