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渤海靺鞨繡走出“深閨”面向世界
2018-11-28 17:26:2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哈爾濱11月28日電(記者強勇)遠看像照片,近瞧是刺繡,在首屆東北亞文化藝術博覽會上,身著古裝的繡娘飛針走線,表演著傳承了1300多年的渤海靺鞨繡技術,現場圍起一圈圈觀眾。

  由哈爾濱、深圳共同主辦的首屆東北亞文博會24日在哈爾濱舉行,共5天。承辦單位、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建強介紹,文博會吸引國內及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268家展商,旨在促進東北亞交流,其中非遺文化是重點。

  北國風光、冰情雪趣、市井百態,被繡進絲帕中。孫艷玲是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她説,渤海靺鞨繡是根植黑龍江的民間手工刺繡,被稱為“刺繡中的油畫”,2015年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第四批保護名錄。

  文博會受青睞的渤海靺鞨繡起源于唐朝。“渤海靺鞨繡與蘇繡、粵繡、湘繡、蜀繡四大名繡相比,針法、絲線都有不同。”孫艷玲説,視覺效果看,南方刺繡小家碧玉,像中國畫,渤海靺鞨繡更像油畫。

  據了解,為傳承傳統文化,黑龍江省以牡丹江市為代表,辦起渤海靺鞨繡博物館、職業學校,並在全市建立7所學習基地,迄今培訓10余萬人次,帶動兩萬多人從事該行業。一些民間藝人也對渤海靺鞨繡進行創新,例如,變傳統“雞爪針”針法為“三角針”針法;打破以往品種單一,衍生出裝飾畫刺繡、家居刺繡等6大類産品。渤海靺鞨繡傳承人蔣麗娜説,“三角針”針法的繡品針角大,4至8層疊加,呈現山水能分遠近,人物能有立體感的效果。

  目前渤海靺鞨繡還在俄羅斯、日本、美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展或銷售。“我們會把這項民間藝術傳承下去,走向世界。”孫艷玲説出渤海靺鞨繡民間藝人共同心聲。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冬日美
冬日美
北京延慶:冬日養護古長城
北京延慶:冬日養護古長城
廣西柳州官塘大橋建成通車
廣西柳州官塘大橋建成通車
從禿山到青山的蝶變——廣西石漠化治理10年再現發展生機
從禿山到青山的蝶變——廣西石漠化治理10年再現發展生機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9112378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