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全球熱點:“洞察”號登陸火星 首次“交心”意義深
2018-11-27 19:53:2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 (全球熱點)“洞察”號登陸火星 首次“交心”意義深

  新華社記者

  經歷6個月航行、近5億公里征程,美國“洞察”號無人探測器26日成功在火星著陸並傳回首張照片。這是人類首個致力于研究火星深層結構的探測器。

  業內人士説,“洞察”號對人類火星研究有重要意義,把重點放在對火星內部的探索上,有助于人類更好了解地球本身乃至太陽係,甚至借助這些資訊來尋找係外類地行星。

  【新聞事實】

  “洞察”號有“三條腿、一根手臂”,展開後著陸器寬約6米。著陸器是“洞察”號的核心部分,在火星上的所有探測活動都將由它來完成。“洞察”號上還搭載了3部主要科學儀器,分別是地震測量儀、溫度測量裝置以及“旋轉和內部結構實驗儀”。

  與前輩“勇氣”號、“機遇”號等火星車不同的是,“洞察”號大部分科學任務將通過原地鑽探實驗完成,因此“原地不動”將是“洞察”號今後兩年設計任務時間內的主要形態。

  “洞察”號首席科學家布魯斯·巴納特對新華社記者説,科學研究已掌握了火星表面、大氣層、電離層狀態等資訊,“洞察”號的使命是通過探索火星內核來分析火星形成的歷史,同時增加人類對地球起源的認識。

  美國航太局官員表示,“洞察”號以及其他計劃中的火星探測任務是人類登陸火星探測的前奏。

  【深度分析】

  正因為有“動力”,人類的火星探索才會孜孜不倦。

  首先,這個紅色星球被視為人類太空移民的首選目標。火星是太陽係中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不僅有季節、有晝夜,而且從十幾年前發現水冰,到今年發現火星南極冰蓋表面下存在液態水湖,這些發現大大增加了人類在火星可持續生存的可能性。

  第二,人類探索火星的背後還有來自政界、學界、産業界等多種多樣的需求。有的認為人類必須成為多行星生物,有的認為生命的火種其實不是來自地球、而是來自火星,也有的希望以宇宙探索來推動人類科技的革命性進步。

  彌合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並非易事,人類距離火星還有點“遠”。

  首先,不好去。火星與地球的距離大約是月球與地球距離的150倍,重重挑戰包括載具和燃料技術如何突破,如何獲得足夠的氧氣、水和食物,以及如何避開或“挺”過太陽風或輻射等危險。其次,也不好回。宇航員要等到地球和火星再次正確對準軌道才能返航。

  美國航太局計劃于本世紀30年代展開對火星的載人探索。不過,對于人類多久後能真正抵達火星,美國專家意見也不統一,認為以現有預算,少則10余年,多則半個世紀。

  【即時評論】

  “我們來自何方,去向何處?”自我追問是人類探索的原動力。“洞察”號要探索的不止于火星的“內心”,更是人類的過去與未來。從地球到月球再到更廣的太陽係,人類的探索能力正加速提升,人類恰恰也是在探索中不斷提升自我。

  地球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塵。從太空望向這個藍色星球時,人類能更深刻地體會到在這裏和諧共存的必要性。從母星球望向太空時,人類可能需要攜手並進才能在通往星辰大海的徵途上走得更遠。

  【背景連結】

  美國航太局的姐妹探測器“勇氣”號和“機遇”號2004年著陸火星,實際工作時間均遠超其最初設計的3個月。前者于2011年被宣告任務結束;後者今年6月因火星塵暴與地球“失聯”。

  “好奇”號火星車2012年8月在火星著陸,原定任務期為兩年。美國航太局研究人員今年6月説,“好奇”號在火星岩石和大氣中發現新證據,顯示火星可能曾經存在生命,甚至可能仍存在生命。

  各國航太機構還醞釀著多個登陸火星計劃。2020年前後,美國計劃發射下一代火星車“火星2020”;歐俄計劃聯合發射“火星生物學-2020”火星車;中國計劃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並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參與記者:譚晶晶、郭爽、楊駿;編輯:柳絲、趙嫣、孫浩)

+1
【糾錯】 責任編輯: 郝多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廣西柳州官塘大橋建成通車
廣西柳州官塘大橋建成通車
從禿山到青山的蝶變——廣西石漠化治理10年再現發展生機
從禿山到青山的蝶變——廣西石漠化治理10年再現發展生機
瑞士伯爾尼舉辦一年一度洋蔥節
瑞士伯爾尼舉辦一年一度洋蔥節
“電梯醫生”
“電梯醫生”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1112377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