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專訪:兩大關鍵因素決定火星登陸任務成敗——訪“洞察”號首席科學家
2018-11-26 20:40:3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洛杉磯11月25日電  專訪:兩大關鍵因素決定火星登陸任務成敗——訪“洞察”號首席科學家

  新華社記者譚晶晶

  歷經6個多月的航行,跋涉約4.8億公里,美國“洞察”號無人探測器將于26日抵達最終目的地火星,執行人類首次探究火星“內心深處”奧秘的任務。這次著陸有哪些風險?影響成敗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洞察”號與以往的火星探測任務有何不同?“洞察”號首席科學家布魯斯·巴納特25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一一作出了解答。

  按照美國航太局的計劃,“洞察”號將于美國東部時間26日15時許(北京時間27日4時許)在火星艾利希平原著陸。它將以每小時約2.1萬公里的速度進入火星大氣層外緣,2分鐘內時速降至約1600公里,隨後下降、著陸。整個過程在約7分鐘內完成,很多工程師把這7分鐘稱為“恐怖的7分鐘”。

  巴納特用“異常困難”來形容這次登陸任務。他説,“洞察”號要完成多個極其復雜的動作,才能實現平穩著陸,其中影響成敗最關鍵的兩大因素分別是——超音速降落傘的部署和雷達係統的鎖定。

  在距離火星表面約16公里的高空,“洞察”號頂部的巨大超音速降落傘將打開,隨後,6個點火裝置將同時啟動,使著陸器與隔熱罩分離。降落傘的部署不僅對于著陸器在短時間內急劇減速至關重要,還將幫助著陸器打開、伸展並朝向火星表面。

  “降落傘將以超音速展開,要在風洞中通過數學建模整個過程或者測試這個過程,將非常困難,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巴納特對新華社記者説。

  在與隔熱罩分離後,“洞察”號的三條腿將展開並鎖定。此時,雷達係統啟動,將向火星表面發射脈衝信號,以測量探測器的高度和下降速度。

  “雷達係統將準確鎖定降落點,向‘洞察’號的機載電腦反饋高度、速度等資訊,由機載電腦運算並指導其著陸過程。雷達鎖定的過程需要‘洞察’號完全自主完成,非常困難,風險很大。”巴納特説。

  “洞察”號今年5月5日從位于加利福尼亞州中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升空,主要任務是了解火星的內部結構,探究火星震和火星內核的奧秘。巴納特表示,使此次任務“與眾不同”的是“洞察”號攜帶的三大儀器,分別是地震測量儀、溫度測量裝置以及“旋轉和內部結構實驗儀”。

  “這些儀器將幫助我們探究紅色星球的核心深處,包括內核大小、成分、物理狀態、地質構造,以及火星內部溫度、火星震活動等情況。”他説。

  與“勇氣”號和“機遇”號這些火星探測器“前輩”不同,“洞察”號是固定式探測器,大部分科學任務將通過原地的鑽探實驗完成。巴納特表示,“原地不動”正是“洞察”號的獨特之處,移動的火星車無法執行探測星球內核的任務,只有探測器長時間固定在同一個位置,才能準確搜集大量科學數據。

  巴納特説,“洞察”號對于人類未來對火星的研究有重要意義。“至今,科學研究已經掌握了火星現有的地表、大氣層、電離層狀態等外表資訊。‘洞察’號現在的使命是通過探索火星的內核,來分析星球早期形成的歷史,增加人類對地球起源的認識。”他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80余幅豐子愷藝術作品在港展出
80余幅豐子愷藝術作品在港展出
兔澤和廣:南京已是我家鄉
兔澤和廣:南京已是我家鄉
“洋弟子”安娜的太極情緣
“洋弟子”安娜的太極情緣
蘭州出現浮塵天氣
蘭州出現浮塵天氣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27112377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