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25年來,這塊“地中海”在北極消失了
2018-07-19 20:15:0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上海7月19日電(記者張建松 周琳 程思琪)北京師范大學極地前沿科學中心專家透露,據最新一項研究結果顯示:2017年7月北極海冰平均面積為790萬平方千米,與1992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42萬平方千米。這相當于一個地中海的面積。

  北京師范大學極地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程曉教授介紹,根據衛星監測,北極海冰面積每年3月份達到年度極大值,每年9月份達到年度極小值。自2015年以來,北極海冰面積年度極大值已連續出現歷史最低。

  今年3月17日,北極海冰覆蓋面積達到年內極大值,總面積為1448萬平方公里,這是有衛星監測以來北極海冰面積的第二低值,僅高于2016年。同時,北極海冰還呈現“老冰”大幅減少、格陵蘭島北部高緯沿岸地區的海冰3月份出現異常融化現象,這在過去幾十年有衛星觀測歷史以來從未發生過。此外,白令海的海冰也發生了異常的提前融化,衛星監測到的海冰寥寥無幾。

  北極是全球氣候係統運轉的巨大冷源之一,對全球大氣和海洋環流有重要和長期的影響。其中,海冰是熱的不良導體,是大氣和海洋熱交換的屏障,海冰的變化具有明顯的氣候效應,是北極氣候變化最重要的影響因子之一。

  科學家們認為,北極海冰加速消退將會帶來一係列負面影響。北極夏季海冰的厚度和覆蓋面積的減小,將會直接導致海洋吸收太陽輻射能的增加,一方面加劇海冰融化,另一方面對大氣産生加熱效應。2000年以來,北極增暖的趨勢是全球平均水準的兩倍,被稱為“北極放大”現象。

  受“北極放大”效應影響,熱帶與極區溫差減小,造成中緯度幹旱、熱浪、嚴寒等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甚至對我國北方冬春季的霧霾造成直接影響。科學研究顯示,2013年1月,包括北京在內的中國東部持續近一個月的空氣污染,就可能與2012年秋季北極海冰極低有關。

  程曉認為,作為位于北半球的近北極國家,我國應大力加強對北極地區的監測,尤其是對海冰和海洋的監測與模擬,在統籌現有衛星資源的基礎上發展建立我國自主的多平臺、多感測器的北極衛星觀測體係,實現對北極地區的全方位、立體觀測,從而更好地應對北極快速變化對我國和全球氣候係統帶來的影響。

+1
【糾錯】 責任編輯: 郝多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河北深州:機器人在小餐廳“上崗”
河北深州:機器人在小餐廳“上崗”
樂享暑期嘉年華
樂享暑期嘉年華
泰國少年足球隊山洞獲救後首次露面
泰國少年足球隊山洞獲救後首次露面
在沙撈越探尋野生動物
在沙撈越探尋野生動物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1112315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