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老農”春耕時節嘗“新”記
2018-03-30 09:35:0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武漢3月30日電 題:“老農”春耕時節嘗“新”記

  新華社記者侯文坤

  春耕時節,阡陌農田輕披新綠。湖北棗陽市七方鎮梁家村綠油油的麥地上空,盤旋著一架無人機,所過之處,“薄霧”輕輕灑落……

  “這是在給小麥噴灑農藥,防治病蟲害。有了這傢夥,活可輕松多了。”田埂旁,饒長華一邊看著無人機來來去去,一邊和記者交談著。

  中等身材,臉上挂著樸實的笑容,56歲的饒長華是棗陽市隆興園豐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經理,與土地打了幾十年交道的他,喜歡“老農”這個稱呼。如今,這位“老農”在田間地頭嘗試起了新鮮玩意兒。

  “看!又飛起來了!”記者抬頭看去,只見補充完農藥,換好電池的無人機再次起飛,時而疾行,時而徐徐轉彎……

  “通過一個手機大小的操作器,提前設置好航線、飛行速度、高度、噴灑量,剩下的就交給它了。”雖然接觸無人機不久,但饒長華沒少花時間去了解這“新夥伴”。

  “別看這傢夥塊頭不大,每次起飛就可以攜帶8公斤農藥,一天噴灑500畝不在話下,抵得上三四十個勞動力。”他説,植保是農田裏的“苦活”,傳統人工作業勞動強度大,施藥人員在田裏來回走會傷到幼苗。相比之下,植保無人機速度快,對農作物傷害小,無人機産生的風力還可以掀開農作物,讓農藥噴灑均勻,綜合防治效果好。

  差不多一小時,近百畝麥地就完成了施藥。記者湊近瞅瞅被噴灑過的小麥,表面都均勻地附著藥液。“像我們合作社有近600畝小麥地,但地塊比較分散,請10多個工人至少得忙三四天才能完成,無人機一天就幹得差不多了。還避免了人員暴露于農藥中,提高了作業安全性。”饒長華説,眼下正是春耕備耕時節,勞動力季節性短缺和用工成本又大幅上升,傳統的人工噴施農藥已無法滿足規模化、集約化種植的需求。

  在饒長華看來,無人機在農業中的應用最大的好處就是解放了生産力。過去農民打藥,背著工具從早忙到晚,人被綁在了土地上。如今,只需要打個電話,按一個鍵就可以完成。

  十多歲的時候,趕著牛犁地,人背秧苗、肥料;二十多歲時,用上手扶拖拉機犁地;後來,農用機械越來越豐富,耕地、播種、田間管理、收割,一步一步都實現了機械化……沒離開過土地的饒長華一路見證。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青島嶗山:杏花漫野
青島嶗山:杏花漫野
春到古長城
春到古長城
青海湖迎來開湖季
青海湖迎來開湖季
哈爾濱現“半江流水半江冰”
哈爾濱現“半江流水半江冰”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81122614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