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一場沒有旗袍的“旗袍”秀
2017-04-09 09:11:23 來源: 北京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最像旗袍的一件設計作品

  “旗袍”理念與3D列印技術相結合的“先鋒”作品

  2017年3月10日下午,北京服裝學院。

  T臺上的模特展示著李迎軍設計的作品:藍黑白灰的色彩下,是一件件充滿都市風的現代服裝。但仔細品味,卻又能感受到些許傳統的味道,例如那模糊圖案的緙絲,又或者一條倣佛大襟的斜道兒……

  作為北京服裝學院第一批“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搶救傳承與設計創新博士項目”的畢業生,這位清華美院副教授的畢業設計作品裏沒有一件旗袍,但這場“朝花夕拾”的作品展説明裏卻提到“以20世紀20、30年代旗袍的造型結構、工藝手法、審美特徵、文化內涵為核心,回歸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思考序列……”

  “我並不是要展示旗袍更不是把傳統文化僅僅當作一個元素或者符號,而是旗袍背後的設計理念和文化精神,那才是我們需要繼承的傳統。”日前,李迎軍在接受採訪時説。

  顯的符號 隱的結構

  第一個模特走在了T臺上:身著一件大衣,大衣由下往上,是深藍至淡藍色的遠山圖案,層巒疊嶂,頗有傳統中國山水畫的意味。

  “看上去中國傳統感很強?”李迎軍接著説,“但這並不是我想要的。它的審美還是西方的。”

  李迎軍説這件大衣裏,遠山的圖案是作為一個純粹的傳統符號存在的,可是這件大衣的整體結構,制作工藝都是西方的,“例如袖子和軀幹部分都是拼接的,包括肩膀位置的處理……”

  “現在太多人把傳統的東西當作一種符號或者元素,一件衣服上弄一個臉譜,或者來一些盤扣,又或者弄個對襟,好像那就是中式了或者傳統了,其實那些只是表面功夫。”李迎軍説。

  他拿出了一張紙,對折了一下,撕出一件小衣服的樣子,“其實二三十年代的民國旗袍基本的制作理念就是用一塊整布完成,不做分塊組接。這塊布隨著人的體型來剪裁。”

  “布隨人走,自然、貼身、展示人體型的優點,掩蓋缺點,可是布不多増一分。”李迎軍不自覺地擺弄著那張紙,一家咖啡廳的結賬小票。

  旗袍收集者

  從事服裝設計研究的李迎軍從六七年前開始收集民國旗袍。“以前潘家園就有賣老旗袍的,還有網上也有賣的。”由于目的在于學術研究,李迎軍並沒有過多考慮這些旗袍的升值潛力,“當時買的,有一兩百元的,也不分什麼料子之類。”

  為了了解旗袍的技藝,他在北京、上海、蘇州、杭州一帶,尋訪老旗袍的手藝人。而他第一個尋訪的,只是北京的一位普通的社區老裁縫,那是他同事的親戚。

  “這位老人就是會做那種最簡單的民國旗袍,他不算是專門的手藝人。她跟我説了一些特別原始的技藝手法以及道理,我順著她所説的再去研究。”李迎軍説他的起步研究就是“多問為什麼”,一位老師傅不明白就再去尋找下一位。

  盡管北京旗袍傳統技藝已經被列入了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不過在李迎軍看來,南方,尤其是上海、江浙一帶,民國傳統旗袍技藝則另有一派天地,特別是上海龍鳳旗袍制作技藝列入了國家級“非遺”。“大家可能會覺得《花樣年華》裏張曼玉穿的那種旗袍就是那時上海、南京流行的老旗袍,其實那都是現代改良的,帶有西方審美的改造。”

  “也是拼接嗎?”我問。

  “不光是拼接的問題,待會我會告訴你的。”李迎軍賣了個關子。

  牛仔褲 尖皮鞋 T恤衫

  模特們繼續著他們的“旗袍”之旅,只是T臺上,他們穿的卻是T恤、藍色牛仔褲、休閒褲、黑色尖頭皮鞋……

  “這是旗袍?”我問。

  “當然不是。”李迎軍説,“但他們卻才是我要展現的,他們的設計理念全部來自旗袍。”李迎軍説在他的這些作品裏,衣服的主體部分,包括領子和袖子,全部都是一塊布完成的,所有的細節設計全部都建立在這個整體的一塊布基礎上。

  “這個設計思路以及制作的工藝體現的是中國語境。”李迎軍説。

  “那你為什麼不直接設計成旗袍、長袍、馬褂或者唐裝呢?”我問。

  “這些衣服是給現代人穿的。”李迎軍説得斬釘截鐵,“作為這個時代的設計師,肯定要想到現代性。”

  “我是在做衣服,不是在玩COSPLAY。”李迎軍對那些被穿上大街的漢服、倣古大褂、長袍不屑一顧。

  事實上,這些充滿現代時尚感的衣服,仔細品味會發現,衣服和褲子的顏色搭配帶有國畫裏“墨分五彩”的味道,同時借助黑白灰的層次,體現了中國畫“散點透視”,由近及遠的意境……一件襯衫的斜線,倣佛傳統服裝裏的大襟,一件扎腰帶的白色開衫,又給予人一種“孤舟蓑笠翁”的韻味,至于一件白色長袖線衣上織出來的紋路,予人以“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情懷……

  融合“非遺”

  在這些設計作品裏,零星的也會看到一些小的圖案,例如一塊抽象化的“洛神賦圖”的局部,或者一只敦煌壁畫裏的九色鹿……這些有的用潮繡技術,有的用蜀繡,有的用苗繡,有的用緙絲……

  “我並不想直接把那些作品復制成織品,而是把它們抽離、模糊後再選擇適當的技術進行制作。”李迎軍説清華美院曾經開設“非遺”技術方面的培訓班,所以他對傳統的織繡技術比較熟悉,和很多“非遺”傳承者有合作。

  “他們總想讓我幫他們設計旅遊紀念品,這樣比較有市場。”但是,李迎軍看到了更深層的合作,“我卻希望能夠給他們提供新的設計思路和産品思路,同時他們的技術也能用在我的作品裏。這種合作比簡單的制作旅遊紀念品要復雜,但更有持續性。”

  “旗袍”下的女性

  終于有一位女模特上場了。她所穿衣服的款式最接近于人們所看到的旗袍樣子,但與當下旗袍不一樣的地方在于。

  李迎軍説經他的研究,二三十年代的民國旗袍並不是像現在的旗袍或者改良旗袍,為了女子的身型而緊上加緊,尤其突出女子胸部。

  李迎軍説他並不是要褒貶兩種審美意識,只是想在當下這種突進、浮躁以及過于追求欲望之美的大眾審美環境裏,展示一種內斂的、自然的審美表達。

  “民國傳統旗袍講究的是‘貼身不貼肉’,服裝造型必須是人穿出來的,以人為本。”李迎軍説,“這不僅是穿衣的態度,也是生活的態度吧。”

  文/實習記者 郭懷毅

+1
【糾錯】 責任編輯: 林平
新聞評論
    賽馬節上的“女士日”
    賽馬節上的“女士日”
    瑞典警方逮捕卡車襲擊案兩名嫌疑人
    瑞典警方逮捕卡車襲擊案兩名嫌疑人
    西湖春色醉人 踏春賞花正當時
    西湖春色醉人 踏春賞花正當時
    海軍第26批護航編隊開展海上航行補給
    海軍第26批護航編隊開展海上航行補給
    01016014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077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