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克服財力困難,讓紅色歷史浸潤人心

2020-12-01 08:20:07 來源: 瞭望 2020年第48期

 

“帶著孩子參觀一些紅色博物館,讓孩子了解一下家鄉的歷史文化,感受北安的紅色基因傳承。”近年來,北安市紅色博物館群累計接待全國各地參觀者300多萬人次

截至目前,北安市共有各類博物館16家,平均每3萬人就擁有一座博物館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鳳雙 王建

 

  黑龍江省北安市不僅是抗聯重要的活動地,還曾作為黑龍江省的老省會,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下較早的完整省級人民民主政權誕生地,革命歷史悠久,紅色文化底蘊深厚。

  作為黑土地上的革命老區,北安市近年來全方位激活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逐步形成了16家博物館組成的紅色博物館群,傳承紅色基因,發展紅色旅遊,帶動脫貧攻堅。

  北安市紅色博物館群在發揮重大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同時,地方投入壓力大,後續發展面臨一些難題,希望得到相關部門支援,助推打造紅色文化名城和博物館之城。

位于黑龍江省北安市的中共黑龍江省委舊址陳列館內的陳列畫(9月6日攝)   王建攝/本刊

  挖掘紅色資源打造博物館群

  位于北安市龍江路的中共黑龍江省委舊址陳列館,是一幢別具一格的灰色二層樓房。陳列館的建設堅持了修舊如舊的原則,最大限度地保留和還原了歷史原貌,于2013年正式對外開放。陳列館原為偽滿北安省公署,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由我黨接收,成為黑龍江省政府辦公場所,是我黨在東北接管政權後建立的第一個完整的省級民主政權,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政治價值,2019年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39年,北安是偽滿洲國設立的19個省之一的北安省省會。北安還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濱北、齊北、北黑三條鐵路在此交會,東南通達哈爾濱,西南通達齊齊哈爾,向北直達邊境城市黑河。中共黑龍江省委舊址陳列館副研究員郭昕介紹,1945年11月15日,受黨中央派遣,延安幹部團195人來到北安,這一骨幹力量領導創建了老黑龍江省根據地,使北安具有了源自革命聖地延安的紅色基因。

  延安幹部團加強了北安地區的革命工作,成為老黑龍江根據地建設的中堅力量。加上先期到達的東北抗聯人員和晉察冀幹部,總共241人,是各級政權建設的骨幹。之後東北軍政大學、東北工兵學校等遷入北安,北安成為當時的重要軍政中心和戰略後方。陳雲、李富春、彭真、蔡暢、何長工、黃克誠、伍修權、林楓、洪學智等一大批黨的高級幹部,都曾在這片土地上工作過、戰鬥過。

  近年來,北安市高度重視紅色文化資源挖掘和開發,多方投入、積極爭取,推動紅色博物館群建設,讓紅色資源“活”起來。以新中國第一個衝鋒槍廠——慶華工具廠舊址為依托,北安市建成了槍械主題博物館——慶華軍工遺址博物館,建築面積6454平方米。該館館長張麗娜説,慶華軍工遺址博物館已經成為國家級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目前參觀人數基本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準,正在申報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為傳承紅色基因,北安市加大了紅色文化資源挖掘力度,特別是突出“從延安到北安”紅色歷史的挖掘。2018年4月17日,北安市和延安市寶塔區成為友好市區,叫響“塞北延安”紅色文化品牌。北安市委書記馮雲説,近年來北安市建成了黑龍江省工作委員會舊址陳列館、慶華軍工遺址博物館、抗聯紀念館等紅色展館,形成了紅色博物館群,北安紅色歷史文化的影響力、輻射力不斷擴大。

  紅色基因浸潤人心

  北安市紅色博物館群吸引眾多市民遊客前來參觀。近日,在黑龍江省政府舊址陳列館,市民李月和孩子一起認真聆聽講解員的介紹,她説:“帶著孩子參觀一些紅色博物館,讓孩子了解一下家鄉的歷史文化,感受北安的紅色基因傳承。”近年來,北安市紅色博物館群累計接待全國各地參觀者300多萬人次。

  以紅色博物館群為載體,北安市制定出一係列創新舉措,以傳承紅色基因,擴大紅色文化影響。自2018年,北安市開展了“從延安到北安”紅色文化主題教育活動和“榜樣,逐夢的力量”百場經典紅色故事會。截至2019年底,北安市已舉辦兩季共195場紅色經典故事會。2020年初,北安市推出“文明實踐北安榜樣”百姓故事會,注重用身邊事育身邊人,相繼走進機關、學校、企業、鄉村、軍營,受益幹部群眾達18萬余人次。

  以北安的紅色歷史為背景,北安市文化精品不斷增長——報告文學《紅流滾滾向北安》、音舞詩畫《從延安到北安》、組詩《八千裏路雲和月》、組歌《薪火相傳》……為推動紅色題材歌曲創作工程,北安市每年撥出專款用于優秀作品獎勵。

  紅色文化浸潤北安文明風尚。市民朱峰每次路過北安市雷鋒精神紀念館時,都會進去參觀。他説,這家紀念館規模不大,但為北安市弘揚雷鋒精神、踐行雷鋒精神、開展志願服務打造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前幾年,在北安市雷鋒精神紀念館館長姜濤帶領下還成立了北安市雷鋒車隊。疫情期間,雷鋒車隊主動請纓,成立了“防疫應急車隊”,22臺計程車全天候無償幫助北安市及周邊縣市的透析患者和急重症患者就醫出行。該車隊獲評黑龍江省“戰疫有我·感動龍江”群體。

  北安市城郊鄉革命村革命屯革命英烈尚大嫂的後代尚玉山,五十年如一日堅持志願服務做好事。疫情期間,74歲的他不顧剛做完心臟支架手術,就參與到疫情防控中,帶領社區30余名黨員幹部當起居民“代購員”。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尚玉山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他説,我是革命英烈後代,要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讓更多人接受紅色教育。

  北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鳳芝説,通過對紅色歷史和人物的挖掘、整理、篩選,書寫他們的紅色故事,使紅色歷史鮮活起來,更加直觀,更加吸引人。

  期盼助推紅色博物館群後續發展

  北安的紅色場館建設已經成為一種現象,除市本級建館外,鄉鎮一級先後建設了通北歷史陳列館、主星朝鮮族民俗館;村一級建設了革命屯抗聯紀念館;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北安校區建設了于維漢紀念館等。截至目前,北安市共有各類博物館16家,平均每3萬人就擁有一座博物館。

  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搞活了農村經濟,是北安市城郊鄉革命村鄉村振興的做法。2016年革命村“革命屯抗聯紀念館”,免費對外開放,每年都吸引大量機關企事業單位、中小學、外地遊客參觀。革命村黨總支書記王立泉説,近年來革命村發展起紅色鄉野旅遊,形成了抗聯紀念館、採摘基地、苗木基地、花卉基地的“一館三基地”格局,實現了紅色文化轉化為優勢資源帶動相關産業發展的目標。2018年革命村實現貧困戶整體脫貧,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平均收入達到了16200元。

  北安市博物館群在發揮重大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同時,後續發展也面臨一些難題。郭昕説,由于縣級檔案資料留存有限,在館陳和史料查閱方面存在較大困難,展陳內容相對單一,現代科技手段呈現不足;在徵集館陳文物方面,由于缺乏專項資金支援,宣傳文化係統幹部只能走家串戶挨家動員;在開發文創産品、推進文旅融合方面還處在初級階段,收入較少。

  在地方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北安市近年來累計投入資金1.093億元建設博物館,建成後所有場館免費開放。北安市基層幹部表示,紅色博物館群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後續維護,面臨較大財政壓力,希望列入國家“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助推建設北安紅色文化名城和博物館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