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指揮棒變了

2020-11-24 08:10:49 來源: 瞭望 2020年第47期

  

結果評價,過程評價,增值評價,覆蓋教育長跑的終點、過程和起點,並以綜合評價貫穿其中,構成了一個立體、全面、動態的評價體係,為新時代教育評價制度構築了新基石

黨委和政府、學校、教師、學生、社會五大主體一環套一環,相互助力,形成了一個“正迴圈動力機制”,有利于徹底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讓教育回歸立德樹人主線和本質

  文 | 鞠光宇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

  近日,新中國第一個關于教育評價係統性改革的文件《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方案直擊教育評價中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五唯”頑瘴痼疾,提出了係列改革任務,對破除不科學、不合理的教育評價做法和導向,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指明瞭新路向,對于引導全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選人用人觀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11月18日,北京市第五中學的學生在校園科技嘉年華活動上參與“穿越火線”遊戲       周良攝/本刊

  新時代教育評價制度的基石

  誰來評、評價誰、怎麼評是教育評價的三個根本問題,其中怎麼評最關鍵。

  改革開放以來,分數、升學、論文、文憑、“帽子”因透明、公平、高效、可量化、易操作、不易舞弊等優點,發展為我國教育評價的五大主要指標。

  這對特定時期中國的教育發展起到了重要指引作用,但受多重因素影響,這五大指標逐漸僵化,演變成“五唯”,即簡單以考分排名或發表論文評價老師、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以升學率評價學校,以學歷評價人才,致使教育出現功利化傾向,學生的培養目標顯得狹隘,育人者自身發展也受到局限,背離了立德樹人本質,嚴重不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社會發展需求。

  《總體方案》直擊“五唯”頑瘴痼疾,首次係統提出“四個評價”,即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對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將發揮重要作用。

  其中,改進結果評價重在拓展評價維度,調整評價指標權重,增加評價主體,規范評價程式,升級評價手段,讓教育發展情況得到真實反映。

  強化過程評價旨在把師生教與學進程中的主要資訊納入評價范圍。例如,教師的教案、教學過程、教學技巧、教學態度,以及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合作交流情況、社會實踐等,以及時發現問題做好應對,在育人過程中提升教育品質。

  探索增值評價,承認學生發展存在的客觀差異,力求把學校、教師、學生的努力程度和進步水準納入評價,引導教師實施個性化教學,讓學校兼顧所有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實現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健全綜合評價的核心內涵是推動學校、教師和學生評價指標的多元化,以全面立體反映教育的水準和品質。

  四者相互獨立又內在關聯互補,構成了一個立體、全面、動態的評價體係,覆蓋教育長跑的終點、過程和起點,為新時代教育評價制度構築了新基石。

  係統設計以“立”攻“破”

  教育評價改革是一項世界性、歷史性、實踐性難題,涉及歷史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準、思想觀念等多重因素,也涉及不同主體,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係統設計、辨證施治、重點突破。

  《總體方案》以黨委和政府、學校、教師、學生、社會五大主體為抓手,部署了五大重點任務,包括改革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推進科學履行職責;改革學校評價,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改革教師評價,推進踐行教書育人使命;改革學生評價,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改革用人評價,共同營造教育發展良好環境。

  其中,黨委和政府的教育評價對教育導向起著“把舵”作用。舵把得不正,航向就會偏離目標。過去受多重因素影響,一些地方黨委和政府評價教育仍停留在簡單的唯升學率上,比如把學校的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與升學率掛鉤,讓一些有良好評價願望的教育部門、學校、教師也力不從心。

  《總體方案》抓住黨委和政府這一關鍵主體,實現了破立結合。一方面嚴堵不正確的政績觀,要求“三不得一嚴禁”,即各級黨委和政府不得下達升學指標或以中高考升學率考核下一級黨委和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不得將升學率與學校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掛鉤,不得通過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績為標準獎勵教師和學生,嚴禁公布、宣傳、炒作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

  另一方面創新制度設計,為樹立科學的教育評價觀創造有利條件。如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深入教育一線調研、為師生上思政課、聯繫學校和年終述職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這對促進各級黨委和政府真懂會管教育、扭轉片面以升學率評價教育的傾向將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圍繞教育主戰場上的學校、教師、學生三大主體,《總體方案》還做了更為詳盡的部署。其中一大看點是,針對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領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學段的特點,分類分層設計了教育評價改革思路,並明確了改革措施和實施路徑。

  例如,對幼兒園要求重點評價科學保教、規范辦園、安全衛生、隊伍建設、克服小學化傾向等情況;對義務教育學校要求重點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障學生平等權益、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水準、營造和諧育人環境、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以及學業負擔、社會滿意度等情況。對普通高中要求主要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情況,突出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開展學生發展指導、優化教學資源配置、有序推進選課走班、規范招生辦學行為等內容。對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要求重點評價德技並修、産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學生獲取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畢業生就業品質、“雙師型”教師(含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師)隊伍建設等情況。對高等學校不僅分類設計了評價重點,還提出了改進本科教育教學評估的共性要求。如對應用型本科高校要求突出培養相應專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對雙一流高校要突出培養一流人才、産出一流成果、主動服務國家需求,引導高校爭創世界一流;對師范院校要求將培養合格教師作為主要考核指標。對所有本科教育的教學評估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教授為本科生上課、生師比、生均課程門數、優勢特色專業、學位論文(畢業設計)指導、學生管理與服務、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畢業生發展、用人單位滿意度等。

  這些政策整合不僅增強了改革的係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還讓教育評價方式從“大寫意”轉向“工筆畫”,將有力支撐教育進入內涵發展階段的品質提升。

  最後針對用人單位的用人“高消費”問題,《總體方案》要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要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同時明確職業學校畢業生在落戶、就業、參加機關企事業單位招聘、職稱評聘、職務職級晉升等方面,與普通學校畢業生同等對待。

  五大主體一環套一環,相互助力,將形成“正迴圈動力機制”,促使教育回歸立德樹人主線和本質,屆時各級各類學校會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師會潛心教學、全心育人,用人單位會用品德和能力選人用人,學生也會從用分數貼標簽中解脫出來,獲得理想信念、愛國情懷、品德修養、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身心健康等全方位素質的培養和提升。

10月25日,參賽選手在河北省邯鄲市第三屆峰峰礦區青少年磁州窯陶瓷技藝大賽上進行彩繪技藝比賽     王曉攝/本刊

  謹防評價泛化加重教育負擔

  科學的方案只有落地實施才會釋放能量和彰顯力量。未來《總體方案》進入落地實施階段,還有更多事項需要注意。

  首先要謹防評價事無巨細。《總體方案》破“五唯”的核心對策是“以多攻一”,但是“多元”“綜合”這些體現“多”的方式、方法、要求,一旦落到實施層面就有可能走偏,變成面面俱到,加重教育教學負擔,讓學校、教師、學生不堪重負。《總體方案》充分考慮這一可能,並做出預警,要求嚴格控制教育評價活動數量和頻次,減少多頭評價、重復評價,切實減輕基層和學校負擔。這無疑會讓各級各類學校師生長舒一口氣,也更利于新方案落地實施。在實施中,對于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評價要嚴格貫徹這一規定,既給學校、教師和學生明確的指引和適當的壓力,也給學校、教師和學生足夠的空間,使學校有活力、教師有創新、學生有自由。

  其次要謹防綜合評價指標泛濫。《總體方案》要求健全綜合評價,意味著綜合評價不僅要根據不同教育階段、不同類型的教育設置重點指標和輔助指標,使學校、教師和學生明白孰輕孰重,做到重點發力,有的放矢,還要堅持適度原則,圍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關鍵指標,在對不同類型的教育主體評價時,進行有限多元化指標的設計,設置一些關鍵、有用指標,使得被評價主體能把握、易把握,而不是評價指標泛濫,讓學校、教師和學生無所側重,無所適從。

  再次要謹防評價手段單純量化。相比定性評價,定量評價往往因剛性、易操作、不易“摻水”,在評價機構和公眾中具有更高接受度,但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人的發展,而人的發展是非常復雜的過程,其過程和階段性成果雖然可用一些量化指標衡量,但更多方面目前還很難量化,已量化的指標也有諸多不完善,應注意在教育各個階段的評價中綜合考慮定性與定量的結合,有質有量,謹防單純量化,單純使用數據化的指標評價教育主體,引發新型的唯分數風險。

  最後要充分利用資訊技術。教育評價從單一轉向多元,勢必帶來評價數據的增多,這是傳統的教育評價手段無法完成的,而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實現兼具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的評價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各級各類學校應創新評價工具,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資訊技術,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以大數據技術完成教育評價數據的採集,以互聯網手段完成教育評價數據的傳遞,以雲存儲進行教育評價數據的存儲,以區塊鏈技術保證教育數據的真實,以人工智慧完成教育評價數據的處理,為精準引導、鑒定、診斷、調控和改進教育提供科學依據。

  (作者為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