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轉化重在生態構建

2020-11-19 08:30:14 來源: 瞭望 2020年第46期

 

科技成果轉化就是將“專家人才頭腦中的知識和寫在紙上的專利,轉變為依托企業平臺的産品和服務”的過程,並構築起“以高層次人才為核心要素的科技成果轉化投資評價模型”

科技成果轉化的生態係統也即政産學研金服用,要讓各方都在這個生態係統中有付出、有收獲

  文 | 董火民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這一重要論述凸顯了科技創新的深遠意義,對科技成果轉化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既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態,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解決基礎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轉化、市場應用“最後一公里”有機銜接問題;又要抓好科技創新主體,構建體現勞動、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産學研深度融合。

  山東山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既是國有企業集團,同時兼具各種科技創新要素,並與科技成果轉化生態係統各要素交融互動。因此,對理清科技成果轉化的內涵、外延,把握關鍵要素及其著力點別有一番體會。

  在當下創新驅動的重要發展時期,科技創新將從根本上改變産業的形態,創造出從未有過的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産業實現更新換代。在政産學研金服用的協同創新體係中,在科技鏈、産業鏈、人才鏈、資本鏈的互動與融合發展機制中,科技成果轉化是關鍵節點。搞清楚基本問題、構建好生態係統,才有助于各方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時厘清職責、履行義務、獲取收益。

轉化    徐駿圖/本刊

  牢牢抓住科技成果轉化“牛鼻子”

  對科技創新鏈、産業升級鏈、人才成長鏈來説,科技成果轉化就是做好相關工作的“牛鼻子”。抓好它,便能提綱挈領、綱舉目張。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鏈的橋接器。科技創新鏈,一般包括前期的基礎理論研究、技術研究、成果轉化、産品開發、産業發展等環節。我們在海外考察一家知名科研機構時發現,一套先進裝備的原型機剛以“散裝”狀態完成性能驗證,便已有多家資本和經營管理機構參與部分部件的投資開發與專業化孵化。

  這意味著,資本和市場的力量正在往前延伸,也説明科技成果轉化促使科技創新鏈的各個環節要分工並進,更要融合協作。研發部門或機構要依靠一定的獨立性來保持開展前瞻性選題研究,後續的轉化機構、資本機構、産業需求方要往前延伸著力點,不能靠研發環節包打天下等著吃現成飯。

  科技成果轉化是産業升級鏈中的倍增器。科技成果轉化的高科技屬性,決定了實驗室樣品、樣機轉化而來的産品,或優于現有主流産品、或填補部分領域空白、或沒有同類競品。比如,由山科控股與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能源研究所共同投資設立的一家科技型小微企業,研制出800W至1200W的無動力液冷LED集魚燈,各項技術指標均可替代3000W至4000W的金鹵燈,顯著降低漁業生産能耗,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層出不窮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也在培育區域性創新産業生態。小魚小蝦多了才能養得了大魚。關注更多新成立科技型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才能體現科技成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也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的有效路徑之一。

  科技成果轉化是人才成長鏈的加速器。成為科技型人才,要經歷一係列的科技研發活動,從初級人力資源鍛煉為某一領域的骨幹。37歲左右是自然科學人才科研創新的黃金期。實現成果轉化的過程,也是研究團隊重構與骨幹人才發展路徑優化的過程。

  轉化科技成果需要與時俱進

  根據近期公布的《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全國3000多家高校與科研院所形成了數十種成果轉化的方法,但其中以成果作價入股轉化的比例很低。實際上,參考國內外一些經驗,這一模式對做強原創性成果轉化、密切研發機構與轉化機構的關係、提高成果轉化成功率,都很有益處。從具體科技成果轉化的細節來看,有一些認識需要進一步明晰。

  做好科技成果轉化,通常需要比較清晰的技術、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合適的投資評估模式和資本、孵化企業的經營管理人才以及初步的市場預期等。

  人才團隊要素是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要素,沒有其密切參與,就不存在成果轉化的成功。我們認為科技成果轉化就是將“專家人才頭腦中的知識和寫在紙上的專利,轉變為依托企業平臺的産品和服務”的過程,並構築起“以高層次人才為核心要素的科技成果轉化投資評價模型”。我們與高校科研院所和人才團隊共同設立的企業,院所及其技術團隊以智慧財産權作價入股,集團則現金投資且持股比例一般不超30%,將創新自主權放給企業和人才團隊,支援利用平臺和科研優勢保證工藝、産品優化和應用推廣。

  當然,科技成果轉化也面臨著自身困境。最顯著的一點,莫過于研發機構與轉化機構之間存在資訊不對稱。科研創新團隊對自身的技術創新具有充分自信和較高價值期待,但現有轉化機構側重産品及市場效益的評價,對團隊取得的初期成果持懷疑或猶豫態度。

  化解困境,就要在思想上有所認識、行動上有所準備。理性認識科技成果轉化孵化産業和産品的特點,才會有針對性策略。科技成果轉化,簡而言之,是將實驗室成果在企業平臺上按照市場需求進行批量放大、應用、完善。原創性強、科技含量高不必多説。但原創性越強,時常意味著應用場景單一、市場規模有限;科技含量越高,越容易存在軟肋。這也是新陳代謝過程中的必然階段。

  從細從深構建科技成果轉化生態

  所謂科技成果轉化生態係統,涉及的要素包括政策環境、高校科研院所、園區孵化器、專家人才、資本、産業企業等,也就是政産學研金服用。

  在這個生態係統中,中小企業可提出技術研發需求、支付購買智慧財産權資金、找到技術供給;高校院所對接來自一線的技術研發需求,通過成果轉化獲得股權收益;高層次人才找到創新創業投資和産業合作夥伴,出讓相關智慧財産權和研發時間;園區孵化器找到有戰略潛質的種子企業,提供高水準專業化服務;資本對有價值的投資項目進行風險投資;政府部門則建立有利的政策環境與發展秩序,催生新動能。

  做細科技成果轉化路徑,是構建科技成果轉化生態的重要一步。我們提出科技成果轉化“三位一體”模式,即科研單位、産業園區、山科控股三方,共同為成果轉化具體實施路徑提供細節支援。同時,山科控股通過直接投資入股、科研單位繼續給予一定研發經費支援、孵化園區提供辦公場所等投入,共同幫助研發團隊走過從技術到産品的轉移轉化過程。

  對細節的要求,還體現在服務的水準。比如專門的孵化服務團隊跟蹤提供專業化的延伸服務。服務方最好引入行業代表性企業,利用現有企業平臺協助開拓市場渠道、提升産品開發能力,邀請企業負責人給創業團隊做輔導,分析未來成長路徑,並協助解決好後續的資金需求。

(作者為山東山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