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沒有什麼‘標配’,如果有,這個‘標配’應當是自強自立,是奮鬥。”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蔭今日在教育部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廣大學生應當樹立理性消費觀念,不盲目攀比,不貪圖享樂,不追求奢侈消費。
學生資助是一項惠民生、暖民心的工程,事關社會供應,事關脫貧攻堅。為全面落實各項學生資助政策,實現各個學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學校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在高等學校努力實現入學前、入學時、入學後“三不愁”,今天,教育部召開發布會,介紹了全國學生資助工作有關情況。
據介紹,為確保學生資助工作規范有序,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努力落實了“五個加強”。首先是對學生的個人隱私加強保護。其次,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以及財力狀況等因素,確定本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指導標準。各高校根據各地指導標準,結合學校所在城市物價水平、高校收費水平、學生家庭經濟能力等因素,確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標準和資助檔次。再次,明確要求對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城鄉低保學生、通過高中預申請的學生,不得要求其再提供家庭經濟困難證明材料。對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鄉鎮(街道)民政部門、村(居)委會、原就讀高中“三選一”證明即可辦理。最後,通過“六規范”和“八公布”指導各地、各校開展“回頭看”,全面提升學生資助規范化管理水平;通過公開透明,促進資助工作精細化、規范化。
此外,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蔭表示,工作過程中,發現有些大學生過于熱衷消費,“開學季”成了“燒錢季”。
田祖蔭表示,“針對這個情況,我們通過網站、微信等多種途徑廣泛呼吁,無論是國家資助、社會捐助還是父母給的‘血汗錢’,都是來之不易的,花這些錢都要知道心疼。”廣大學生應當樹立理性消費觀念,不盲目攀比,不貪圖享樂,不追求奢侈消費,“量入為出”地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勤儉節約、理性消費、科學消費。
他表示,各地各高校要把培養大學生理性消費行為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開展講座、徵文、演講比賽等專題活動,教育引導大學生養成自強自立、艱苦樸素、文明健康的行為習慣。(記者劉洋)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