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訪北京三十五中校長朱建民:好的教育到底要給學生什麼?
2017-03-31 07:00:0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北京3月31日電(記者 王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始建于1923年,前身是北平“志成中學”,李大釗、鄧萃英等任建校董事。當時的中國軍閥割據、內外交困,志成中學的校董們提出四句話的辦學宗旨:改變民族落後、發展教育事業、培養棟梁之才,有志者事竟成。”從當年創辦者的執著到如今三十五中教育人秉持的“勵精圖治、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近百年的傳承和發展中,這種植根于“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傳承讓三十五中人才輩出,桃李天下。

北京三十五中校長朱建民(新華網 夏添 攝)

  成長比成功重要 成人比成績重要

  “人做好了,不成功是暫時的;但是人做不好,成功也是暫時的。”

  培養了大批人才的三十五中是一所當之無愧的“好學校”,但好的學校要教給學生們什麼?朱建民認為,學校要教會學生“兩件事”:即“向上”和“向善”。向上,是讓學生始終有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面對困難和風險永不言棄;向善,則是讓學生“一輩子做個好人”。中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期,教育怎樣潛移默化的入腦入心?朱建民認為,要讓孩子明確自己的學習動機和發展方向。“學習也需要有情懷,如今的學生為誰在學習?是為了成為一個對國家、對民族、對家庭有用的人。”

  打開三十五中的畢業證書,“志成後人”的刻章和校長的名章並列,走進三十五中的校門,鏤空的建築設計讓“誠 真 勇 毅 勤 美 嚴 實”八字校訓隨著光影不斷變化。這些富有中國傳統元素的美學設計不僅是為了審美體驗,更是寓意著將校訓的精神鐫刻在學生心裏,烙印在每一名三十五中學子的言行中。“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績更重要”,在朱建民校長眼中,學校的首要任務是“育人”,三十五中也正是在用文化“育人”,因為“人做好了,不成功是暫時的;但是人做不好,成功也是暫時的。”

  拔尖創新人才須有偉大的責任心和創造力

  “尖子生和拔尖創新人才不是同一個概念,拔尖創新人才必須要有偉大的責任心和偉大的創造力。”

  朱建民認為,“現代的教育不能將提高分數作為唯一的追求,要把‘人’的教育放在首位,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而這還遠未達到三十五中人才培養的目標。

  作為國家級教改項目“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試點校,三十五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2010年起就和中國科學院京區科協合作辦學,將科技教育和基礎教育緊密結合。優秀人才在中學階段就有機會到科學院進行深造;在課程層面:科學家參與課程設計,中科院的17個研究所在基礎科學、自然科學、環境科學、高科技等四大領域為三十五中開發了172門科學類課程供學生選擇。“我們每年在全市招收一個35人編制的科技班,于此同時還在已錄取的學生中通過自薦、選拔、面試等環節選拔對科學探索有潛質、立志獻身科學事業的人才組成第二個班。”

  科學研究怎麼可能離開實踐和操作?以前,師生們利用雙休日和寒暑假走進中科院的實驗室,可這終究不是自己的實驗室勢必給雙方帶來不便。以創辦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現代學校為目標,朱建民校長借助校址搬遷的機遇,開始了“在學校裏建實驗室”的“大動作”。

  要做的這些很不容易,但朱建民有辦法:“借船出海”!“三十五中不可能自己造船,也買不起船,所以我們租用了、借用了中科院、北航、清華、北師大的船,這樣我們才能遠航。”校長要有資源意識、要有整合資源的能力,這種能力很重要,但朱建民強調,校長不能僅具備這種能力,更要有“胸懷”——“這些資源絕不是僅僅自己用,要把這些資源拿出來給社會分享”。這是一種志成人的胸懷,同樣是一種校長的膽識。

  三十五中與中國科學院、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瀋陽航空航太大學、國家天文臺等院校合作,在新校舍建設了大數據與科學計算實驗室、風洞實驗室、天文大數據實驗室、奈米與化學可視化實驗室等十個高端科學探究實驗室,幫助孩子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方法和能力。

  志成人的情懷:要從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來定位教育

  “教育不為國家經濟建設發展服務,不為國家培養人才服務,那教育在幹嘛?分數能解決什麼問題?最終還是要靠人才。”

  教育要服務國家戰略、國家發展。朱建民説“身為志成後人的我們,要像前輩一樣為國家操心、為民族操心,為國家培養人才。而如果將教育的目的僅僅定位在預備升學,我覺得是一件很悲哀的事。”他覺得教育是要有“情懷”的,每個實驗室的建立都是經過了分析,在關注國家發展戰略中進行研判,為國家儲備和培養人才而做出的選擇。

  三十五中的十個實驗室裏配備了專業、高端的實驗設備,並聘請相關專業的博士、博士後擔任研究員。同時,實驗室面向有科學興趣、科學潛質和科學志向的學生開放,他們可以線上上自主學習,提出問題,並可以在導師的指導下進入實驗室開展探索實驗,完成課題研究。如今,十個實驗室已經開發了實驗153個,這也是153個跨學科跨領域的學習項目。在三十五中的未來規劃中這些課程將互聯網化,並輻射全國。朱建民表示:“未來,評價一所學校是不是名校,不光是看中高考成績,更要看這個學校具有哪些課程,有哪些資源,能不能夠為更多的學校輸出課程,共用資源。三十五中作為大校、名校,願意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全國的中學生提供選修課程,讓學有余力、有特殊潛質和興趣、志向的孩子,可以通過線下預約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室探究,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模式,通過O2O的方式來幫助更多的學生。”

  校長要想“後天的事兒”做“明天的事兒”,向前眺望“三十年”

  “創新實踐能力不是靠教師在課堂裏教出來的,要通過學生的學習體驗才能實現;校長的領導力説到底是課程的領導力,是整合課程、開發課程的能力。”

  在朱建民看來,“課程是學校的靈魂”,一所學校的課程觀決定了人才觀,一所學校課程結構決定了培養出來的人所具有的人才結構,一所學校的課程品質決定了人才品質,“學校的育人目標主要通過課程實現。”

  朱建民認為,“一個人的發展需要科學素養、人文素養、藝術素養這三大要素”,這也是三十五中大力構建的校本課程體係。三十五中將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結合、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相結合、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結合,通過立體的學習空間來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拔尖人才。

  2015年,學校實行了“五制改革”,即:走班制、導師制、學長制、學部制、學分制。在此基礎上學校成立了“三大學院”:科學院——以十大實驗室為平臺;藝術學院——以金帆音樂廳為載體;文學院——以八道灣11號的魯迅三兄弟故居、魯迅書院、國學館為平臺,和北師大的文學院合作建設。

  説起對“校長”職務的自身定位,朱建民的觀點是“校長要對一所學校的發展做出戰略性、前瞻性、科學性、係統性的思考。好的教育要向前眺望三十年,要思考在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後,中國需要什麼人,世界需要什麼人。”

  後記——

  好的教育到底要給學生什麼?有的家長注重“分數”,看重“哪個學校升入清華北大的人數多”;但如今“新高考”來了,有些家長開始注重辦學理念、課程和資源,看重“為成長能帶來什麼”;也有家長兼顧兩者,看到的更為深遠。也許看到這篇採訪,會有更多人去思考,去改變,讓更多的學生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用負責三十五中校園搬遷項目的建築師鄧燁的話來説,三十五中的樓慢慢建立起來,樹木慢慢的長大,“它就像一所有百年歷史的學校,就‘長’在這兒。可事實上,這所學校發生如此多的改變只用了幾年的時間。

  建築上的執著、辦學上的執著,理念上的執著構成了如今的三十五中,構建了如今的三十五中的人才模式,三十五中慢慢的“長”起來,三十五中的學生慢慢的“長”起來。

  好的教育到底要給學生什麼?好的校長到底要給學校什麼?好的學校又會給中國的教育帶來什麼,這些值得每一位教育人共同思考。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曉陽
相關新聞
  • 人生為一大事來 劉彭芝:教育工作者的愛 是長久的諾言
    中學數學特級教師、大學研究員、博導;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教育係統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等多項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提起劉彭芝,人們能立刻可以羅列出她一長串的榮譽“光環”。
    2016-05-09 16:12:17
  • 專訪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舉辦國際品質的中國教育
    “學校和老師要在學生們成長的過程中,做泥土、做水、做空氣,助他們長成參天大樹。讓學校給孩子留下難忘的記憶。”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如是説。行走在清華附中,簡約的紀念展覽用老照片鐫刻下百年的記憶,樸實而厚重,讓我們仍能感受到一代代校友的風採。
    2015-10-29 16:07:41
  • 萬泉小學校長景小霞:互聯網讓教育思想發生了大變革
    聽 聽 聽新華網北京3月28日電(記者王琦)日前,由中國教育學會高中專業委員會主辦,三好網承辦的“ 2016互聯網+個性化教育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
    2016-03-29 17:16:09
新聞評論
    倫敦奇異蝴蝶展
    倫敦奇異蝴蝶展
    最美桃紅柳綠時
    最美桃紅柳綠時
    美公司首次用“二手”火箭發射衛星
    美公司首次用“二手”火箭發射衛星
    探訪特朗普的海湖莊園
    探訪特朗普的海湖莊園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9522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