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百科之我是四川五津

四川小鎮數據庫
2018-12-25

  五津街道位於成都新津縣中部,地勢平坦,依山傍水,是成都市的南大門,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既是四川達西藏、川西達川南的交通要道,也是川西南交通樞紐和重要的物資集散地。五津街道境內四河匯流,縱橫交錯,生態環境優美,歷史文化底蘊厚重,被譽為“四川威尼斯”。


        五津生態環境

  五津概況

  五津街道距成都市區30公里,距成都第二繞城高速5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18公里,街道面積21.9平方公里。五津街道原為五津鎮,2014年2月12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五津鎮,設立五津街道辦事處,轄原五津鎮所屬行政區域,包括復興、南江、壽江、橋津、城西、城北、撫江、紅石、文武、吳店、古家、平崗12個社區及臨江村1個行政村,常住人口88062人。

  五津街道交通便利,川藏路、成樂大件路、成新蒲穿境而過,新邛、新大、新崇公路交匯於此,境內的成新蒲快速通道、牧山大道、新普路讓五津街道進入成都半小時經濟圈。境內南河、西河、金馬河、羊馬河四河匯流,水資源豐富。地理優勢與水文條件為五津街道旅游産業和企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孕育了希望集團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工商企業,使五津從古時的西南航運重鎮成為現代“民營經濟發展的搖籃”。1996年,五津鎮被列為四川省個體私營經濟試驗區,1998年更名為四川省個體私營經濟示範區。

  工業園建設

  2002年,川浙合作工業園區在五津設立,為浙江沿海企業來五津發展搭建了良好的發展&&。2006年,川浙合作工業園區更名為四川新津工業園區,納愛斯、東南網架、琪樂塑業、華都包裝等沿海重點企業紛紛落戶,園區還引進和落實了河南白象方便麵、北京大北農、通威飼料等投資上億元的項目,伍田食品、美好食品、恒力磁材等本地重點企業也發展得如火如荼。目前,工業園區落戶企業達76家,其中規模企業27個。這些企業的落戶和發展,為五津經濟發展注入了巨大的生機和活力。


        五津風光

  火牛陣民俗文化

  五津街道是新津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是全縣的文化標誌。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火牛陣”便是五津街道豐富民俗文化的個中翹楚。火牛陣脫胎於牛兒燈,保留了牛兒燈中的牛和放牛娃,增加武士角色,配上川劇鑼鼓音響和道具等表演內容,逐漸演變為氣勢恢宏的火牛陣。表演場面宏偉壯觀,時而表演牛群奔騰,時而表現千軍萬馬,使觀賞者仿佛置身碧血黃沙的戰場。

  千年古堰風采依舊

  民俗文化燦爛,歷史積澱豐厚。五津境內還有純陽觀、黃鶴樓、齊一寺以及通濟堰等一批廟宇古跡,其中,千年古堰——通濟堰,創建於西漢更始帝三年(公元25年),是岷江流域古代少有的有壩引水工程,其攔水河壩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運用時間最長的活動壩。經過各朝各代的修繕和維護,形成了延續至近代的渠首樞紐。通濟古堰是五津街道亮麗的風景線,讓人們流連忘返,是旅游觀光的好去處。


        五津純陽觀忠亭

  産城新發展

  在“十三五”時期,五津街道將重點圍繞“天府産業新區、現代濱江新城”的五年發展定位和建設目標,抓實“産業、新城”兩大主題,重點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啟動地鐵10號線五津區域規劃,努力把地鐵10號線五津區域建設成為一條形象優美、功能突出的産業景觀核心走廊;二是在“老城區”着力加快舊改進度,增加城市開敞空間,引進知名企業,共同打造文化集群産業鏈,高標準構建區域特色;深化“大聯動、微治理”,系統推進“1N34”體系建設,促進社會治理服務“精細化”、管理“規範化”、作用發揮“常態化”;三是在“成新蒲都市現代農業示範帶”重點建設“成新蒲”農業産業軸、“西河”水文化線和“新沙路”林盤旅游線。


        五津有軌電車

  在未來,五津街道將不斷努力,建成品質更高、環境更加美好的宜居宜業山水旅游佳地,打造風光更加美好的“四川威尼斯”,吸引各地的游客前來感受千年古堰魅力,品味生態山水旅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