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巡護員七次拍到野生大熊貓

2021-02-23

  2007年7月,馬文虎第一次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區域拍到野生大熊貓。新華社發(馬文虎攝)

  新華社成都2月22日電(記者惠小勇、張海磊)“怎樣才能看到野生大熊貓?”“找馬大師!”在四川省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區域,這幾乎是人人知曉的事。

  馬大師何許人也?馬文虎,四川青川縣喬莊鎮大溝村人,今年52歲。巡山、護林、收集動物標本……一晃他已在唐家河工作近29年,能熟練辨認300多種鳥類、90多種獸類。

  在攝影圈,馬文虎是“大神”級人物,每次拍到珍稀野生動物,總是驚艷朋友圈,引來無數羨慕與讚賞。其實他最得意的是,到目前為止,共拍到七次野生大熊貓。

  唐家河區域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岷山山系建設重點區域之一,據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區域負責人諶利民介紹,2014年,唐家河就有39隻野生大熊貓,目前實際數量可能多達50隻。

  初到唐家河,看著其他攝影師拍下一張張精美照片,馬文虎有個想法:“巡護時也拍些照片,等老了把老夥計們叫一起,自豪地告訴他們這都是我拍的。”終於,2006年他花1萬多元買下第一台尼康D90相機。

  2020年4月,馬文虎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區域拍攝的野生大熊貓。這是他最近一次拍攝到熊貓。新華社發(馬文虎攝)

  2007年7月是馬文虎第一次拍到熊貓。當時他和同事在保護區3500米處的山坡上觀察記錄扭角羚的生活狀態。突然,一團圓圓的黑白色物體闖入望遠鏡。馬文虎定睛一看,原來是熊貓!“等了14年,終於在唐家河第一次親眼見到野生熊貓!”他激動得差點沒拿住相機。

  但馬文虎的位置距離熊貓所在的山還有些距離,且針葉樹下是密集的箭竹。怕進到林子迷失方向,他先跑到高處選好拍攝點位,再向着目標點前進,“用手撥開竹枝,伸腳進去,慢慢走,整整兩小時”。當馬文虎到達時,熊貓竟然在樹上睡着了。他趕緊抓起相機,咔咔咔幾下,記錄下睡夢中的熊貓。

  幸運的是,2008年8月馬文虎再次用單筒望遠鏡看到熊貓。向別人借了相機後,他把手裏的對講機往衣服上一挂,向着熊貓方向前進,“跑了將近40分鐘”。

  有了前兩次經歷,馬文虎再次見到熊貓明顯淡定許多。2014年,他第三次見到熊貓,那時他正和同事進行野生大熊貓監測。在海拔1955米的地方,突然一隻斑羚邊跑邊叫,馬文虎意識到周圍應該還有其他動物,扭頭一看,一隻熊貓正一扭一扭從林子裏往外走!馬文虎和同事馬上蹲在石頭後,他換上鏡頭,對準熊貓。陽光正打在熊貓身上,沒有發現異常的熊貓正望向遠處給他“擺了個pose”。“那是最美的一張。”馬文虎逢人便説。

  最近一次見到熊貓是2020年4月。從4月1日到7日,他一直在找野生熊貓。7日下午2點半,天空飄起小雪,對面山上的熊貓映入眼前。因為設備太重,他趕緊把相機藏在雪地裏,帶着兩個手機出發,熊貓咬竹子的聲音仿佛就在他耳邊。然而一條深溝擋在眼前,雖然跨度只有1米多,但腳下有30多米深。來不及想,馬文虎一腳跳過去。“當時還是很危險,正值熊貓發情期,10秒它就能衝過來。”

  2014年,馬文虎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區域第三次拍攝到野生大熊貓。這張照片是馬文虎自認為拍得最好的一張熊貓照。新華社發(馬文虎攝)

  除了熊貓,馬文虎還拍到過豹貓。2018年12月,水池坪工作站工作人員把排骨拿出來解凍。早上起來,馬文虎發現排骨掉一地,“一定是什麼動物幹的”。懷着好奇心,當天晚上他聽到聲音後,趕緊跑出去,拿手電筒一照,原來是豹貓。受到驚嚇的豹貓迅速跑回洞裏,馬文虎趕緊回房間拿單反。夜裏太冷,他在外面看一會豹貓,再回屋烤十分鐘火,反反復復12次,豹貓發現洞外的環境並不可怕,慢慢走出來,抓住機會,馬文虎趕緊拍下幾張照片。照片中的豹貓神態自然。

  水獺、黃腿漁鸮、灰冠鴉雀、紅腹角雉……這些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都是馬文虎鏡頭裏的常客。馬文虎認為,自己能拍到這些“寶貝”,與其他攝影師比的不是技術,不是設備,而是比誰更勤快,誰遇到的距離更近、光線更好。

  拍了這麼多年,馬文虎對唐家河生態向好感觸頗深:“以前看到的小麂零零散散幾隻,現在經常在一個範圍內看到一群。”

  隨着唐家河入選首批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基地,馬文虎也開始以自然教育導師的身份帶領更多人走入森林和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