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新貌。黃鶴鳴 攝
淮北市烈山區四季榴園景區皖北川藏線一景(航拍)。馮樹風 攝
淮北臨渙化工園區碳鑫科技甲醇綜合利用項目。萬善朝 攝
淮北市烈山經濟開發區千鋰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鋰電池生産忙。馮樹風 攝
濉溪縣臨渙派出所民警在轄區茶館開展反電詐宣傳。黃鶴鳴 攝
淮北市烈山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的老人樂享助餐服務。馮樹風 攝
千帆競,滿目新。
這是一組振奮人心的數據,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預計,全市生産總值增長6%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6%,均創6年來最好成績。
糧食生産實現“二十連豐”,小麥單産502.1公斤,連續6年全省第一。
徐淮快速通道、京&高速雙堆集互通立交建成啟用,淮北全域南下北上時間縮短。
全球規模最大的60萬噸乙醇生産裝置啟動試生産,新材料、新能源産業規模分別突破400億元、120億元,全市新開工製造業投資增速連續10個月全省第一,淮北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信心更足、底氣更足、幹勁更足。
提出加快打造宜居宜業宜學宜養宜游的“五宜”幸福城市,進一步明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淮北實踐的戰略目標和發展路徑,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
剛剛過去的2023年,是淮北市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一年來,淮北市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全力拼經濟、穩增長,拼作風、提效能,拼服務、優環境,經濟增長提速起勢,推動皖北“兩個加快”成效明顯,民生保障持續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現代化美好淮北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聚力攻堅 經濟運行總體回升向好
2023年,淮北市搶抓長三角一體化和皖北全面振興重大機遇,落實落細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有力穩住全市經濟大盤。市委、市政府領導帶頭高頻外出招商、密集調度項目、包保重點企業,分行業分領域舉辦企業家懇談會等活動14次,示範帶動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幹部幹起來、拼起來,持續創優營商環境、提振企業信心、改善市場預期,延續、優化、完善減稅降費政策,為市場主體減負近10億元,清欠企業賬款1億元,兌現企業獎補資金1.7億元,幫助企業節約用水用氣成本1000余萬元。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營收利潤率、工業産銷率分別居全省第一位、第二位。
淮北市聚力打造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農業增産增效,推動製造業鏈式發展,推動服務業提檔升級。該市堅決扛起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政治責任,有效落實“千億斤江淮糧倉”建設任務,統籌實施良田良種良機良技,新建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1.2萬畝,糧食生産“二十連豐”,小麥單産502.1公斤、連續6年全省第一。紮實做好“三頭三尾”增值文章,實施“秸稈變肉”計劃,&&肉牛産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政策措施,新增存欄千頭以上肉牛企業3家,肉牛規模養殖比重達77.73%,新建22個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和長三角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農産品加工業産值增速躍升全省第五。推動産業集聚集群發展,全市新材料、新能源産業規模分別突破400億元、120億元,主導産業增加值增長25%左右,居全省第一位。預計,全年新增新能源裝機50萬千瓦,總裝機規模達150萬千瓦。推動生活性服務業持續恢復,挖掘消費潛力,精準發放各類消費券8718萬元,拉動消費約26億元。
淮北市聚力擴大有效投資,創新招商打法,狠抓項目建設,優化投資結構。組建12個産業招商團,成立6個駐外招商分中心,聘請12名招商顧問,推動以商招商、&&招商、基金招商,2023年新簽約、開工、納統億元以上項目分別達201個、162個、111個。交通方面,淮宿蚌、淮阜城際鐵路和徐淮阜高速公路、澮河航道整治二期、韓村碼頭等項目全面開展、規模化施工,臨渙船閘主體完工,孫疃碼頭、徐淮快速通道、京&高速雙堆集互通立交建成投用。開通“淮徐歐”“中亞”班列,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4.8億美元。
2023年,淮北市主要經濟指標呈逐季回升趨勢,預計,全市生産總值增長6%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6%,均創6年來最好成績;固定資産投資增長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4.8億元、增長8%,增幅居全省第4位,收入質量居全省第1位。
向“新”而行 轉型發展基礎鞏固夯實
産業興則城市興,産業強則城市強。2023年以來,淮北市圍繞加快建設“綠色轉型發展示範城市、國家重要新型綜合能源基地”發展定位,在抓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圍繞“新三樣”布局,選準賽道、進群入鏈,向“新”而行,厚植新質生産力,推動新材料、新能源等産業集聚集群發展。金派克新能源的快速成長就是其中一個縮影。
淮北市創新用好皖北“兩個加快”政策紅利,強化頂層設計、園區建設、項目帶動和資金保障,統籌全市新材料産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編制陶鋁和鋁基高端金屬材料、先進高分子結構材料重大新興産業基地三年發展規劃,構建“規劃+基金+公共服務&&+商會協會”産業生態體系,謀劃打造零碳綠色數字化新材料産業園,形成新材料産業集群,集聚規上工業企業230家,年産值規模突破400億元。新能源上,淮北市聚焦新能源車身、動力電池箱體、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殼體等特色産業,整合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電池隔膜等企業,着力打造動力電池産業集群,現已集聚規上工業企業35家,年産值規模突破120億元。
淮北市循“新”出發,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順利完成省級創新型城市建設目標任務並通過驗收。同時,緊扣“産業鏈”布局“創新鏈”、打造“人才鏈”,2023年全社會研發投入27.2億元,同比增長8.27%。深化與高校院所合作,實施産學研合作項目315項,獲批省重點實驗室5家、省企業研發中心15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3家,實施數字化轉型升級製造業企業227家。制定實施3.0版人才政策,發布第二批急需緊缺人才目錄,引進博士或副高級以上職稱人才80餘人,高校畢業生超1.5萬人、較上年翻一番;4人入選省“特支計劃”,2個團隊入選省“115”産業創新團隊。
淮北市還通過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夯實轉型發展基礎。該市有序開展46項國家級、省級改革試點,工程項目“一站式”集成審批改革經驗在全國推介。實施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工業攻堅行動計劃,深化“管委會+公司”“畝均論英雄”和標準地改革,開發區畝均稅收、畝均營收分別達16.93萬元、259.14萬元,臨渙化工園區擴區4.05平方公里獲批復。穩步推進國企改革,組建糧食産業集團、産業投資集團,加快文化傳媒集團改革發展,全市國企資産總額2167.58億元、實現營收265.37億元,分別增長4.7%、23.7%。全面提升開放水平,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快構建徐淮雙城聯動、協同發展格局,城際公交開通運營,段園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和産業合作園區加快建設,包括徐州在內的70個滬蘇浙項目簽約落地。自貿聯動創新區複製改革試點經驗103項、新增市場主體1170家,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0.8%、全省第七,跨境電商線上交易額增長42.2%,海鐵聯運貨運量13萬噸、增長30%,經濟外向度不斷提升。
全心為民 惠民政策不斷取得成效
2023年,淮北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加快建設“五宜”幸福城市目標,結合主題教育開展,努力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安心舒心放心。
淮北市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東部新城整體成勢、高鐵西站片區建設提速,青年路、沱河東路延伸段建成通車,更新城市供水燃氣污水管網57.08公里,改造完成老舊小區101個、城鎮綠地46.6萬平方米,新增口袋公園9個,改造提升建設綠道14.5公里,全面完成老城區雨污分流工程,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覆蓋率97.08%。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高標準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紮實推進農村“三大革命”,提質改造農村公路148公里,完成農村改廁11802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38.2%,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8%以上,6個行政村列入2023年度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範村建設名單,濉溪縣、烈山區獲評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在全省率先推動農村低收入人口與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並軌。發展壯大鄉村産業,全市鄉村休閒旅游營收增長17.49%,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增長60.95%、集體經濟強村佔比達46.2%。
淮北市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深化河(湖)長制、林長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實現市級林業碳票發行,完成人工造林、森林撫育等3萬餘畝,治理廢棄礦山3131畝、採煤沉陷區4050畝,修復耕地3300畝,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均居全省前列,山水生態美城形象更加彰顯。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市全民健身中心主體完工,打造“城市書房”“閱讀空間”等新型文化業態,開展“送戲進萬村”等群眾文化活動3400余場。推動文旅融合發展,舉辦“燈火裏的相城”、長三角汽車(房車)集結賽、長三角自行車聯賽等各類文體活動,加快建設大唐電廠工業遺存等一批重點文旅項目。深化文明城市建設,累計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476個,在全省首批實現縣鎮村三級全覆蓋,目前全市有註冊志願者34.9萬人,為社會提供志願服務超過960萬小時。入選中國好人榜市民176位,每百萬人口占比持續保持全國領先。
淮北市始終把民生保障放在重要位置,2023年全市民生支出佔財政總支出82%,紮實推動10項暖民心行動,全力辦好50項民生實事,新增城鎮就業33329人,實現“家門口”就業2.62萬人次。
獲批省産教融合試點城市,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2所、新增學位7200個,吸引周邊地市近千名學生來淮就學。加快創建國家衞生城市,市人民醫院新院區全面啟用,濉溪縣基層衞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綜合評價排名全國第二。用心托穩“一老一小”幸福,入選第一批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城市。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持續完善《每日民聲》工作&&體系,解決問題1517個;市委常委接訪下訪126批218人次,有效化解一批歷史積案。着力破解“交房難”“安置難”“停車難”“辦證難”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積極推進“保交樓”,化解逾期交房項目4個,竣工交付3397套安置房,新增城市停車泊位20067個,釋放小區地下車位14215個,為13個工業項目辦理不動産權證。
時間的長河奔涌向前,奮鬥的腳步永不停歇。一串串堅實的腳印、一張張亮麗的成績單,讓淮北市站在了新起點、開啟了新征程。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做好新一年工作意義特殊、責任重大。淮北市上下將在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征程上,堅定信心、踔厲奮發,鉚足幹勁、勇毅前行,加快建設“五宜”幸福城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淮北篇章。
(本版文字由中共淮北市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