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3年,在合肥高新區發展的歷程中註定不平凡。謀改革、求創新、聚發展,每一步走來都頗多不易。
這一年,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
這一年,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這一年,社會民生事業再上新&階。
數讀2023 高質量發展交出滿意答卷
時間是最好的驗證,數字是有力的詮釋。
2023年,園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1.5億元、增長14.6%,總量增速均全合肥市第一,全口徑稅收突破300億元。規上工業畝均稅88.7萬元,為全市2倍、全省4倍以上。市場主體突破10萬戶,其中企業近8萬戶;新增上市公司4家,總數達39家、佔全市40%;22家企業獲全市首批總部企業認定,佔全市30%,位居第一。
2023年,在全國高新區率先發布金融業發展規劃、元宇宙産業規劃。國家量子信息未來産業科技園啟動建設,集聚量子企業60家,其中核心企業30家,佔全國1/3。全省首個知識産權大廈揭牌運營,萬人有效發明專利近600件,居全國高新區前五。全球唯一商用腦部專用PET、國內首&實現商業化交付的離子阱量子計算&&、全省首個腫瘤靶向治療藥物等創新成果持續涌現。“合肥高新一號”成功發射,初步形成集衛星、火箭智造,通、導、遙一體的空天全産業鏈。光伏産業産值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訊飛星火大模型中文能力超越ChatGPT。
2023年,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立項建設,市科技館新館建成運營。獲批全省首批“工業上樓”試點,全市首宗高標準廠房工業用房掛牌成交。盤活閒置低效利用土地約2000畝,挽回土地資金損失20億元以上,“健康體檢+土地管理”制度被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聯席會議辦公室選入正面案例。獲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園區、全國首批環境健康管理試點、國家清潔生産創新審核試點、全國率先開展碳積分試點。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合肥高新區將高質量發展寫在了實處,用紮實的步伐走出了“中國聲谷 量子中心”行穩致遠的美麗路徑。
科技創新助推産業發力 量質齊升詮釋“又高又新”
以科技為第一動力加速引領産業發力,是實現“又高又新”的不二法門。
抓住關鍵變量,才能實現核心增量。加速建設科大硅谷核心區成為關鍵一招。園區落戶科大賦權項目36個、佔總數的90%,科大硅谷高新孵化園開工,科大硅谷首個全球合夥人項目海創匯開園。名校名企名所戰略加速發力,全國首個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揭牌,新落地新型研發機構6家,累計43家、佔全省30%;15家企業獲全省首批聯合共建學科重點實驗室,佔全市60%、全省31%。
科技成果轉化是實現從科學到技術、從技術到經濟的關鍵環節。“淘金計劃”的實施讓突破前沿性技術與顛覆性技術成為可能,園區赴全國各重點高校院所招引成果轉化企業60家,佔全市1/3,其中高層次人才團隊項目40個,獲批全市科技招商試點園區。新增發明專利授權4517件、增長43.6%,累計有效發明專利達1.7萬件、佔全市26%,獲第24屆中國專利獎10項、佔全市一半。
改革開放激發兩個市場 政策紅利用活兩種資源
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是合肥高新的一貫理念。
向體制機制創新要效益,園區圓滿完成自貿區三年任務,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85項,33項案例在全省推廣。在全省率先試點企業人才自主評價,全市首創民營孵化綜合體監管服務模式。建立以“及時止損”為核心的閉環管理新體制,成立企業履約專班,推動126家履約企業産值增長16%、稅收增長64%;成立大建設節約專班,核減106個建設項目資金7.6億元。
外貿外資逆市飄紅。園區建立APEC商務旅行卡服務直通車,推薦陽光電源、科大訊飛、華米科技重點外向型企業納入白名單,助力企業走出去,2023年1—10月份,全區實現進出口額78億美元,同比增長18.6%。制定外資政策10條,建立外企包聯服務機制,全年新設外資企業54家,位居全市第一。
戰新産業抱團發展 高質量前行把握先機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合肥高新區將加速戰新産業集聚發展作為贏得發展先機的重要舉措。1500家與1500億,這是體現産業韌勁的關鍵數據。中國聲谷區內企業、産業規模突破1500家、1500億元,啟動建設聲谷大數據支撐&&二期。集成電路總部基地建成投用,集成電路基地連續8年獲省戰新産業基地評價最高檔。完成中國軟體名園申報方案上報工信部。發展數字經濟、&&經濟、樓宇經濟,新增省、市大數據企業184家、331家,佔全市一半;3棟專業特色樓宇營收破億元。
招大引強成為助力招商引資大跨越的強勁引擎。2023年共簽約項目市認定項目共287個、協議總投資758.69億元,其中世界500強3個,外資項目6個,10億元項目19個,50億元項目2個。新簽約項目數量在全市保持領跑的同時,項目質量不斷提高,已簽約重點項目主要有百億元陽光電源年産30GWh項目、民生銀行、智飛龍科馬等10億元以上項目。深化“個十百千萬”億企業培育,新增百億企業4家、50億企業3家,陽光電源、維天運通上榜中國民營企業500強,11家企業上榜省民營企業營收百強,均居全省第一。
産業豈能一招了之,後續尤需全程扶持。“走心”的舉措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園區建成城市大腦和數據中&,線上為企服務能力有效提升。加強場景創新,聯動合肥市場景應用創新促進中心和場景公司,推動7家企業入選市十大標杆應用場景;依託鏈通高新組織17次産業鏈上下游對接專場活動。打造G60虛擬專窗,實現企業設立、變更、登出等125項業務兩地跨省通辦。搭建企業“家門口”服務驛站,一站式辦理企業設立登記、銀行開戶等業務。推進合作園區整體託管,完成南崗鎮、柏堰科技園委託管理協議簽訂。
既是政策的執行者,又是企業的“服務員”,高新區實現了角色的成功切換,換來的是各類企業和人才的向心運動。
民生為本暖民心 發展體現高新溫度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合肥高新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城市配套持續升級。園區推出學校、回遷房、商品房、工業廠房、綠化建設五大導則,賦能城市品質提升。實施建設項目172項,完成投資40.43億元,包括孔雀&路在內的33條、共28.45公里的園區道路建成通車,新建市政供水管網約21公里、燃氣管網約15公里,220千伏南崗變電站工程建成投運,完成3個停車場建設、新增城市停車泊位13106個。北京安貞醫院安徽醫院、高新區體育中心加快建設,綜合管廊一期工程PPP項目獲中國“魯班獎”。
“暖民心”行動精準實施。園區投入1億元開展10項暖民心行動,38項監測指標均超額完成目標。全年新增就業5.38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率98.6%;支出各類救助資金1794萬元,惠及困難群眾4.38萬人次;新開辦3所公辦園,新增學位1080個,幼兒園延時服務全覆蓋;家庭醫生簽約22.1萬人,完成率165%。
基層治理持續完善。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是重要的民生指標,園區整合互聯網+督查、省長信箱、12345熱線等6項內容,依靠閉環辦理“民聲呼應”,全年辦理各類事項3萬餘件,按期辦結率約100%。安置房建設與統籌事關百姓福祉,攸關社會穩定,園區完成城西橋家園5800套房屋安置,8000名拆遷群眾喜住新房。
綠色發展方興未艾。一流的環境就是過硬的民生。園區堅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地表水達標率和水質改善率全市第一,空氣優良率85.7%、上升2.2%。全力攻克企業異味等突出環境問題。實施擴綠降碳行動,完成綠化提升新增約5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49.8%;新增國家綠色工廠4家,萬元GDP能耗為全國平均水平1/4。
重大風險成功防範。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工作貫穿全年,檢查企業1.2萬家次,攻堅廠房改公寓餐飲居住、醇基燃料等新舊領域風險隱患,推動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全年未發生食藥安全事故。
行&&者半九十。面對充滿希望的2024,合肥高新區將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推動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取得新成效,為中國式現代化合肥實踐提供有力注腳。
走過2023,發展的步伐堅定而有力。面對2024,未來的願景充滿希望。(本版文圖由合肥高新區管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