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兒童“科學玩具”在市場上迅速走紅,成為備受追捧的新興科學“網紅玩具”。連日來,記者在探訪中發現,部分産品卻存在安全隱患。律師&&,兒童“科學玩具”尚缺乏統一安全標準,建議加強對該品類玩具的監管,&&相關行政法規。
“科學玩具”走紅市場受到家長孩子追捧
7月31日,在銅陵北路上的一家文具店內,記者看到了各式各樣的“兒童科學”玩具,包含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多個領域。它們多以套裝形式出現,外包裝精美,包裝盒上印着“科學實驗套裝”“趣味電學電路實驗”“兒童光學顯微鏡”等字樣,盒內配有一些實驗器具,價格通常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
“這段時間,這些科學實驗玩具銷量很好,通常都是家長帶着孩子點名要購買。”該文具店老闆介紹,做科學小實驗可以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又能幫助他們提高科學素養,深受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歡。
8月1日,在長豐路上的一家商店內,在兒童玩具銷售區看到了“科學玩具”套裝,適用年齡在8歲以上。産品材質為ABS(熱塑型高分子結構材料)、化學物品,産品包含反應爐、支撐架、針筒、培養皿等,實驗材料包含小蘇打、檸檬酸、吸水樹脂、明礬等。
此外,線上購物&&也提供了種類多樣的兒童科學玩具。記者在某電商&&輸入“兒童科學玩具”關鍵詞,大量頂着科學教育名義的玩具産品就會出現,適用年齡從兒童到初中各個年齡段。銷量也相當可觀,部分産品的月銷量近萬件。
部分為“三無”産品未能提供質檢報告
記者調查發現,這類兒童“科學玩具”通常大多模仿學校、科研機構的各類教具或器材,包含一些化學試劑、小零件和電器等,聲稱可以讓孩子親手進行各種科學實驗,感受到科學的魅力。
有部分兒童“科學玩具”對於材料的成分表、適用的年齡段並未明確標注,甚至出現“三無”産品,部分化學原料的安全性難以得到保障。比如線下一款名為“趣味電學電路實驗”的物理實驗套裝,僅僅在包裝盒上列出實驗器材,但對於套裝內的材料成分沒有任何標注,也沒有任何安全提示的警示語。
在某電商&&商品詳情頁面,部分科學玩具套裝的廣告語側重宣傳“××個兒童科學實驗材料,××種科學小實驗”,但對産品是否安全卻只字不提,即使在詳情頁展示了檢測報告,但內容模糊不清。當記者詢問店家産品是否能提供清楚的質檢報告時,多數商家沒有直接回答。
尚缺乏統一安全標準部分産品存安全隱患
“市場上部分‘三無’兒童‘科學玩具’確實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威脅,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崔偉&&,有的産品包含小蘇打、明礬、高錳酸鉀等化學成分,孩子長期接觸,或不小心弄在身上,可能會引起過敏、接觸性皮炎等症狀。另外,如果小朋友誤食化學性物質或小零件,可能會灼傷口腔、消化道等,這時就需要盡快將小朋友送至醫院治療。
“我國現行的兒童玩具安全標準是GB 6675-2014《玩具安全》,該國家標準對兒童玩具的化學、物理安全性能均有一定要求。”安徽萬舟律師事務所律師聞婷婷介紹。
“我國現行法律並未對兒童‘科學玩具’進行專項規定。”聞婷婷建議,如果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可以根據相關法律向生産方、銷售方提出維權要求,或向購買商品的網絡&&投訴,也可以向監管部門投訴舉報。若以上途徑均無法解決問題,建議消費者拿起法律武器,向法院提起訴訟,必要時尋求律師的幫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聞婷婷建議,家長在購買兒童“科學玩具”時,要了解玩具的相關信息,關注玩具的質量和安全性,選擇正規廠家生産的具有“3C認證”的商品。
“監管部門&&相關行政法規,明確兒童科學玩具的標準,尤其明確其安全性指標,為行政執法提供法律依據。”聞婷婷&&。(記者 邵曉傑 實習生 閆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