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7月18日電(吳萬蓉)盛夏時節,走進潛山市官莊鎮官莊村,食品小作坊集中示範區內機器不停運轉,工人正忙着製作豆製品;青少年軍旅體驗園裏,孩子們正在認真訓練……
從美好鄉村到“四宜”特色村鎮,近年來,官莊村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和歷史文化資源,將生態農業與紅色教育、鄉村旅游有機結合,繪就了一幅“産業旺、文化興、村民富、環境美”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官莊村實景
換道賽跑 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官莊村位於潛山市西北邊陲,生態環境良好,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傳統産業歷史悠久。但“守着金山,卻日漸衰落。”是官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余曉八剛上任時面臨的難題。
“要想富先修路!不管經濟怎麼發展,路得先修起來。”余曉八帶領村“兩委”開始了“官莊式”鄉村振興之路。
“受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産業很難有大規模的發展。”經過多次外出考察學習,余曉八及村“兩委”在原有産業基礎上,確定了打造“鄉村微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發展新路徑。
遇見桃花源民宿
該村深度挖掘孝義文化、廉政文化、非遺文化、村落文化等,建成“官莊孝義文化博物館”“官莊村史館”“留余堂廉潔文化教育基地”“豆腐文化展示廳”等,每年舉辦官莊孝義文化旅游節暨桃花節、“九九重陽,孝行官莊”、非遺體驗等活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為了切實帶領村民增收,該村還引導30多家農戶利用閒置農房發展民宿、農家樂。
桃園網紅軌道小火車
“這幾年,我們打造了桃園網紅軌道小火車、官莊村史館、青少年軍旅體驗園、余大化故居等一批特色旅游景點。為了把游客留住,我們還打造了一批民宿,其中遇見桃花源的特色民宿尤為受歡迎。”余曉八介紹起鄉村這幾年的變化如數家珍,“你看,我這又收到周末要四間房的預定了。”
經過多年發展,官莊村先後獲得“中國美麗田園”“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多個獎項和榮譽。2022年村集體的營業收入超280萬元,純收入超100萬元;2023年,預計官莊村接待游客將突破10萬人次,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有望超過400萬元以上。
築巢引鳳 為鄉村振興注入“活水”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官莊村的發展更是離不開人才,把人才引進來、留下來,才能更好地發展經濟。
“隨着家鄉的發展越來越好,我返鄉開了服裝廠,不僅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還能帶動附近村民就業,為助力家鄉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官莊村村民劉斌之前在溫州的一家鞋企擔任主管十餘年,見證了家鄉的變化後,他毅然返鄉創業,現在他還在當地村屬企業的豆製品廠擔任廠長。
現任官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余曉八也是返鄉支援發展的典型。2005年以前他在外經商,後來響應鎮裏號召,返鄉參加官莊村村委會主任競選,並成功當選。2008年,他又擔任官莊村黨總支書記。現在的他,不僅是全國勞模,還是當地的“網紅”。工作之餘將鄉村的發展變化、鄉村美景都拍攝成短視頻進行發布吸引了不少粉絲慕名前來旅游打卡。“我發了兩條官莊特訓營開營的抖音,沒想到很多網友都非常感興趣,紛紛諮詢如何報名。”余曉八正在忙着給網友回復信息。
“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人員發現家鄉的改變,開始返鄉就業,讓我們鄉鎮的發展有了人才的支撐;有部分發展非常好的,人雖然不能直接返鄉支援發展,但是他們把資金帶了回來,以‘財’來為家鄉發展添動力;另外,不少優秀人才還為家鄉的發展提供了很多‘金點子’。”官莊鎮黨委書記汪學軍&&。
近年來,官莊村通過“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以豆製品産業發展為龍頭牽引,吸引人才回流。有了“領頭雁”,越來越多的人才開始回流,“反哺”這個小山村。據介紹,預計至2025年底,以豆製品産業為龍頭的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有望增長到500萬元以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突破3萬元,可創造直接就業崗位約300個,帶動間接就業崗位近1000個,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全方位提升。
下一步,官莊村還將立足生態、紅色、孝義文化等資源優勢,着力打造紅色教育培訓基地、中小學生研學游基地、職工療休養基地、鄉村振興實訓基地、鄉村旅游度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