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産業興則農村興,農村興則國家旺。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産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産’文章”。當前,全國各地發展農村特色産業,扎根“土”,體現“特”,形成“産”,從發展産品向發展産業轉變,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從發展一産向一二三産融合轉變。做好“土特産”文章,根在水土、在農民、在文化,其中蘊含着鄉村産業振興的美好圖景。
新華網推出大型融媒體報道《鄉味》,記錄各地做好“土特産”文章的鮮活故事,呈現“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的産業發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新華網合肥6月17日電(周雨濛 檀志揚)初夏時節,正是藍莓成熟季。走進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的藍莓種植基地,一串串顆粒飽滿、紫中帶紅的藍莓挂滿枝頭,外面還包裹着一層厚厚的果霜,讓人垂涎欲滴。
藍莓種植、藍莓加工、舉辦藍莓節、把藍莓基地打造成景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再到成為全國知名的“藍莓之鄉”,如今的懷寧縣已發展為長三角最大的縣級藍莓種植區,集聚藍莓種植企業200余家,引進培育藍莓深加工企業10余家,形成集良種繁育、規模種植、食品加工、休閒採摘於一體的産業鏈條。2022年,該縣藍莓産業産值突破50億元。
挖掘“土”資源
20年前,一位安徽省農科院的專家,來到懷寧縣一個小山村,試種了幾棵藍莓苗,不成想,這竟成了“星星之火”。20年後,全縣8.5萬畝荒山變成了“花果山”。每年5至7月份,漫山遍野飄香,客商游客不絕。
懷寧縣地處北緯30°附近,屬低山丘陵地貌,生態優越,物種豐富,氣候濕潤,土壤有機質高,是藍莓種植的天然基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就了懷寧藍莓的好品質。
“口感很好呀,酸酸甜甜的,很新鮮,還透着一股香味呢。”特地從合肥趕過來的江女士稱讚道。在月山鎮復興村藍莓基地,“不施農藥,不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肥料”成為每顆藍莓成長的標配,綠色安全的環境,讓前來採摘的游客吃得更加健康、放心。
近年來,懷寧縣緊盯全國藍莓銷售市場梯次上市的檔期,及時調整種植早熟、質優、價高的“萊克西”“蜜斯提”等品種,搶佔市場份額,從種植端開始提高藍莓經濟效益。
“網友們,大家好,我手中拿的是‘優瑞卡’品種,它口感甜、上市早、果香味濃,歡迎大家採購品嘗……”在懷寧縣三橋鎮社塘嶺村藍莓基地,村黨總支書記江小生通過手機直播帶貨方式推介當地藍莓。上線不到5分鐘,吸引2萬餘人進入直播間,紛紛下單訂購。2023年,預計全縣藍莓鮮果産量將超3萬噸,計劃到2025年藍莓種植面積達10萬畝。
發展“特”優勢
近年來,為打造藍莓産業獨特優勢,懷寧縣不斷推動技術現代化,提升産業智慧化水平。走進位於懷寧縣曹坦村的安徽首個“5G藍莓”基地,這裡的藍莓不是用土栽培,而是採用氮磷鉀等各類營養物質精確配比的全基質,盆與盆之間由細細的塑料管連接,隨時可進行水肥一體微噴灌,每株藍莓的長勢都能以具體的數據呈現……
“利用5G技術開啟智慧化、精細化種植,藍莓畝産能達到3000斤,品質好、産量高。”基地負責人李長華津津樂道,依託5G物聯網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無土栽培等集成智能技術,智慧藍莓園從藍莓新品種的組培,到種苗繁育、全基質無土栽培,全部實現現代化。
此外,為了獲取強有力的科研支持,懷寧縣政府與安徽農業大學共建皖西南綜合試驗站、懷寧藍莓研究院,為藍莓育種、種植、保鮮、加工等提供支撐;與中國農科院、安徽農科院農産品加工所、哈工大等科研院所開展藍莓凍乾果、藍莓花青素等加工工藝合作。通過産學研相互轉化,懷寧縣深挖藍莓全産業鏈價值,以拓展産業增值空間為重點,圍繞藍莓精深加工,積極引進下游産業,發展藍莓幹、藍莓醬、藍莓汁、藍莓酒、藍莓酵素等系列産品,使得藍莓從單純的農産品轉變為高附加值的商品。
以抓工業的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産業,目前,懷寧縣已建成集冷鏈、倉儲、分揀、深加工、交易為一體的藍莓産業園,引進培育藍莓深加工企業10余家。2022年藍莓深加工年處理能力達5萬噸。
推進“産”融合
懷寧縣藍莓深加工服務中心,被看作産業融合發展的一個“代表作”,在這個生産區裏,藍莓種植基地、藍莓加工廠、藍莓科普館、藍莓研究中心、藍莓酒莊等融合成為一個整體,原先單一的藍莓種植已發展成集果蔬生産、加工、農耕體驗、旅游觀光、大健康等多業態的複合型産業。
在不斷推進産業融合的過程中,小小的藍莓已經成為懷寧人民致富的大産業,有效推動特色農業發展、村級集體增收,讓農村更美、農民更富。懷寧縣藍莓産業發展中心主任陳兵介紹:“全縣藍莓基地每年帶動11000農民就近就業,人均每年可增收8000元以上,村集體平均可增收15萬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從弱到強的整體提升。”
據了解,目前,懷寧縣已成功打造以藍莓為特色産業的獨秀鄉村振興示範區,懷寧藍莓也成為最具辨識度的“名片産業”。在2023年中國品牌日活動上,懷寧藍莓作為安徽省唯一區域品牌入選“點讚2023我喜愛的中國品牌”。
“我們精心做好‘土特産’文章,因地制宜發展藍莓産業,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採取土地入股、合作發展、務工就業、生産託管、開辦農家樂等有效舉措,實現了土地流轉‘獲租金’、資金入股‘變股金’、基地務工‘掙薪金’、訂單種植‘得售金’、生態旅游‘贏現金’的‘一地生五金’,帶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懷寧縣縣長陳宏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