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城鄉消費問“冷暖”-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3 06/12 10:55:18
來源:瞭望

瞭望丨城鄉消費問“冷暖”

字體:

  ◇對於城鎮居民家庭來説,最有意願消費的領域,依次為教育培訓消費、改善住房消費、文化旅游消費、購置汽車消費等。在農村居民最有意願消費的領域中,子女教育、養老排在前兩位,緊隨其後的是進城買房、購置汽車、家電等家庭大宗用品、子女婚嫁、擴大農業再生産等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菁 姜剛 王菲

  城鎮居民對於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的建議 劉旭峰圖

  擴大內需,向來是推動經濟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的戰略基點。消費是最終需求,也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動力。如何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讓居民敢消費、願消費、能消費,既事關經濟發展,也關乎民生福祉。

  近期,《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聯合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對安徽10個市1557位城鄉居民開展問卷調查,結合實地採訪,解剖消費市場“冷暖”。調查顯示,在促進消費各項政策作用下,多地消費市場持續恢復,但部分居民消費意願或能力下降值得探尋。

  受訪者&&,當前各地積極恢復和擴大消費,仍面臨收入預期不穩定,為教育、醫療、養老等因素高儲蓄以及人情往來消費投入佔比較大等限制,持續拉動新消費的場景業態創新仍然不足。促消費有待在穩定預期、破除堵點、營造環境等方面再發力。

 多地消費市場持續恢復

  “今年的旅游業已呈現出全面復蘇態勢。”黃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丁維説,隨着外部市場環境好轉及政策優化,公司把握機遇,積極拓展市場,游客接待數量顯著提升。今年“五一”假期,黃山風景區共接待游客11.78萬人,同比增長399.62%。

  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80.56億元,同比增長128.90%,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0.66%,文旅行業復蘇勢頭強勁。

  本刊記者聯合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開展的問卷調查顯示,今年以來,部分消費市場處於持續恢復態勢。安徽各景區積極把握消費復蘇機遇,不斷拓展消費市場,因勢利導推出旅游新業態、新模式,游客接待數量顯著提升。

  不僅旅游市場,餐飲市場同樣持續回暖。晚上8時許,在合肥市特色商業示範街罍街,街道上人來人往,餐飲店座無虛席。“從營業收入看,罍街已經恢復甚至超過2019年的水平。”罍街運營方負責人説,一季度罍街營業收入約8363萬元,同比增長30%左右。

  國家統計局5月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多數生産需求指標同比增速提升,服務業和消費恢復較快,就業物價總體穩定,經濟運行延續恢復向好態勢。其中,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910億元,同比增長18.4%,比上月加快7.8個百分點。

  問卷調查顯示,對於城鎮居民家庭來説,最有意願消費的領域,排前列的依次為教育培訓消費、改善住房消費、文化旅游消費、購置汽車消費等。在農村居民最有意願消費的領域中,子女教育、養老排在前兩位,緊隨其後的是進城買房、購置汽車、家電等家庭大宗用品、子女婚嫁、擴大農業再生産等。

  部分居民消費意願或能力下降

  記者調研了解到,儘管目前多地消費市場持續恢復,但不容忽視的是,由於負擔增加、收入減少等因素導致部分居民消費意願或消費能力下降。問卷調查顯示,目前35.34%的城鎮居民&&消費意願下降,33.17%的城鎮居民&&沒有變化,20.27%的城鎮居民&&消費能力下降。與此同時,42.86%的農村居民&&沒有變化,21.98%的農村居民&&消費意願下降,18.54%的農村居民&&消費能力下降。

  對部分城鎮居民而言,影響其消費意願的前四項因素,分別是收入預期下降或不穩定、子女教育投入較大、就業崗位不穩定和家庭成員大病醫療,佔比分別為32.21%、26.66%、16.04%和14.96%。

  對部分農村居民而言,人情支出仍是一大負擔,影響了其消費能力。問卷調查顯示,64.43%的農村居民每年用於婚喪嫁娶等人情支出的費用在3000元以上,其中30.91%的農村居民花費在3000元至5000元。此外,調查中有儲蓄想法的農村居民中,35.71%&&存錢主要出於滿足人情往來需要。

  此外,消費環境能否進一步改善提升,也是影響居民消費意願提升的重要因素。

  當問及目前消費環境中哪些環節和領域還有待提升時,59.59%的城鎮居民選擇加強市場監管,打擊假冒偽劣和虛假宣傳。選擇提高商品質量、加強消費者個人信息保障和暢通消費者權益保障的城鎮居民分別佔50.3%、48.49%和37.52%。此外,健全售後維保政策措施、消除不合理消費限制、落實帶薪休假制度、豐富商業網點場所等方面也需要提升。

  “伴隨消費市場的持續恢復,新消費熱點不斷涌現。”安徽省消保委法律與公共事務部主任張路明説,在滿足群眾消費多樣化需求的同時,以&&網購、移動支付、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態新場景為特徵的新型消費領域仍存在服務能力偏弱、監管規範有待提升等短板,反映了消費維權的新難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直播帶貨、跨境電商、生鮮電商等各種“雲消費”模式涌現,但消費者維權相關訴求也在攀升。直播帶貨訴求22.09萬件,同比增長1.15倍,“三無”産品、以次充好、虛假宣傳等是消費者投訴較為集中的問題,亟待進一步強化監管,營造良好消費環境。

  用好“增收”“減負”兩大抓手

  本刊記者調研了解到,圍繞更好促進消費,安徽省近期制定&&多項舉措,比如,加大新能源汽車採購力度,引導採購公務用車優先選擇新能源車輛;合肥聚焦全面拓展消費需求等&&政策支持促進物流暢通,完善現代流通體系,並新增首店經濟、特色街區、樓宇經濟等支持政策。

  張路明等受訪人士認為,各地要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因地制宜制定針對性強的政策舉措,用好“增收”“減負”兩大抓手,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讓居民敢消費、願消費、能消費。

  穩定消費預期,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安徽省統計局局長徐雄飛認為,應瞄準優勢産業,着力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大宗消費,同時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提升消費能力。問卷調查顯示,為了促進消費擴大內需,80.22%、59.59%和32.09%的城鎮居民認為,應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産品質量和減稅降費。

  破除消費堵點,更精準地為城鄉居民“減負”。安徽家瑞軸承有限公司負責人宋慶、蚌埠市懷遠縣盛世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尚躍建議,政府部門&&拉動消費政策,應該堅持問題導向,破除消費堵點,讓制定的政策更精準有“共鳴”。問卷調查顯示,在回答“政府應該如何鼓勵‘能消費’”時,61.54%的農村居民認為應減輕教育、養老、醫療負擔;42.03%、40.66%的農村居民認為,應加大惠農補貼和兜底保障力度,鼓勵發展産業增收致富。

  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立足消費持續恢復態勢,提升城鄉居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滁州市鳳陽縣小溪河鎮小崗村養殖戶殷玉榮等認為,當前要立足消費持續恢復態勢“窗口期”,相關經營主體應增加高質量産品和服務供給,建議主管部門持續推進法治監管、信用監管和智慧監管,營造安全、誠信的消費環境,提振消費信心,提升城鄉居民在消費領域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糾錯】 【責任編輯: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