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參考消息》整版關注|中國與世界共享人工智能發展紅利-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5 11/27 16:45:23
來源:參考消息

新華社《參考消息》整版關注|中國與世界共享人工智能發展紅利

字體:

  【原標題】“以負責任的智慧影響數字化未來”——中國與世界共享人工智能發展紅利

  文/本報記者 張紫赟 汪海月

  四台雙足機器人在迷你綠茵場上追逐攻防,上演一場別開生面的機器人足球賽;人工智能(AI)跨境游譯站裏,多語種AI透明屏輕鬆打破語言障礙;戶外草坪上,一位機器人咖啡師熟練製作定制咖啡……日前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辦的第八屆世界聲博會上,多項AI技術和産品精彩亮相,勾勒出人工智能加速賦能千行百業的生動圖景。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數據顯示,經測算,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産業規模已超9000億元,同比增長24%。

  從開放核心平台與智能算法,到提供硬核機器人裝備與系統方案,再到構建吸引全球夥伴的創新生態、深化國際合作,中國正以多層次、寬領域的實踐,將人工智能發展紅利轉化為全球共享的時代機遇。

機器人在第八屆世界聲博會上進行足球比賽(汪海月 攝)

  推動AI技術走向普惠

  在第八屆世界聲博會發布會上,科大訊飛正式發布首個原生支持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智能體平台Astron以及“開箱即用”的八大行業智能體,並面向全球開源,推動技術成果全球共享。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發布會上&&,希望與全球開發者共創生態繁榮,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紅利兌現的關鍵時點,在技術能力上給予更好的支撐。

  作為中國頭部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之一,由科大訊飛創立的訊飛開放平台為開發者們提供大模型、語音合成與識別、語義理解、人臉識別等服務。截至今年10月31日,該平台已為全球開發者開放872項AI産品及能力,聚集超960萬開發者團隊,並在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德國、巴西等海外多個地區部署服務節點,為開發者提供低時延、高質量的AI能力支撐。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發布1509個大模型,在全球已發布的3755個大模型中數量位居首位。自今年初中國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的開源模型引起全球關注後,阿里巴巴、百度、字節跳動等多家中國公司的人工智能模型也紛紛加入開源陣營,推動AI技術走向普惠。如阿里通義千問大模型在全球被廣泛使用,全球下載量突破6億次。

  “來自中國的大模型技術幫助我們縮短開發時間,降低開發成本,讓我們能更迅速地開發升級自己的大模型和行業應用,應用於醫療健康等領域。”參加本次世界聲博會的一家泰國人工智能企業首席科學家朱蒂·旺戈薩説。這家公司開發的大語言模型技術底座既運用了中國的深度求索、通義千問等大模型的能力,也運用科大訊飛的開放平台訓練數據。

  當開源大模型為全球AI技術創新打下“地基”時,來自中國的智能化解決方案,也在全球的工廠與城市中“落地開花”。

  在新西蘭南島的一家牛奶廠,一套由無線傳感器、無線數據採集站、智能運維軟體等組成的智能無線監測系統正實時捕捉28&設備運行的“各項健康指標”,並將數據信號收集分析,呈現在工業設備智能運維平台上。

  “過去這裡主要靠人手持儀器檢測,工作量大,數據採集效率較低,通過應用這套智慧系統,可以對生産設備進行全天候智能診斷,發現故障隱患精準預警,並在每月生成詳細的診斷報告,提供設備檢修、維修建議,確保工廠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作為這一智能運維解決方案的提供方,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外業務負責人謝瑛説。

  容知日新是一家AI技術驅動的工業服務企業,已建有由20萬台工業設備形成的數據庫。基於強大的數據庫和持續升級的算法,這家企業的設備智能運維解決方案目前已廣泛應用於電力、石化、冶金等多個行業和場景,並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工廠的智能化轉型提供專屬方案。

  這並非個例。今年緬甸強震救援中,7小時極限開發的中緬英互譯系統打通救援生命線;智能化種植養殖管理助力柬埔寨農戶“鼓起錢袋子”;醫療智能影像分析降低新加坡醫院裏微小病灶漏診風險,提升檢查效率……中國“智”正跨越國界,“惠”及全球。

第八屆世界聲博會上展出的長者陪伴機器人(右)(新華社)

  中國機器人海外“圈粉”

  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的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第一大機器人生産國,工業機器人産量由2015年的3.3萬套增長至2024年的55.6萬套,服務機器人産量為1051.9萬套,同比增長34.3%。機器人成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惠及全球的新亮點,為全球生産力革新和綠色轉型提供了“中國選項”。

  傍晚時分,沙特阿拉伯吉達市以南約80公里處的荒漠中,5000多&來自中國的光伏清掃機器人準時上崗,用特製的滾刷撫過光伏組件,將堆積一天的沙塵輕輕掃落,在短短2個半小時裏,就能完成大型光伏發電項目——沙特阿爾舒巴赫光伏電站的清潔工作。

  通過搭載智能算法和多種傳感器,這些“機器人清潔工”可以自主規劃路線、感知周邊環境、進行自主決策,在50多度的高溫和超強風沙中也能穩定、可靠地擦亮這片佔地面積約53平方公里的光伏電站。

  “組件表面灰塵堆積會阻擋陽光、造成熱斑效應等,帶來嚴重的風險隱患與發電量損失,通過應用這些機器人可以減少灰塵帶來的發電率損失,並延長組件使用壽命,提升電站整體穩定性與安全性。”該項目現場採購負責人詹學濤説。

  這些光伏清掃機器人由仁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産。除了光伏清掃機器人,這家中國科技企業今年正式推出的光伏組件安裝機器人也在沙特阿拉伯的一座光伏電站上崗,搭載高精度機械臂,一台機器人每天能夠精準安裝超過650片重達60公斤的光伏組件,安裝效率是人工安裝的三到四倍。

  “目前我們的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於中東、中亞、南亞、拉美等地區的25個國家,累計覆蓋超過260座光伏電站,為這些國家的綠色轉型提供智慧方案。”仁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王培培説。

  在國內機器人技術日益成熟、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的同時,中國製造的機器人加速走向全球市場賦能産業革新。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出口市場份額躍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出口繼續增長61.5%。烹調、清潔、送餐、娛樂等功能的機器人越來越智能,為全球消費者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埃夫特智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工業機器人廣泛應用於電子、光伏、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船舶等行業,2024年銷量超過1.6萬台。除了助力中國工廠的生産線升級,這家公司的機器人産品也受到了意大利汽車企業瑪莎拉蒂、菲亞特,以及德國寶馬、大眾等知名汽車製造商的青睞。

  “我們為這些汽車廠商的智能化生産提供智能機器人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包括噴塗焊接、精密裝配、搬運等,助力提升生産效率。”埃夫特智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游瑋&&,2019年,公司生産的機器人就開始銷往歐洲。在游瑋看來,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讓“中國産”的機器人得以在國際市場具備更強的競爭力。

  在火熱的人形機器人賽道,在持續完善技術和研發生産鏈條的同時,一些人形機器人也在海外持續圈粉,勾勒出未來應用的多樣場景。

  作為達到L3(輔助級)機器人技術水平的智能助手,由奇瑞子公司安徽墨甲智創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人形機器人“墨茵”已進入馬來西亞、阿聯酋、南非、波蘭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當地汽車4S店內實現應用。

  這位機器人導購具備多模態感知、自主路徑規劃及大模型交互的能力,可以精準講解車型、與顧客進行互動,帶來頗具未來感的全新體驗。

  “墨茵與客戶的互動效果出眾,大家都非常着迷,孩子們總想了解她的工作原理,當今世界正經歷技術革新,我們認為讓機器人在展廳接待客戶是絕佳方案。”南非一家汽車4S店銷售經理理查德·比肖夫説。

  搭建國際合作平台

  由於中國龐大的應用場景、豐富的數據資源和日臻完善開放的産業生態,越來越多外企正將中國視為其全球AI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核心基地,共享發展機遇。

  在聚焦英國和歐洲市場三年後,英國企業多元人才科技聯合創始人辛西婭·戴維斯計劃在中國推出AI驅動的招聘平台,這也是其公司的首次海外擴張。“中國層出不窮的AI創新成果讓我深受鼓舞——其發展速度之快、創新活力之強,以及對合作的開放態度都令人驚嘆。正是這些因素促使我決定來到中國,開拓我們的AI招聘平台。”

  德國工業軟體開發公司總經理克勞斯·貝內克博士也將發展的目光投向了中國。“我們開發了一種數據模型,我希望能夠借助中國開發者的力量,來加快它的開發進程。”克勞斯説,中國的深度求索(DeepSeek)大模型所能實現的功能讓他驚訝,他希望在中國建立一家公司,在這裡進行大部分的軟體開發工作,並推動技術落地。

  一些在中國深耕多年的外企也在加大AI領域的投資布局和合作。在近期舉辦的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日本松下集團發布中國AI戰略,聚焦用戶場景和AI産業基建進行全鏈條布局;德國博世集團和蘇州工業園區簽約,計劃未來五年投資約100億元人民幣,研發生産先進的全棧式智能輔助駕駛系統解決方案及智能座艙軟硬體相關産品;和鉑醫藥和阿斯利康集團旗下獨立醫療科技企業Evinova宣布合作,共同應用AI與數字化技術,提升創新生物療法的開發效率。

  從産業合作到技術研發、人才交流、未來治理,中外力量正攜手共繪一個安全、包容、可持續的智能未來。

  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和多個國家深化安全技術與産業合作,促進全球城市安全治理和防災減災更加高效精準:與烏干達麥克雷雷大學共建自然災害監測預警“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推進中烏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聯合研究;與英國拉伕堡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展滑坡監測技術研究;與新加坡合作部署智慧消防栓項目,對城市街道的消防栓進行智慧監測和預警……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黨委專職副書記范觀兵説,研究院還牽頭成立了國際巨災科學平台,與英國、瑞士、日本、泰國的高校院所加強巨災領域的研究和技術交流。

  中國正成為全球AI生態中不可或缺的創新源頭、合作推動者和規則共建者。科威特人工智能協會主席、科威特王室成員穆罕默德·艾哈邁德·薩巴赫親王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書面專訪時説,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與治理實踐,正以“負責任的智慧”影響世界數字化未來。

刊於《參考消息》2025年11月27日第9版

【糾錯】 【責任編輯:鐘紅霞】